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5月7日偉大作曲家 柴可夫斯基 誕生。他那傳奇而令人惋惜的藝術生涯,留下了無數 感人肺腑的名作;下面這 12首 作品是他生命最經精彩的寫照
1 記憶中最美的風景
回憶佳地
1877年,柴可夫斯基在結束了一段不順利的婚姻后,受梅克夫人邀請前往烏克蘭旅行。期間,他為小提琴與鋼琴創(chuàng)作了一部非常精彩的套曲《回憶佳地》。
第一首“冥想曲”氣息悠長,旋律憂郁感人,充滿了留念與不舍。第二首“諧謔曲”則有著狂放不羈、豪邁野性的舞蹈節(jié)奏,小提琴華麗的演奏充滿了動感!第三首“旋律”溫馨恬靜,就像一個甜美而不乏深刻的夢境,是套曲中最著名的一首。
茱莉婭·菲舍爾演奏《回憶佳地》
2 一縷縈繞心頭的憂思
憂傷圓舞曲
1881年,柴可夫斯基受邀創(chuàng)作一套鋼琴套曲,要求涉及多種音樂風格和體裁。次年,在出版商的催促下,柴可夫斯基將6首為鋼琴而作的舊作集合交差,其中第六首便是著名的“憂傷圓舞曲”。
這首作品有著柴可夫斯基典型的憂郁風格,一個傷感的旋律如反復追問般一再盤旋糾纏,傾訴著內心的凄苦。這首小曲的小提琴改編版,比原本的鋼琴版流傳更廣,是許多小提琴大師鐘愛的小品。
格魯米歐演奏《憂傷圓舞曲》
3 世間最溫暖動人的旋律
如歌的行板
1869年,柴可夫斯基旅居烏克蘭時,無意間從一個匠人口中聽到一段小亞細亞民謠。兩年后,他把這個旋律用在了《第一弦樂四重奏》的第二樂章中,這個樂章就是我們熟悉的“如歌的行板”。
這個感人至深、溫暖虔誠的旋律,是柴可夫斯基最受人歡迎的作品,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聽后曾熱淚盈眶地稱之“觸及到苦難人民的靈魂深處”。這個樂章如今常被單獨拿出來,用大提琴演奏。
4 泛舟湖面時的沉思
六月-船歌
“四季”是許多偉大作曲家的靈感源泉,從維瓦爾第到皮亞佐拉,從威爾第到格拉祖諾夫,不同地域、不同時代的作曲家為我們呈現的季節(jié)嬗變是如此豐富多元。
柴可夫斯基的鋼琴套曲《四季》包含了12首風格各異的精美小品,分別展現了一年十二個月中最值得留念的場景。這首《六月-船歌》是其中最受歡迎的,它輕巧唯美,充滿了抒情性,聽到這個旋律的人無比感到心弦被觸動。
普雷特涅夫演奏《六月·船歌》
柴可夫斯基《四季》
5 玲瓏精致的宮廷復古風
盡管柴可夫斯基試圖展現出輕松、愉快的整體基調,但在第三、第六變奏中,仍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傷感沉重的情緒,這也令這部作品有了獨特的“點睛之筆”。這部曾備受李斯特青睞的作品如今已是大提琴與樂隊曲目中的頂級名作了。
羅斯特洛波維奇演奏《洛可可主題變奏曲》
6 輝煌燦爛的小提琴巨作
這部題獻給俄羅斯小提琴學派泰斗奧爾的作品,在一開始被視為無法演奏的,但歷史證明了它的價值。這首作品完成于柴可夫斯基在瑞士旅居期間,受拉羅的《西班牙交響曲》啟發(fā),聲勢浩大,輝煌的小提琴技巧與磅礴的樂隊完美融合。
奧伊斯特拉赫演奏《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7 波瀾壯闊的鋼琴史詩
第一鋼琴協奏曲
柴可夫斯基一生創(chuàng)作了三部鋼琴協奏曲,其中《降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是音樂會上演出頻率最高的鋼琴協奏曲之一,被視為這一體裁的典范之作。
這部作品本打算題獻給尼古拉·魯賓斯坦,但遭受到了魯賓斯坦的惡評,在經歷了一些修改后,這部作品終于引發(fā)了轟動。它那深邃悠揚的旋律,如俄羅斯的大地般廣袤無垠,壯麗輝煌的演奏與真摯的熱情令后世的演奏級無不鐘愛。
阿格里奇演奏《降B小調鋼琴協奏曲》
8 空靈奇幻的仙境之旅
糖梅仙子之舞
《胡桃夾子》是柴可夫斯基的經典童話芭蕾舞劇,也是每年圣誕節(jié)各大劇院的必演劇目。柴可夫斯基那天馬行空的音樂將小女孩的夢境刻畫得生動鮮活。其中這首空靈神秘的《糖梅仙子之舞》,那幽暗閃爍的鋼片琴聲,可謂是神來之筆!
倫敦交響樂團演奏《糖梅仙子之舞》
9 王子公主的湖畔生死戀
10 炮火轟鳴的勝利宣言
1812序曲
柴可夫斯基的多數作品中,都會流露出陰柔、憂傷的情感色彩,這讓許多并不熟悉他的人對他的音樂產生一種固化思維。實際上,老柴的作品中不乏陽剛的、壯烈的篇章,比如這首《1812序曲》。
標題中的1812指代的那年俄軍成功擊退拿破侖的大軍而取得了俄法大戰(zhàn)的勝利。這部作品最獨特的是在于那高潮時猛烈的炮聲,在許多大型戶外慶典場合演奏這部作品時會動用真的大炮!
11 纏綿而傷感的小提琴獨白
憂郁小夜曲
在小提琴領域,除了上述提到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和《回憶佳地》,柴可夫斯基在同一期間還創(chuàng)作有一首為小提琴和樂隊(如今常以鋼琴伴奏)而作的《憂郁小夜曲》。這首曲子,憂郁纏綿,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充滿了悲劇感。
12 悲劇的終極手札
第六交響曲“悲愴”
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響曲“悲愴”》是他晚年的巔峰之作,也是他悲慘心境和對命運無奈的心靈寫照。從一開始,壓抑的氣氛就籠罩著這部作品。
在第四樂章,通常交響曲都會選擇熱烈的、激昂的風格,而柴可夫斯基卻破天荒地以憂郁沉痛的基調譜寫。這首交響曲獻給了作者深愛的外甥弗拉基米爾·達維多夫,在首演9天后,柴可夫斯基就離開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