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說文解字》里的解釋是“仄也。從廣兼聲。”清代段玉裁為《說文解字》做注,稱廉就是廳堂的側(cè)邊,天子的廳堂高九尺,諸侯的廳堂高七尺,大夫的廳堂高五尺,士人的廳堂高三尺,側(cè)邊的長度與廳堂的高度一樣。因此賈誼說,“廉遠(yuǎn)地,則堂高。廉近地,則堂卑?!碧眠呌欣庥薪?,故廉也可以引申為清、儉、嚴(yán)厲之意。 廉做堂邊解釋時,常與“隅”字連用?!傲纭?,比喻為人品行端正、一絲不茍,《禮記·儒行》中便有“近文章,砥厲廉隅?!币徽f,與如今提倡的“多讀書,提高黨性修養(yǎng)”不謀而合?!稘h書·高帝紀(jì)》記載,漢高祖遷都洛陽時,曾頒布詔書以大赦天下,詔書最后說道,“且廉問,有不如吾詔者,以重論之?!币馑际?,在大赦天下的同時,通過觀察考核,如果發(fā)現(xiàn)并沒有按照詔書要求行事的人,將按照相關(guān)的法令從重處罰。可見,廉,也可做“考察、視察”解。 《尚書》中《皋陶漠》一篇記載了從政者所應(yīng)具備九種風(fēng)范,即“寬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強而義”,統(tǒng)稱“九德”。 “九德”,幾乎包含了中國古代社會所倡導(dǎo)的一切美德,其中,“簡而廉”可以算是最早提出“廉政”這一概念的。而《周禮·天官冢宰》對此則有更明確的要求:“以聽官府之六計,弊群吏之治:一日廉善,二日廉能,三日廉敬,四日廉正,五日廉法,六日廉辨?!本褪且浴傲痹u判官吏的政績??梢?,把“廉”做為考核官員的標(biāo)準(zhǔn)之一,自古代至今,是一以貫之的。 “廉潔”一詞,見于屈原的《離騷》中,“朕幼清以廉潔兮,身服義而未沫”,至東漢時王逸做《楚辭章句》為之注:“不受曰廉,不污曰潔?!绷疂?,即不收不義之財,不與俗世同流合污,屈原正是這一思想的踐行者。屈原個性耿直卻遭奸人陷害,被楚懷王疏遠(yuǎn)流落之際,做《漁父》以明志。舉世皆濁,是堅持清高還是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是保持清醒還是餔其糟而啜其釃?屈原不甘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恰是對“廉潔”一詞最好的注釋。然而,如今卻有人不知屈原此高潔品格,反而效法漁父,與世推移、隨波逐流,漁父千年前高歌“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卻在現(xiàn)代激起回音。 僅廉這一字,便引申出的數(shù)種含義,且時至今日仍有著深刻的現(xiàn)實含義。廉,既需要品格的修養(yǎng),也需要不斷的學(xué)習(xí),更離不開外部的考察。古代的廉政思想,貫穿中國歷史發(fā)展的整個脈絡(luò),博大而精深,言簡而意賅。(常惟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