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和張獻忠是明末赫赫有名的農(nóng)民起義領袖,但是他們也同時有著另外一個身份——皇帝,李自成建立了大順朝,差點統(tǒng)一全國,在西安和北京兩次登基,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皇帝,而張獻忠雖然只是割據(jù)一隅,但是也在成都建立了大西國,成了大西皇帝。
明末農(nóng)民戰(zhàn)爭形勢圖
這兩位草莽出身的皇帝的結局,是正史或者野史中經(jīng)常涉及和討論的話題,即使在民間也深受演義和傳聞的歡迎。比如李自成的下落,就至少有在湖北九宮山被農(nóng)民殺死和出家為僧兩種說法,而且尤其后一種說法更為民間廣大百姓所接受,可能百姓們不愿意接受這位農(nóng)民起義領袖以那種窩囊的形式死去。而張獻忠的下落也有明確記載,他死于四川鳳凰山清軍的一次偷襲之中。
但是,關于這兩位皇帝的配偶——皇后,卻鮮有文獻記載,民間似乎也對這兩位女士不太關注,那么李自成和張獻忠的皇后在他們死后究竟下落如何?最終又是如何結局的呢?今天就為大家簡單地闡述一下。
根據(jù)多位史學家的論證,李自成的最終結局是在1645年五月初在湖北九宮山被農(nóng)民所殺,但是此時李自成所率領的大順軍東路軍還有數(shù)十萬人,當然這其中大部分都是官兵們的家屬。這是明末農(nóng)民軍的習慣,因為是流動作戰(zhàn),所以官兵們的家屬通常都與軍隊一起行動,所以看起來聲勢浩大,其實其中的戰(zhàn)斗力只占了幾分之一而已。
而李自成的皇后高氏當時也在這支大順軍之中,高氏名桂英,據(jù)傳是和李自成在驛站被裁員之后,因在鄉(xiāng)里與人發(fā)生沖突將人刺死被關入縣城大牢,而獄卒高立功則是李自成在驛站時的好友。高立功知道李自成為人行俠仗義,又是亂世,便偷偷放了李自成,還將自己的妹妹高桂英許配給了李自成。而高桂英一直跟隨李自成征戰(zhàn),而李自成被殺害時,高桂英就在軍營之中。
高桂英
李自成死后,高皇后還是受到了大順軍的擁戴,大順軍之后聯(lián)合南明隆武朝抗清,大順軍余部仍尊李自成為先帝,奉高桂英為太后。而且高桂英還得到了南明官方的認可,因為大順軍余部被改編為“忠貞營”,高桂英被南明隆武帝封為節(jié)孝貞義一品夫人,也算是得到了善終。
反觀張獻忠的皇后則是另外一個下場。關于張獻忠皇后的記載在歷史上并不明確,最流行的一種說法是張獻忠的女兒是明朝大學士陳演的女兒,陳演在崇禎十三年入閣,后來在李自成入北京時被處死。陳演是四川成都府人,而張獻忠最后幾年就是在四川活躍,很有可能就是那個時候迎娶的陳氏女為皇后。
張獻忠
1646年底,張獻忠在與清軍作戰(zhàn)時被清軍冷箭射死,張獻忠死后,他的妻子和親信宰相汪兆齡卻依然如往日一般凌駕于張獻忠的部下之上,其實張獻忠部下的幾位大將(同時也是他的養(yǎng)子)孫可望、李定國等人能力都十分之強,而張獻忠的皇后和汪兆齡都是不學無術之人,平時靠著張獻忠的權勢作威作福,此時張獻忠已經(jīng)死去,他們依然照舊行事,自然會引起下面人的不滿。
張獻忠皇后和宰相汪兆齡主張繼續(xù)張獻忠生前的過激政策,嚴苛對待百姓,甚至肆意殺害百姓,孫可望等人想要糾正這種錯誤的政策,但是皇后和宰相卻是最大的絆腳石,為了掃清障礙,張獻忠的四大養(yǎng)子商議之后,一致決定將皇后和宰相汪兆齡處死,之后四人共同領導張獻忠余部。而日后的歷史也證明了他們的選擇完全正確,孫可望等人改變了對百姓的政策,并且率領大軍進入云南,以云南為基地休養(yǎng)生息,大西軍恢復了元氣,還聯(lián)合南明永歷朝抗清,一度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成績,可惜因為孫可望的背叛而功敗垂成。
孫可望劇照
李自成和張獻忠二人的命運大體相同,但是他們二人的皇后的結局卻大相徑庭,這是為何呢?簡單分析一下可能有下面幾個原因。
首先,李自成的皇后高氏并沒有過多地參與政治,而且高氏平日里對待眾將的態(tài)度很和藹,深受將士們的愛戴,所以即便李自成去世,也沒有人想要對高氏下毒死。而張獻忠的皇后陳氏則不同,在張獻忠死后依然“傲據(jù)諸賊上”,想必平日里對待張獻忠的大將們態(tài)度也好不到哪里去,而且她還積極干預政事,“凡事奏請而行”,這又犯了大忌,沒有能力卻又占據(jù)高位,不被殺才怪。
其次,可能還有一個原因,高氏的娘家人有實力,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外戚,高氏有一個弟弟叫做高一功,是李自成的大將,為李自成率領一支軍隊鎮(zhèn)守陜北榆林,后來李自成失敗之后,高一功與李過率領另外一支大順軍(被稱作西路軍)南下撤退,最終于高氏所在的大順軍東路軍匯合,試想一下,有這樣一個手握兵權的弟弟,誰敢動高氏?而陳氏則不同,只有一個明朝的大學士父親,還死了,沒實力只能任人擺布了。
參考文獻:《南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