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論文就是一個不斷搓搓自己的過程,啥時候搓爛了啥時候就成了!
——爬樹魚
前一篇帖子討論的,主要是“懶”對寫論文的影響。此帖子討論的是寫不出論文的另一種情形——不自信。總感覺寫出來的東西不完美,想著改改再投。于是,越改越鬧心,越改越覺得論文一無是處,改了一年還是這一篇文章。而且,第二篇文章連開頭都不敢了。
這種心理,通常出現(xiàn)在勤奮、對自己要求比較高的學生身上。人數(shù)倒不多,每年大概只有百分之幾是這種情況。但是,這種學生著實難勸,你甚至沒法訓他一頓讓他快點兒接著寫,因為,人家態(tài)度非常好,每天的確都在用功。只是,往往是事倍功半。因此,這種學生,你得跟他講道理,比如本帖當中的道理:
1. 學生問:不是說“好論文是改出來的”嗎?為啥我反而越改越鬧心?
對,這種說法沒錯。但是,正如吃水果有利于美容、但一天一個西瓜沒準會糖尿病,啥事兒都有個過猶不及。好論文是改出來的,這個“改”,是建立在“我知道哪兒寫的別扭,也知道我想改成什么樣子”的基礎上,而不是“我看著就是不滿意,我得改”這種朦朦朧朧的想法。這可以粗略的類比為,你去了理發(fā)店,對TONY老師說,我覺得鬢角太長,得修修;頭頂有點塌,要燙燙。人家應該能給你弄出來個滿意的發(fā)型。但是,如果你對人家講,“我覺得自己的發(fā)型很丑,你給我換一個”,但又說不出來想要啥樣的,哪怕是TONY老師的師爺爺親自動手,估計你也不會滿意。改論文也是同理。如果只是模模糊糊的不滿意、但自己不知道咋改,千萬別浪費時間跟論文死磕!這意味著,你的能力,已經(jīng)不足以識別論文的問題,更不足以把論文改到更好了。那么,咋辦?投出去,讓編輯老師給你改?。ɑ蛘撸颜撐哪媒o你導師讓他頭痛去也行。)總之,一定不能在一篇論文上磨磨蹭蹭追求完美。再磨蹭,熱點都涼啦!
此外,補充一句:這種“寫完了不滿意”的,僅僅是輕度“不自信”患者。而重度“不自信”患者,往往是根本“寫不完”,比如剛剛寫了兩千字就開始改的。這樣的同學請注意,寫論文講究一氣呵成,寫寫停停會把“文氣”弄斷,而斷了就再也續(xù)不回去。不僅僅是寫論文,一切涉及到“創(chuàng)作”的都是如此。你聽說過王羲之寫《蘭亭集序》是寫兩個字描一下再寫兩個字的嗎?因此,你完全可以是第一天寫一千字、第二天先用一小時時間改這一千字、再接著寫一千字;但絕對不能連續(xù)一周都跟這一千字較勁。因此,不論你寫的多不滿意,只管寫。要改也是寫完了再改。原因很簡單,你寫完了,至少能找老師幫著看看。但是,拿著兩千字的開頭請老師看看為啥寫不下去了……你是想讓老師幫你寫嗎?
2. 學生問:那……你是讓我寫完了就投出去?我導師會罵死我的!
答:你導師不會罵死你。你導師只會因為你一年只寫了一篇文章而罵死你。事實上,“改到自己滿意”很難,對博士生而言尤其難。剛剛做學術,很容易會發(fā)生眼高手低的現(xiàn)象,即,想寫成的效果,是自己做不到的。這可以類比為,我剛剛學水彩,看到一幅中國風花鳥感覺很美。
但是,我能畫出來嗎?不能。那么,要不要抱著這一幅死磕?不要。先找些容易畫的臨摹,等著水平一步一步上升,總有一天,那幅花鳥會不在話下。寫論文也是同理啊。當你發(fā)現(xiàn)某論文你不滿意但是改不動,投!投完了接著寫,你的水平一定會緩慢上升的??傆幸惶?,你回過頭來看學術生涯的第一篇論文,會感慨一番,啊,我當年真幼稚。然后,再感慨一番,啊,我今天成熟多了,對吧?
3. 學生問:老師,你是在教導我制造學術垃圾嗎?媒體上不是天天說,學術垃圾是褻瀆學術,blablabla……
答:嚴格來講,你制造的論文就算水平不高,也不算學術垃圾。所謂的學術垃圾,是能好好寫的人不好好寫,弄出來一堆自己看著都心煩的東西去惡心別人。但是,如果一個人的能力就在那兒,只要他認真寫了,這就是有效的產(chǎn)出。舉個例子,我家小朋友畫了一幅畫,是這樣的:
這是垃圾嗎?不是,因為,他剛兩歲。連傳說中“三歲小孩”的智商都沒有。
因此,剛剛開始寫論文的博士生們,一定要自信點,你的所有勞動都是有價值的,是你通往CSSCI的橋梁。為了畢業(yè),為了工作,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