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人已潛伏地球5000年》是我多年前讀過的一部揭秘書籍,作者吉姆·馬爾斯是位記者,揭秘過許多鮮為人知的信息,這本書一直是揭秘探索類的經典之作,發(fā)出來與大家分享。無論你是否相信有外星人,都不妨讀一讀,或許會有意外收獲。抬頭仰望星空,地球不過一粒塵埃,這個世界的神奇,我們眼睛所看到的不及萬分之一。
外星人,他們早就來了
翻開遠古的神話和經籍,你是否覺得飛翔的神祇很像外星來客?他們腳踩的火輪就是飛行器、頭頂的光環(huán)來自LED燈、他們帶走的圣人其實就是下一個實驗品!
直到20世紀,主流科學家們才達成共識:地球和人類的歷史,是由漸進式的演變所組成的,但這一理念遭到了俄裔猶太人伊曼紐爾·費里科夫斯基的挑戰(zhàn),他經過一系列研究后發(fā)現,世界各地的文明都描述了在人類早期存在一次突然而又猛烈的災變。1950年,費里科夫斯基出版了《沖突中的世界》一書,極大地引起了公眾的興趣。比費里科夫斯基的理論更進一步的,是瑞士作者埃里?!ゑT·丹尼肯。他提出觀點認為,很久以前曾有遠古的宇航員訪問過地球。1970年他的著作《眾神之車》在美國出版,馮·丹尼肯強調說:“我認為我們的祖先在很久以前就接受過來自宇宙的訪問,雖然我不知道這一外星智慧是什么,來自哪里。盡管如此,我認為這些‘陌生人’徹底毀滅了當時的一部分類人生物,然后制造出了新的,或許是最早的——人類?!?/p>
和費里科夫斯基一樣,馮·丹尼肯引起了大眾廣泛的興趣,同時也受到了傳統人士猛烈的批判。但事實上,有很多其他的專家,比如安德魯·托馬斯、莫里斯·卡特林、翟特拉·斯特陳、哈羅德·威爾金、彼得·克羅斯莫、瑟格·胡特因、雷蒙德·德雷克,及杰克斯·瓦利都展現了頗具說服力的證據,表明人類早期歷史上出現過UFO??茖W作家理查德·霍格蘭則提出了月球背面及火星上塞多尼亞地區(qū)[1]存在人造建筑的理論:“為了看到地球上的基多尼亞之影,我必須去研究埃及的建筑。為了表明這兩個世界間的傳輸存在,我必須提出外星宇航員及巨大飛船的理論?!?/p>
一如我在引言中所提到的,在古代典籍和文物中,各種外星人降臨地球的證據多如牛毛。接下去,我就將一一展示。
第一節(jié) 《圣經》里描述了飛行器嗎?
《圣經》是整個西方世界思想和哲學的基礎。在《圣經》里,有一些很明顯符合UFO特質的東西存在。
《創(chuàng)世紀》提到了雅各布在旅途中的一次宿營。晚上,雅各布夢到“地里升起一座梯子,直通向天堂”及“天使們在那階梯上出現又消失”。在那階梯的盡頭站著一個人,自稱為“耶和華,眾民族的神”。他說雅各布的子孫將會繁衍,并散播到地球的四個角落,如同“灰塵”一般。多數學者認為這是一個富有寓意的夢,也有人認為雅各布看到了遠古的宇航員正從UFO上下來。
《詩篇104》的開頭似乎提到了某種飛行器:“吾主……以閃電為衣,以天空為幕,以云為車,行走于云翼之上?!?/p>
另一個和UFO有關的圣經故事,是公元前2024年的索多瑪城與蛾摩拉城毀滅的故事。某些圣經學者把這兩座城毀于大火和硫磺火石的結果,解釋為某種自然災害,比如火山噴發(fā)或地震,因為這可以解釋成上帝的行為。但是有證據否定了這種觀點。
根據《圣經》對這件事的描述,亞伯拉罕的侄子羅德,在索多瑪的城門口遇到了兩個非常獨特的人,于是羅德向他們致意?!妒ソ洝贩Q他們?yōu)椤疤焓埂?,盡管其希伯來原文Mal’akhim的真正意思是“大使”。這兩個人明顯很像人類,因為羅德把他們帶到家里,還給他們新鮮的面包吃。到了半夜,索多瑪城的眾人要求羅德交出這兩人來滿足他們的性欲。羅德保護了這兩人,甚至交出了兩個仍是處子之身的女兒作為交換。但眾人并不接受,強行沖進屋子里,不過卻被那兩個人暫時弄瞎了雙眼。
在這件事之后,陌生人告訴羅德,這兩座城市將被毀滅。羅德試圖警告他的鄰居,但沒人聽他的話。第二天,兩個陌生人告訴羅德,他和他的家庭必須馬上離開,因為毀滅就要來臨了。“逃命去吧,不要回頭看,也不要在平原上停留。逃到山里去,那里不會被毀滅?!?/p>
兩個陌生人接受了羅德只逃到附近小城瑣珥的提議。羅德一到瑣珥:“主便降下硫磺火雨,直落索多瑪城和蛾摩拉城。降在那兩座城上,降在整個平原上,降在城里所有居民的身上,降在一切大地上生長的東西上。但羅德的妻子回頭看了一眼,于是她變成了一個鹽柱?!惫盼墨I學者撒迦利亞·西琴認為名詞“Netsiv melah”(鹽柱)其實應該是“蒸汽柱”。羅德的妻子就被毀滅城市的爆炸汽化了,數英里外的亞伯拉罕看到的是“柱狀的煙霧從城市里升起,就像從熔爐里升起一樣”。
一些研究者指出,這件事很像發(fā)生在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爆炸事件。考古學家找到了位于死海南端的索多瑪和蛾摩拉的遺跡,它們在公元前21世紀突然被拋棄,之后的數個世紀一直沒人居住。更進一步的是,有報告說當地的水中具有放射性的污染物。后來,蘇聯科學家宣布在這個地區(qū)發(fā)現了融化的硅——也就是類似玻璃的東西,這表明索多瑪和蛾摩拉正好處于核爆的中心。
這兩座城的毀滅,只是因為不忠誠而引發(fā)惡果的神話故事,還是被原子彈所毀滅的悲???抑或是古代飛船間的戰(zhàn)爭引發(fā)的蓄意攻擊?還是某個出了故障后墜毀的UFO,導致了核爆炸?
