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曾經(jīng)在福州舉辦過申遺大會,主要目的是推動中國姓氏申請成為“世界記憶遺產(chǎn)”。我們有沒有想過有一天我們自己的姓氏也可以申請成為世界遺產(chǎn)?
1.中國共有姓氏23813個,現(xiàn)有姓氏6150個。
2.“百家姓”占全國登記人口的近85%。
3.王是最多的,其次是李,張,劉和陳。
4.筆畫最少的姓氏是“一”,源于“乙”姓。
5.筆畫最多的姓是“爨”共30筆,讀作“cuàn”。
6.名字中字?jǐn)?shù)最多的姓是藏族十字姓“伙爾川扎木蘇他爾只多”。
7.“柴米油鹽醬醋茶”與“紅綠赤橙青藍(lán)紫”都是姓。
8.2018年,110萬人同時使用父親和母親的姓氏。
9.臺灣姓陳和姓林的人數(shù)最多,其次是王、吳、劉、黃、張、李、蔡和楊。
10.黨、胖、別、粘、羊舌、死、尿、操、毒、宰父、是、母、仇、黑、茍、牛、吳、老、提、宮、史、朱、李,被網(wǎng)民評為最難起姓的的姓氏。
11.中國的十二生肖仍然可以作為一個姓存在,但是很少有人生肖來作為他們的姓氏,縱使有也會改變一下,比如:從猴變成侯或侯,狗改為“茍”,蛇變成“畬”(she)。
12、“姓”與“氏”是秦漢以前是兩項內(nèi)容,秦漢以后合二為一。
13.“姓”是母系制的產(chǎn)物,遠(yuǎn)古八姓都帶女字旁:姬、姚、媯、姒、姜、嬴、姞、妘。
14.“氏”則是從“姓”中衍生出來的一個分支,姓貴而氏賤。
15.在父系社會時期,姓氏地位發(fā)生了轉(zhuǎn)換。天子有姓卻沒有氏,諸侯、卿大夫有姓有氏,平民、奴隸只有名,無姓無氏。
16.一些姓氏來自國家、封地和居住地,如夏、周、魯、崔、東門、西門。
17.王、公、侯、司空、司馬、上官最開始其實是官銜、或者是爵位后來衍變成為了姓。
18.許多姓都被簡化(這個應(yīng)該不陌生),如拓跋改為元,耶律氏改姓蕭,辛亥革命后原滿族貴族改為趙、金、關(guān)三姓。
19.秦朝以后,賜姓成為皇帝獎勵功臣的重要方式之一,并且為其加官進(jìn)爵,比如:鄭和。
20.有三個姓氏不用說免貴,張,孔,和歷代王朝皇帝的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