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對于秦始皇陵感到好奇的人是非常多了,畢竟是歷史上第一個皇帝的陵墓,而且占地面積巨大,留下的傳說也非常的多。不過作為一個陵墓,總是要封頂?shù)?,秦始皇陵那么大的面積,上面要如何封?地底下空間巨大,那上面要怎么做,才能保證陵墓不會坍塌?不過上面那么多的土,真的是不會塌嗎?
始皇初繼位,穿治驪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馀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棺奇器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上面這段文獻出自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所著《史記-秦始皇本紀》中關于秦陵部分的內(nèi)容。通過上述內(nèi)容可以簡單歸納出以下幾點重要信息。[1]秦始皇陵修造工程浩大,前后強征各類筑陵人近70萬。秦始皇陵在修造地宮時一直深挖到地下有泉水處,然后以銅加固地宮基座,最后在基座上面安放秦始皇本人的棺槨。[2]秦始皇陵地宮內(nèi)藏有許多殺傷力巨大的暗器,盜墓者一旦進入地宮便會被里面的兵器射殺。放置這些兵器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護地宮不受外人進入破壞。[3]始皇陵地宮內(nèi)部裝飾豪華奢侈,以珍貴的水銀營造江河湖海的樣子。除此之外,地宮內(nèi)頂鑲嵌有珍貴的珍珠寶石,以象征天上的日月星辰。最后用珍貴稀有的鯨魚油作為地宮長明燈的燃料,以求長明不滅。
秦始皇陵位于今陜西省臨潼區(qū),里面埋葬有號稱“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嬴政。秦陵內(nèi)外有兩重夯土堆成的城垣,以象征都城咸陽的皇城和宮城(亦稱外城和內(nèi)城)。而秦陵地宮的地上部分,即我們看到的封土堆(外形似金字塔)原高為115米,現(xiàn)仍高達76米。秦陵四周還密集分布著大小不同、規(guī)制各異、葬有不同類別陪葬品的殉葬坑。如我們所熟知的秦始皇兵馬俑坑就是秦陵殉葬坑之一,目前已經(jīng)探明的殉葬坑共計400余個。需要說明的是這些殉葬坑是圍繞在秦陵周圍的陪葬墓坑,它們不是秦陵地宮的一部分。通過參觀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我們已經(jīng)被其壯觀的場面所震撼!殉葬坑尚且如此龐大恢宏,憑此我們亦可以想象秦陵地宮內(nèi)部又會是何等規(guī)模。目前通過遙感及物探的方法,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地宮就在封土堆下,距離地平面35米深處,其東西長約170米,南北寬約145米。
根據(jù)近幾年對秦陵的考古探測,特別是人們在封土堆中檢測到汞的含量確實異常。由此也更加印證了司馬遷《史記》中關于秦陵部分的記述是有充分的事實根據(jù)的,而非空虛來風胡亂編寫。另據(jù)部分考古學家推斷,秦陵地宮的營建步驟依次大致為:“先解決好排水設施(若不如此很容易形成深水坑),之后開始挖掘墓坑、然后布置墓室、再然后劵砌石頂、最后墓頂封土。”一般豎穴土墓最后都是用封土填實。但根據(jù)對秦陵封土堆的物探,考古學家們發(fā)現(xiàn)地宮中存在大量石質板材。由此推斷秦陵地宮頂部即是劵砌石頂。用這些巨大石板來保護地宮免遭封土堆壓塌。至于題干所說的“封土堆會不會壓垮地宮頂部?”由于秦陵最后封頂距今已過二千多年,目前尚不得知。不過隨著技術的發(fā)展,我們相信秦陵地宮會有再現(xiàn)天日的那一天!到時關于秦陵地宮內(nèi)部的一切秘密、一切真相都將會大白于天下。也許這時間會很長,五十年,一百年,甚至更久。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