還有一個和UFO有聯系的圣經故事,是以西結(Ezekiel)和火輪的故事。以西結是公元前16世紀巴比倫流放時期的以色列先知,他對古書有著出色的洞察力。然而,對《圣經·舊約》的仔細研究揭示出,與其說以西結是個厲害的先知,倒不如說他是個敬業(yè)的記者。
打開以西結的書,可以發(fā)現他不僅僅是在記述自己對未來和過去的洞察,還記錄了大量有著豐富細節(jié)的個人經驗?!艾F在是第13年,第4個月,第5天。我被關在迦巴魯河的一所監(jiān)獄里。這時天堂的門打開了,我看到了上帝的視野。”
很多歧義產生于對《圣經》的不同語義解釋。比如在詹姆斯王版本里,以西結說他看到了“上帝的視野”,顯示他看到了什么超出他個人體驗的、只有上帝才看得到的東西。這個解釋被接下來章節(jié)里的內容所強化,以西結說“上帝的視野”把他帶到了一座高山上的城市里(以西結40:2);上帝的“靈魂”帶著他飛起,伴隨著“巨大的轟鳴”(以西結3:12);“上帝的榮光”在東邊出現,伴隨著“奔流與地動般的咆哮”(以西結43:1-2)。很明顯,以西結在嘗試著描述某種有形的物體,他看到了,聽到了,甚至被這種物體帶著飛上了天空。
然而在最近的譯本中,比如當代《圣經》里寫道:“在6月末的一天,在我30歲的那一年,天堂之門突然向我打開了,然后我看到了來自上帝的視野?!保ㄒ晕鹘Y1:1)“來自上帝的視野”暗示了這是一種神圣的幻覺。這是一個很小卻很重要的與“上帝的視野”的不同之處,后者意味著真實存在的事物,只是以西結無法用語言描述而已。在詹姆斯王版本中:“在上帝的視野中,他把我?guī)У搅艘陨械耐恋厣??!保ㄒ晕鹘Y40:2)而當代《圣經》里卻是:“在一個視野中,他把我?guī)У搅艘陨械耐恋厣??!边@同樣也是微小卻重要的翻譯差異——在無數個世紀里因為編輯、謄寫和重新詮釋而不斷加劇——所以我們很容易理解為什么不同的圣經版本會讓人感到困惑。
很明顯,以西結一直在很努力地試圖描述出“上帝的視野”?!拔姨ь^觀看,只見北方有風暴來臨——帶著閃電的巨大云朵,四周圍繞著輝煌的光束?;鹧娴恼锌瓷先ナ情W耀的金屬及四個活著的生靈。那四個生靈長得像是人類,但他們每一個都有四張臉和四個翅膀,這四個人長得一樣。每一個下面都有一個輪子,像橄欖石一樣閃耀著寶石的光澤,輪緣很高很華麗。當那生靈移動時,輪子也跟著移動,那生靈升起時,輪子也升起……在他們頭頂是一片天藍色的王座,在王座之上是一個人的身影。”在書的后面,以西結還提到了兩次“上帝的視野”。比如以西結43:3里:“……那視野就像我在迦巴魯河所看到的一樣,我面朝下倒了下去。”
馮·丹尼肯和另一些學者認為,這是對UFO的描述,他們認為以西結試圖描述某種完全陌生的東西。馮·丹尼肯作品的讀者之一,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官員約瑟夫·布魯米奇說:“我以尊敬的態(tài)度閱讀馮·丹尼肯的作品,盡管在事先就明白他的結論不可能是正確的。但就馮·丹尼肯對以西結之書引用的部分來看,他認為以西結是在描述一種飛行器,盡管信息很模糊。那么這就涉及我非常熟悉的領域了,因為我大部分的職業(yè)生涯都在設計和分析各種飛行器。所以我決定用《圣經》上的原文來駁倒馮·丹尼肯的謬論。”
布魯米奇對以西結之書進行了徹底的研究,并得出了結論:這本書已經支離破碎并不完整了,而且是他人在多年后寫的。但他還是說,以西結所描述的飛行器“技術上是可行的”,“很好地實現了它的功能和目的”。他說這樣的機器在今天的技術能力范圍之內,“而且,結果顯示這架飛船是由停留在地球軌道上的母船所操縱的”。
