孩子的職業(yè)藏在兒時的“玩具”里
——訪高考志愿輔導(dǎo)專家代鷗老師 (2011-12-05 11:13:36)
晨霧 / 轉(zhuǎn)帖
代鷗作為高考志愿輔導(dǎo)專家,多年來從事高考志愿填報咨詢工作,為廣大考生及家長指點迷津、答疑解惑。作為國家高級家庭教育指導(dǎo)師,北京家長交流中心的組織者、發(fā)起人,代鷗多年來致力于青少年心理輔導(dǎo)工作,曾成功幫助染上網(wǎng)癮的孩子解決心理問題并且考入北京理工大學等名校。目前,其心理咨詢工作側(cè)重于對高三學生進行考前心理輔導(dǎo),希望幫助孩子們解決考前緊張、焦慮等心理問題,讓莘莘學子們放下心理包袱輕松備考。
每年的四月到五月,是高三學生填報志愿的時候,這時,代鷗就會被很多高三學生和家長牽掛,因為她會通過細致分析孩子的成績、興趣愛好、成長經(jīng)歷,以及心理特點,來幫助孩子們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校和專業(yè)。每年都有很多孩子在代鷗的幫助下走進理想的學校,選讀合適的專業(yè)?!罢埶龔暮⒆游磥韺I(yè)選擇、職業(yè)選擇的角度,跟父母們談?wù)剫胗變簳r期的家庭教育需要注意什么,應(yīng)該能給父母不一樣的啟發(fā)?!睅е@樣的假設(shè),我采訪了代鷗老師。
“您是怎么樣幫助孩子們報志愿的?”帶著好奇,記者問了第一個問題?!?font color="#ff0000">我給高三孩子做高考志愿輔導(dǎo)的時候,一定會問他'小時候玩什么’,'小學時的興趣愛好是什么’等問題,我通過這些信息幫助他們選擇專業(yè)。
比如一個小時候愛玩車、拆車、來回組裝車的孩子,他的研究、創(chuàng)造潛質(zhì)就會被更好地挖掘出來,動手能力、邏輯思維也會得到培養(yǎng),那么,他應(yīng)該比較適合機械、物理、計算機等專業(yè);
如果一個孩子小時候玩拼插玩具可以自如地拼出自己想象的形狀,說明孩子的空間想象能力、動手能力、邏輯性、分析能力都很好,再結(jié)合高三的成績和現(xiàn)在喜愛的學科,他可以學習數(shù)學、物理、機械、計算機、金融、化學等理科的很多專業(yè);
如果一個孩子小時候愛給小娃娃做衣服,愛搭配各種配飾,而且對色彩感興趣,那么他可能就比較適合美術(shù)設(shè)計、園林等專業(yè)。
為高三學生報志愿要看高三的成績,還要看小時候的興趣愛好,多方面結(jié)合起來,就可以為孩子選擇適合的專業(yè)和大學。因為小時候喜歡過的東西,長大后對它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哪怕很長時間都沒再接觸過,小時候接觸時的感覺會留存下來,
而且小時候?qū)δ硞€東西的喜歡是比較純粹的,不帶功利色彩,能體現(xiàn)一個人的個性特點。
當他以后再從事相關(guān)工作的時候,他會感到熟悉,也會感到快樂。對于個人來說,選擇合適自己的專業(yè),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是非常不容易的。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yè)工作,他不僅會很快樂,而且也會獲得更好的發(fā)展?!?br>
那么在這位高考志愿輔導(dǎo)專家的眼里,為了讓孩子在專業(yè)選擇、職業(yè)選擇的時候更輕松、更明確,父母在孩子小時候該做些什么呢?認真為孩子選擇玩具,因為玩具是他們理解世界的開始;順著孩子的興趣展開教育,讓孩子找到自己的發(fā)展路徑;善待孩子的“為什么”,保護孩子的求知欲……
認真選擇孩子的玩具
孩子小時候的“玩”事關(guān)成年后的職業(yè)選擇以及發(fā)展方向,那么父母該如何給孩子選擇玩具?
