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回答問題。(8分)
寄黃幾復(fù)① 黃庭堅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桃李春風(fēng)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②。想見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 ①黃幾復(fù),是黃庭堅年輕時好友,時為廣西四會縣令,二人分別已有十年。②蘄,祈求;肱,上臂,古代有三折肱而為良醫(yī)的說法,這里指處事圓滑。
(1)第二聯(lián)采用了什么手法?是怎樣具體運用的?請簡要分析。(4分)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哪些感情?請簡要回答。(4分)
14.詩歌鑒賞學(xué)生答題情況很不好,盡可能意思對就可給分
(1)對比。十年前與十年后形成時間上的對比;桃李春風(fēng)中與江湖雨夜中形成環(huán)境上的對比;相聚飲酒與孤坐燈下形成行為上的對比;相聚的快樂與離別的孤獨形成情感上的對比。
評分標準:手法1分,能說出三處對比即可得3分。
說明:學(xué)生沒有答出“對比”,但在分析中含著對比的意思也要給分,如“過去相聚的歡樂,與現(xiàn)在離別的痛苦”。
(2)與友人相距遙遠,無法互通音信的傷感與無奈之情;與友人分別日久而產(chǎn)生的思念之情;對友人家境貧寒,但依然保持正直廉潔品格的贊美之情;對友人年老體衰、處于惡劣環(huán)境中的掛念與同情。
說明:參照答案評分,只要有關(guān)鍵詞,傷感、無奈、掛念等,或?qū)τ讶说臍J佩與贊美都可得分。
評分標準:每點1分。
賞析:
詩作于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黃庭堅當(dāng)時監(jiān)德州(今屬山東)德平鎮(zhèn)?!↑S幾復(fù),名介,南昌(今江西南昌市)人,與黃庭堅早年交游,此時知四會縣(今廣東四會縣)。黃庭堅與黃幾復(fù)友情很深,為其寫過不少詩作,如《留幾復(fù)飲》、《再留幾復(fù)飲》、《贈別幾復(fù)》等等。這首《寄黃幾復(fù)》,贊許了黃幾復(fù)廉正、干練和好學(xué),并對其垂老沉論的處境深表惋惜。詩中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情真意切,可謂感人至深。詩人為此詩作跋云:“幾復(fù)在廣州四會,予在德州德平鎮(zhèn),皆海濱也。”故詩人首句言,“我居北海君南海”,化用《左傳 僖公四年》楚子問齊桓公“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的話,。這一北一南,,已露詩人懷念友人、相望而不見之意。各綴一“海”字,更顯得海天茫茫,相隔遼遠。“寄雁傳書”是一典故,表示傳遞書信。王勃在《秋日登府滕王閣餞別序》中云,“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李白長流夜郎,杜甫在秦州作《天末懷李白》詩里說,“涼風(fēng)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強調(diào)音書難達,說“鴻雁幾時到”就行了。黃庭堅在這里卻用了與眾不同的說法:“寄雁傳書--謝不能。”我托雁兒為我捎信,雁兒卻謝絕了。詩人在此大膽地運用了“點鐵成金”的手法,變陳熟的典故而立生新意?!疤依畲猴L(fēng)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笔菫槿婞c睛之筆,在當(dāng)時就很有名。前者寫詩人與黃幾復(fù)昔日游宴之趣,后者寫一別十年,各自寄跡江湖。作者與黃幾復(fù)是熙寧九年(1076)同科出身,距作此詩剛好十年,詩人用“桃李”、“春風(fēng)”兩詞,把昔日與朋友相會的陽春煙景一下子喚到讀者面前,同時又喻示了彼此少年時春風(fēng)得意的神情。用“一杯酒”把歡樂的場景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然而,兩人離別后各自在“江湖”中流轉(zhuǎn)和飄泊,每逢“夜雨” ,獨對孤燈,互相思念,深宵不寐。此情此景,已延續(xù)了“十年”之久,可見朋友之間的思念之殷。這一“樂”一“哀”的表達,形成對照,產(chǎn)生了耐人尋味的藝術(shù)效果。
“持家但有四立壁”,朋友作為一個縣的長官,而家里只有立在那兒的四堵墻壁,是何等的清正廉潔呀?;盟抉R相如“家居徒四壁立”的典故。
“治病不蘄三折肱”,“三折肱”是用典,《左傳·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為良醫(yī)。”意思是一個人折了三次臂膀,就會成為療折肱的良醫(yī)。后常以喻閱歷多,經(jīng)驗豐富的人。此詩中喻朋友不從官場世故(狹隘的經(jīng)驗教訓(xùn))中去求升官發(fā)財?shù)脑E竅,不因貧困而茍合世俗,達到了儒家倫理思想所追求的安貧樂道的境界。尾聯(lián)想像與友人離別后十年,此時的他已是“讀書頭已白”,寫出他垂老之時,惟有讀書排遣心中的孤寂。能在苦澀的傷感的境況中,自然地想念友人,掛念友人,足以說明作者有著寬厚的人文情懷,且會感受人間冷暖,有一顆善對他人之心,關(guān)切他人之情的古代知識分子形象,其情真意切實是難能可貴。最后一句“隔溪猿哭瘴溪藤”則想像友人的生活環(huán)境,用“猿猴的哀啼聲”反襯環(huán)境的寂寥,用“瘴氣的彌漫” 襯托環(huán)境的惡劣,面對這樣的環(huán)境,友人是深感無奈的,無奈自己離別故鄉(xiāng)山川十年,到了老境,難以回到故鄉(xiāng),同時也包含了作者的無奈,難以再和友人相聚,與前文相呼應(yīng)尾聯(lián)以“想見”領(lǐng)起,在詩人的想象里,十年前在京城的“桃李春風(fēng)”中把酒暢談理想的朋友,如今已白發(fā)蒼蒼,卻仍然像從前那樣好學(xué)不倦。而以“隔溪猿哭瘴溪藤”作映襯,就給整個圖景帶來凄涼的氛圍,不平之鳴,憐才之意,也都蘊含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