“我的興趣主要集中在以西結之書里提到的飛船外形和操作過程,這些是我的專業(yè)領域。這些部分,恰好和那些預言之類的內容沒有什么關系。”布魯米奇解釋說,“我們必須記住,以西結并沒有解釋他看到的是什么,因為他沒有能力去解釋。他所能做的只是盡可能去描述自己的視覺和聽覺感受。”
布魯米奇認為,以西結之書有個地方刻畫了一種著陸模塊,像是太空艙和直升飛機的混合體。他說這種飛行器“非常適合”作為進入地球大氣的裝置,可以伸出四個直升飛機旋翼來讓主艙安全降落。他進一步研究了以西結對著陸過程的描述?!叭紵拿簤K”,指的可能是進入大氣時的高溫或某種核能裝置;“兩對翅膀”,可能指直升飛機的旋翼,讓飛行器能在空中飛行;“輪中之輪”,是對現代導航裝置的精確描述,比如椅子上的轉輪,能向任何一個方向移動,這在以西結的時代還很難想象。
以西結的感受還包括“上帝之手在我的上面”,而布魯米奇解釋這是飛行中的重力感。而以西結所說的“我頭上的鎖”,指的可能是因靜電作用,他的頭發(fā)都立起來的現象。
“更進一步的是,盡管有一些章節(jié)缺失,以西結按順序描述了著陸全部過程一一對應的現象。”布魯米奇說,“首先是制動剎車階段的火光和云,然后是大氣飛行階段的直升飛機形態(tài),接著是反應堆的散熱片和控制火箭的盤旋階段,最后他看到了輪子在地上滾動?!?/p>
無論布魯米奇的解釋是否正確,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最強烈的反對意見不是來自科學界,而是來自宗教界。正統基督教徒一方面認為《圣經》是沒有錯誤的,一方面又宣稱以西結的故事沒有真的發(fā)生過。稱自己有“堅定的基督教信仰”,并且接受“《圣經》是上帝揭示出的語言”這一說法的克利夫德·威爾森說:“在他最初的預言里,以西結說他看到了‘來自上帝的視野’?!曇啊⒉皇且粋€必要的書面表達,事實上那些記述并不能用我們的物理觀從字面上去解釋?!?/p>
如果這些古代宇航員和飛船是真實的,為什么這么多世紀以來并沒有關于他們的詳細故事流傳?為什么今天沒有更精確的文獻呢?
答案是,由于人類毀滅的天性。《荷馬史詩》只有很少一部分從希臘雅典的暴君庇西斯屈特斯的毀滅里幸存了下來。而埃及孟菲斯的卜塔廟圖書館里什么都沒有幸存下來。小亞細亞的帕加馬圖書館也遭受了類似的命運,約20萬珍貴卷軸被完全毀滅。羅馬征服迦太基時,毀掉了擁有50萬庫藏的圖書館。接著是凱撒大帝,他在征服埃及時毀掉了舉世聞名的亞歷山大圖書館,那是古典時代最偉大的圖書館。古埃及城市塞拉比尤姆和布魯徹的毀滅,意味著70萬書籍灰飛煙滅,僅存的一點也在公元391年被基督徒毀掉了。歐洲的圖書館也被羅馬人及后來的狂熱基督徒毀掉了不少。在中世紀,對君士坦丁堡的洗劫和無盡的宗教審訊毀掉了不計其數的古籍。在東方,事情也好不到哪去,公元前213年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可謂世人皆知。
“因 為這些毀滅,我們所依靠的只剩下支離破碎的片斷,零零散散的篇章和貧乏不足的證據?!毖芯空甙驳卖敗ね鞋斔拐f,“我們遙遠的過去是一片空白,里面填著一些松散的石碑、羊皮紙、雕像、繪畫、手工器具。如果埃及的亞歷山大圖書館原封不動地存在到今天,我們的科學發(fā)展史肯定會完全不同?!?/p>
這些支離破碎的歷史大多是靠口口相傳才流傳至今的,告訴著我們遙遠過去所發(fā)生的事。不過這些故事里一直有奇怪而又難以解釋的部分,困擾著當代的研究者。盡管這些故事很吸引人,里面卻幾乎沒什么關于古代外星訪問者的事。今天,有證據能證明遠古時曾存在過發(fā)達的科技嗎?
在重新審視世上的諸多神秘事件之后,答案很清楚——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