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寶寶在玩了一天之后甜甜入睡,聽著寶寶均勻而平靜的呼吸,媽媽心里一定充滿著幸福感。但是你知道嗎?寶寶在睡眠過程中也會出現(xiàn)一些異常現(xiàn)象,這是在向媽媽“報告”,他已經(jīng)或者即將患上某種疾病。
A、寶寶睡覺打呼嚕
有的寶寶在入睡之后,很快就打起了小呼嚕。媽媽們可要注意了:打呼嚕并不意味著寶寶睡得香、睡得沉,而是疾病信號。
打鼾說明寶寶的呼吸道不通暢。呼吸道不通暢,就會造成寶寶在睡眠時大腦慢性缺氧,導(dǎo)致寶寶第二天困倦嗜睡,長期如此會影響寶寶的注意力和智力發(fā)育。
應(yīng)對措施:
睡覺時姿勢不對,可能造成寶寶打呼嚕。這種情況引起的打呼嚕,只要別讓寶寶枕頭太高,注意不要讓寶寶的脖子“窩”住就可以了。但如果經(jīng)常打呼嚕,那就要考慮是否存在腺樣體、扁桃體肥大堵塞呼吸道造成呼吸暫停,需要到醫(yī)院耳鼻喉科或呼吸科就診。
可以讓寶寶在醫(yī)院睡一夜,做一次睡眠呼吸檢測,看看血氧飽和度啊、腦電圖啊。如果睡眠中血氧飽和度低于某個指標,就要考慮手術(shù)治療,去掉影響呼吸道通暢的組織。
B、寶寶睡覺易驚醒
忙了一天之后,只有等寶寶睡著了,媽媽才能松口氣,讓自己休息。可就是有些寶寶,睡覺時不老實,容易驚醒、喜歡來回翻騰,搞得媽媽休息也不踏實。其實,這也是寶寶在告訴媽媽:我不舒服了。
朱曉華說,如果寶寶睡著后來回翻騰或哭鬧,媽媽首先要看看寶寶的睡眠環(huán)境是不是舒適,比如說是不是冷了或熱了,被子是不是裹得太緊了,光線是不是太強,周圍是不是太吵,等等。如果排除這些外在原因,寶寶睡覺不踏實,就可能是缺鈣導(dǎo)致的。
應(yīng)對措施:
缺鈣會引起神經(jīng)興奮性增加,讓寶寶睡覺時穩(wěn)。缺鈣的寶寶還容易夜驚、多汗、煩躁、哭鬧,出牙晚而少,嚴重的還有肋骨外翻。這樣的寶寶,需要補充鈣質(zhì),平時可以多曬太陽,夏天在陰涼處接受太陽照射,兩歲以下的孩子還要補充一定劑量的維生素D以幫助鈣質(zhì)吸收。
另外,晚上8點以后,就不要讓孩子再做大量活動,或做一些容易引起寶寶情緒興奮的事,以免寶寶睡覺前過度興奮,身體休息了,大腦還處在興奮中,影響睡眠質(zhì)量。
C、寶寶睡覺吮手指
寶寶在睡覺時總是把大拇指含在嘴里才能睡得安穩(wěn),也是讓不少媽媽頭疼的問題。育兒專家說,嘴里咬著東西睡覺,是寶寶沒有安全感的表現(xiàn)。
朱曉華介紹,斷奶過急、媽媽過早上班,都會造成寶寶缺乏安全感;如果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和寶寶之間的互動比較少,寶寶渴望愛撫的正常心理得不到滿足,也會導(dǎo)致寶寶缺乏安全感;對于一些比較敏感的寶寶來說,某個階段照看人的突然改變,或者送入幼兒園后對環(huán)境不適應(yīng),都會造成安全感的缺乏。心理上的問題,表現(xiàn)在行動上就是喜歡咬手指頭、喜歡咬著東西睡覺,這對他來說是一種安慰。
但是這種安慰,卻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寶寶的健康。一是不衛(wèi)生,容易讓致病細菌“病從口入”;二是會影響到寶寶的牙齒和頜面部發(fā)育,影響外貌,媽媽切不可掉以輕心。
應(yīng)對措施:
對于這種寶寶,最好的辦法是“替代治療”。不要批評孩子,強化這種負面情緒,而是可以讓寶寶手里拿個小玩具啊,或者抱一個玩具入睡,轉(zhuǎn)移寶寶的注意力.但最重要的是,爸爸媽媽要增加和寶寶在一起的時間,多陪陪寶寶,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