代鷗從自己小時候的玩具說起,她說小時候經(jīng)常玩抓拐游戲,手部肌肉以及靈敏度都得到訓練。直到現(xiàn)在,當看到某個東西正在下落,她都能下意識地去抓住。她告訴記者,某個動作或程序在小的時候有一定量的訓練后,它就被身體記憶,而不是被大腦記憶,當某種相似情況再次出現(xiàn),身體自然會做出反應(yīng),而不需要大腦的指揮和控制。通過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代鷗想告訴父母們的是:
玩具一定要玩精,不能淺嘗輒止。針對當下孩子們擁有玩具很多但常常玩幾下就不玩的情況,相信這是一個很好的提醒。
“父母買玩具要有導(dǎo)向性,并不是孩子一有要求就瞎買玩具。同類的玩具也不能只買一種?!?/font>很多家長都認為,家里已經(jīng)有一輛車了,就別再買車了,買個別的吧。這樣在種類上考慮自然貌似正確,但對孩子的智力幫助并不大。她認為同類玩具有一定的量后,孩子對事物的認識深度會加深。因為這些玩具會有一定的關(guān)聯(lián),也會有一定的差異,這對孩子認識完整的事物很有幫助。比如孩子喜歡車,父母就可以給孩子買不同類型的車,助力車、回力車、電池車、跑車、轎車、越野車等。這些車有的可以拆卸相互重新組合,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動手能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都得到培養(yǎng)。玩了這么多車后,孩子會在“車”這個大概念下面,產(chǎn)生很精細的分類,對一些細小的差別也能敏感地認識到。如果孩子只有一輛車,就難以形成鮮明的對比,也無從比較和想象,無法重新組裝,對智力的幫助有限。
順著孩子的興趣來教育
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的興趣、偏好,父母應(yīng)該怎么對待呢?“我覺得只要是孩子喜歡的,就應(yīng)該順著孩子的意愿,讓他做自己喜歡的事,玩自己喜歡的玩具。不要刻意地強制孩子做什么。比如孩子喜歡唱歌,那就讓他去唱,孩子喜歡畫畫,那就讓他去畫。關(guān)鍵的一點是不要'說事’,而要'做事’。很多父母會對孩子說'要認真畫’、'要好好學’等等。其實父母說太多沒用,反倒可能對孩子起負面作用。父母應(yīng)該去做實在的事,給孩子創(chuàng)造條件。如果孩子喜歡唱歌,父母要創(chuàng)造機會讓孩子唱。可以組織一些小朋友一起唱歌,這不僅增進交往,還可以讓自己家愛唱歌的孩子在小朋友當中顯露出自己的能力來,那么他的興趣就會越來越濃厚,能力也會得到培養(yǎng)。”
孩子的興趣還是培育智力的突破口。代鷗認為孩子憑著興趣去做的事情,往往更喜歡琢磨,更喜歡往深處研究,而不只停留在淺層次的思考上。如果一個孩子小時候深想的東西越多,琢磨得越多,他的智力訓練機會就越多,長大后的智力就會越好,思考問題會更精細更全面。因此,當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要有意識地循著孩子的興趣,引導(dǎo)孩子進行一些有深度的思考和探索。
也有的父母會無視孩子的興趣愛好,而把自己的興趣愛好強加給孩子。比如有些家長自己喜歡畫畫,就要求孩子畫畫。也有的家長會把自己想學好但沒學好的某個東西強加在孩子身上,把自己曾經(jīng)的希望放在孩子身上。代鷗認為這樣做非常不好。“家長要明白自己想做好但沒做好,肯定是有原因的,為什么要讓孩子來代替做,這個沒道理。孩子是一個獨立的人,有自己獨特的興趣愛好。強加給孩子一件事,孩子沒有做的動力,沒有做的理由,其結(jié)果可想而知?!薄昂⒆幼鍪乱欢ㄒ业胶⒆幼约旱睦碛桑皇歉改傅睦碛?。孩子只有做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時才是快樂的?!?br>
父母要用心發(fā)現(xiàn)自己孩子的特點,然后創(chuàng)造條件讓孩子順著自己的特點發(fā)展。這樣的結(jié)果是,孩子既開心地做了自己喜歡做的事,同時也開發(fā)了智力,訓練了思維,為以后的學習打下了基礎(chǔ)。孩子不僅愉快,還容易找到發(fā)展的方向?!耙o予孩子更多的陽光,發(fā)現(xiàn)孩子、扶持孩子,而不是憑自己的意愿'打壓’和'修剪’,這樣孩子才更有可能長成參天大樹?!贝t發(fā)現(xiàn)自己接觸到的很多優(yōu)秀的高三學生,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他們的童年都相對輕松,沒有受到父母過于緊密的管束,自己的自由度比較大,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得到發(fā)展。說到底,孩子們在寬松的環(huán)境里找到了自己的發(fā)展路徑。
