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上這只斑紋動物叫做袋狼。近代最大的食肉有袋動物就是它。袋狼,也被稱為塔斯馬尼亞虎,背上有像老虎一樣的花紋。他們的幼崽也會被放在袋中發(fā)育,這一點和袋鼠一樣。袋狼曾在新幾內(nèi)亞熱帶雨林、澳大利亞草原上生活,后來有移民來到澳洲,這群來自東南亞的移民帶來了狗,狗的繁衍十分迅速。袋狼最終被淘汰。在塔斯馬尼亞島上生活著的最后一小群也因人類無止境的獵殺而滅亡。
非洲斑驢。斑馬是我們熟知的動物,但說起斑驢好像真的沒聽過。斑驢前半身有花紋,和斑馬的外貌很相像,但論及肉質(zhì),斑馬卻是萬萬比不得斑驢的。這種食用價值促使了斑驢的死亡以及最終的滅絕。非洲很長的歷史中都有獵殺斑驢,但這種原始的獵殺方式并沒有多大的影響到斑驢的種群。斑驢的種群平衡一直到西方人的到來才被徹底打破。他們使用獵槍火器大量獵殺斑驢,導(dǎo)致數(shù)量無法得到恢復(fù)。1883年荷蘭的最后一只斑驢死去,斑驢滅絕。
圖片中動物屬于歐洲野牛的一個亞種,高加索野牛。高加索野牛一般都在一噸以上,體型十分巨大。它們十分擅長攀登陡峭的山崖,曾經(jīng)棲息在高加索山脈,后來在人類不斷擴(kuò)大的開墾范圍和對野牛無限制的獵殺中,于1927年滅絕。
圖片上這只里?;⑴臄z于1899年。里海虎是在體型排名中僅次于東北虎和孟加拉虎的一種老虎,又被人們稱為“新疆虎”。環(huán)境惡化和偷獵與里?;⒌臏缃^有著十分直接的聯(lián)系。環(huán)境惡化使得里?;⒌氖澄飦碓词艿搅藰O大的限制,種群數(shù)量也在生存競爭中日益減少。而近代猖獗的偷獵活動更是直接導(dǎo)致了80%里?;⒌乃劳觥W罱K,最后一只里?;⒂?980年4月孤獨死去。
這是一只巴厘虎。它們體重在100公斤左右,體型和美洲獅差不多大,是近代老虎中體型最小的一種。它們的生活范圍主要在印尼巴厘島北部的熱帶雨林中,荷蘭人入侵巴厘島后對巴厘虎展開了獵殺,當(dāng)?shù)鼐用褚彩芷溆绊憣Π屠寤⑦M(jìn)行捕殺。最后一只巴厘虎也沒能逃過命運的劫殺,在森林中死亡。1937年9月27日,巴厘虎滅絕。
墨西哥灰熊也是滅絕動物之一。它們是墨西哥數(shù)量最多的動物之一,曾廣泛分布于墨西哥境內(nèi)。然而就算墨西哥灰熊有這樣的種群基數(shù)還有著熊本身的強(qiáng)壯,也沒能在人類大肆捕殺中逃過一劫。1964年,墨西哥灰熊滅絕。
這是一只敘利亞野驢。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前,它們都平靜地生活在敘利亞東北部的高原之上,戰(zhàn)爭打破了它們平靜的生活。法國人占領(lǐng)了敘利亞之后,捕殺敘利亞野驢也隨之提上日程,機(jī)槍、大炮都被用于大量捕殺,敘利亞野驢又哪有喘息的機(jī)會,死亡降臨。1928年,維也納動物園中,最后一只敘利亞野驢死去。
爪哇虎曾生活在印度尼西亞爪哇島上,是近代體型第二小的虎。島上原本生活著近萬頭爪哇虎,但是荷蘭人來了。他們?yōu)榱嘶⑵ず突⒐怯忠淮伟训度袑?zhǔn)這些無辜的動物,這次是爪哇虎。半個世紀(jì)未到,爪哇虎的數(shù)量就直線下降到不足50只。1988年,爪哇虎滅絕。
蘇門答臘犀牛北部亞種,重達(dá)一噸,四肢粗壯,曾大量分布于中國和東南亞。該犀牛皮厚如鎧甲,是戰(zhàn)國時期人們制作鎧甲的常用材料。后來氣候變化、棲息地日益縮小還有人類瘋狂的獵殺,到1916年中國再見不到一只該犀牛。而生活在世界其他角落的它們,也最終于上世界70年代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