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在圣誕節(jié)前后,濃烈的圣誕氛圍便滾滾而來,與圣誕節(jié)相關的節(jié)日元素相信大家已不陌生??蓯鄣氖フQ老人、金字塔形的圣誕樹、鋪天蓋地的圣誕禮物以及紅艷艷的圣誕花、四處響起的圣誕音樂,都讓這個節(jié)日富有儀式感和童話感。
在眾多的圣誕節(jié)元素中,用冬青、松枝、槲寄生等常綠植物編織的圣誕花環(huán)可以說是最具植物特色的圣誕裝飾。而其中的一個必不可少的主角——冬青,因為在圣誕節(jié)不可動搖的地位,甚至被冠名“圣誕冬青”。
01
一個漂亮的花環(huán)一眼望去,惹人注目的更有那藏在綠色里的點點鮮紅,而它們便是來自于冬青的果實了。紅果果是大多冬青屬的特征,當冬季來臨,冬青屬里的許多種類卻依舊傲然地一片綠色里,一簇簇紅色的果實密集地散布在枝頭葉間。
在基督教傳統(tǒng)里,冬青象征死亡和重生??傮w看來,冬青在歐美人心目中的地位與梅花在國人心目的地位一樣,錚錚鐵骨,抗霜傲雪。根據(jù)古老的歐洲傳統(tǒng),冬青樹能夠驅(qū)除邪惡。英文中稱呼冬青屬中常綠的種類為“Holly”,源自于單詞“holy”(圣潔)。
而在歐洲人們常用的冬青,具體種類據(jù)考證應該是歐洲冬青/枸骨葉冬青(Ilex aquifolium),大概正是因為它的葉子和它的近親枸骨(Ilex cornuta)有著八分的神似,所以這種植物的中文名以枸骨來形容它。
枸骨葉冬青(Ilex aquifolium)和同屬其它一些種類通常被用于圣誕裝飾,尤其是出現(xiàn)在花環(huán)、插圖上或圣誕賀卡上。這是因為許多冬青屬的果實,在冬天果實成熟,亮紅色果實和光滑的綠色常綠樹葉相搭配,為落寞寂寥的冬天帶來了視覺上強列的色彩對比。
02
不過原產(chǎn)歐洲的枸骨葉冬青在我國并不是隨處可見的,反倒是它的兄弟——枸骨在我國南北園林中應用非常普遍。枸骨是一種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別名非常多,如鳥不宿、老虎刺、八角刺等,從名字里我們都不難聽出一種刺痛感,也的確枸骨的葉子給人觀感是等閑不敢觸碰的。
而在枸骨的學名中,種加詞“cornuta”在拉丁文中代表“角狀突起”的意思,指它的葉子具刺??磥聿还苁窃缦鹊墓湃撕秃髞淼闹参飳W家對它的印象都保持了一致,這也同樣成了識別它的一大特征。
枸骨的果實是一種核果,果實呈球形,由外到內(nèi)可分為三部分,分別是鮮紅的外果皮,肉質(zhì)多汁的中果皮以及最后的果核。在色調(diào)單一的冬季,這樣一種鮮紅對鳥兒無異是巨大的吸引,常有鳥兒啄食它的果實。
但是鳥兒是不具牙齒的,常常都是整顆吞咽下去,而冬青屬植物通常都有著堅硬的內(nèi)核,將種子包藏其中。當果肉被鳥兒消化后,這些果核不會被消化分解掉,可以隨著鳥的糞四處傳播,相當于讓鳥兒充當了長途搬運工。
03
仔細觀察果實整體,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枸骨的果實頂端還有一塊小小的黑色部分:那是它的宿存柱頭。而果實的底部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四角形的黑色小塊,那就是它的宿存花萼了。這些是枸骨在開花時期的殘留組織,因為它是一種典型的觀果植物,所以通?;ú⒉皇秩茄?。
也的確,枸骨的花并不奪目,小小的花,呈淡黃色,開在葉腋,似乎也是為了掩藏自己并不美麗的一面。不過如果有心人去觀察了就會發(fā)現(xiàn),枸骨的花有兩種形態(tài),枸骨的雄花,只有雄蕊,沒有雌蕊。而雌花中,雄蕊、雌蕊都有,但是雄蕊敗育。
枸骨在城市里也甚是常見,我們通常還能見到的除了這滿身尖刺的,還有一種它的園藝品種,叫做無刺枸骨(I. cornuta 'Fortunei')
04
全世界冬青屬(Ilex)有大約400多種。它們有些是喬木,有些是灌木。廣泛分部于全世界。冬青的葉堅挺有光澤,分為常綠和落葉兩大類。漿果鮮紅色,簇附枝上。冬青的花不太顯眼,它的花是綠白色,常為四個花瓣。冬青屬的花通常是雌雄異株的,雌花的少量不育的雄蕊,不同的植株上的雌雄花相互授粉,才能結(jié)出日后紅彤彤的果實。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是冬青屬的多樣性中心之一,有200多個物種,其中有四分之三是特有種。華人植物分類學界的泰斗胡秀英博士,就是研究冬青屬的權(quán)威專家。
除了枸骨,冬青屬中另一個比較出名的種類便是大葉冬青(I. latifolia),葉片干燥后就是苦丁茶(我們后面會講到)。
在中國冬青一直是許多文人騷客喜愛的對象。唐代李商隱曾寫道:“秋水悠悠浸墅扉,夢中來數(shù)覺來稀。玄蟬去盡葉黃落,一樹冬青人未歸”。南宋陸游提到:“黃楊與冬青,郁郁自成列;其根貫石罅,橫逸相糾結(jié)”??瓷先フ脤寺淙~和常綠的冬青。
辰小山
5分鐘前:
回到本公眾號主屆面,點擊底部菜單“號內(nèi)搜”→“華東鄉(xiāng)土植物”即可回顧該系列所有文章。
該寫作項目得到了上海市科委科普項目(編號:18dz2306500)的支持,所有內(nèi)容將與科委平臺“科普云”共享),感謝大家支持與關注。
近日,被稱為“圣誕蘭花”、“達爾文蘭”的長距彗星蘭在辰山植物園迎冬綻放。
▲ 攝影:倪子軼
1798年,這種蘭花被法國植物學家最先發(fā)現(xiàn),但直到1822年才被描述。它的長距和自然學家達爾文的關系值得一提。達爾文生前猜測這花是被一種在當時沒有被發(fā)現(xiàn)的、喙前所未有的長的昆蟲傳粉。他死后若干年,直到這種飛蛾被發(fā)現(xiàn)時,他的預言才被證明是正確的。這個故事已經(jīng)被看做是進化論的著名預言之一。
▲ 圖片來源:Mercado Liv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