善待孩子的每一個“為什么”
很多中小學生的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不愛學習,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如此反問:“你的孩子問過'為什么’嗎?”“當然問過?!奔议L回答得干脆利落。“這就是孩子愛學習的表現(xiàn)。”心理學家的回答同樣嶄釘截鐵。
“家長一定要善待孩子的每一個'為什么’,因為這是孩子最初求知欲望的體現(xiàn)?,F(xiàn)在是一個知識爆炸的年代,如果一個孩子沒有知識,或者不知道如何獲取知識,那么在這樣的年代里,他會顯得非常被動。所以,保護好孩子的求知欲望,不斷激發(fā)他們的求知動力,需要從認真對待孩子們的'為什么’開始?!睅缀跛懈改付加羞@樣的經(jīng)驗,從孩子三歲左右開始,就特別愛問“為什么”。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手觸摸到的、鼻子聞到的,一切的一切都可能成為孩子們提問的對象。“為什么天是藍的”、“為什么火會燙手”、“為什么石頭是硬的”,相信這樣的問題每個孩子都曾提出過。此時父母們的回答非常關(guān)鍵,恰當?shù)幕卮穑粌H能滿足孩子的求知欲望,也會啟發(fā)孩子問出更多的問題,而不恰當?shù)幕卮饎t會打擊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代鷗的做法是,一旦孩子問了“為什么”,就非常認真地回答,自己知道多少回答多少,只要孩子有興趣,就會順著孩子的“為什么”不斷講下去,直到自己都不明白。她的兒子曾經(jīng)問媽媽“什么是大”,代鷗就給兒子從1講到了無窮。
有些父母會擔心,怕自己講得不對,或者不全面,會影響孩子日后在學校里接受正確的答案。代鷗認為父母大可不必擔心,她說孩子在課堂上聽到自己曾接觸過的東西時,會更加認真,因為他要印證自己的知識的正確性,同時也希望獲得更多的知識。這樣,父母之前不夠準確或不夠全面的回答,都會在這時候得到糾正或補充,這對孩子的已有知識是一個很好的深化?!耙欢ú灰鹊缴蠈W再教給孩子知識,只要覺得孩子有一定的接受能力了,就可以教給孩子知識?!币苍S有一個比喻能說明代鷗的這個觀點。把一個人已有的知識信息比作一個圓,如果孩子所擁有的信息越大,這個圓也就越大,他所接觸到的圓外面的未知信息也就越多,給他提供探索的機會也就越多,這樣他就更能產(chǎn)生多方面的、多種深度的探索。如果這個圓很小,那么,他所接觸到的外界的未知世界就很少,相比而言,探索的可能性就會小。
也有的父母說自己的孩子從不問“為什么”。代鷗認為這里面肯定有原因,很有可能是當孩子問“為什么”的時候,父母簡單地回答“我不知道”、“以后再說吧”或者“我給你查查”,但實際上卻不去查。長此以往,孩子的求知欲得不到滿足,會逐漸萎縮?!斑@樣的孩子上小學都很困難,因為他有不知道的東西時不會問,求知欲望很弱,也不太會主動學習,這對孩子的學業(yè)來說是很可怕的?!?br>
如果一個孩子總是沒問題,那么家長可以先向孩子提問,比如“天為什么霧蒙蒙”,“為什么今天沒太陽呢”,然后再告訴他其中原因。這樣的體驗次數(shù)多了以后,孩子會慢慢認識到很多事物背后都有原因存在。在這樣的認識基礎(chǔ)上,他就有可能會對其他事物的原因感興趣,于是“為什么”就自然產(chǎn)生了。
本報記者 胡雪瑛
信息來源:2011-12-05 當代家庭教育報官方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6478e410100wt4x.html
晨霧點評:
每年都有不少家長發(fā)愁:不知道怎樣給孩子選專業(yè),問孩子,孩子也不置可否,真是愁死人了。其實這里面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孩子學習忙,根本就顧不上考慮這個問題;另一個是孩子不了解各個專業(yè)是干什么的?讀了這篇文章,也當能夠受到一些啟發(fā)。作為一個家長,您可能不清楚您的孩子現(xiàn)在專業(yè)傾向,但是他/她是在您的眼皮底下長大的,沒有誰比您更了解您的孩子。對于您的孩子應(yīng)當選什么專業(yè),最有發(fā)言權(quán)的除了您孩子自己,然后就是您了。您欠缺的也許只是哪些專業(yè)是干什么的?比如微電子學與電子技術(shù)基礎(chǔ)有什么區(qū)別;計算科學與計算機科學有什么區(qū)別? 這些您可以學習。
晨霧經(jīng)??吹郊议L提這樣的問題:我的孩子想報某某大學,您看應(yīng)當選什么專業(yè)?我的孩子是女孩子,你看報什么專業(yè)合適?這樣的問題,我相信任何一個專家都無法回答?為什么?讀了代鷗老師的這篇專訪文章您應(yīng)當明白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