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法字帖市場,銷量最大的一定是田英章及其弟子們所編著的,做這種字帖,成本很低:
只要建好一個字庫,然后根據(jù)不同的內(nèi)容,排列組合!就跟電腦宋體、楷書等等一樣,想要什么內(nèi)容就有什么內(nèi)容。
這樣的字帖,毫無生趣,竟然還有人趨之若鶩,還把田英章捧為“當代歐陽詢”,其弟子還有人說:已經(jīng)超過歐陽詢!
論影響力,田英章足足影響500多萬人,可見書法審美還得提高
最近書法圈的名人曾翔教授(人稱為“吼書大師”),直接批評田英章的書法:
只知平正,不知險絕,永遠都是低級的,還處在初學者的水平!
而且曾翔先生還引用孫過庭《書譜》中的一句:
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wù)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
啟功先生先生給出的評語:形同印刷!這句考語,看來還是很中肯的!
有人說:印刷體,不好嗎?
歐陽詢的書法筆畫上保留的隸書、行書甚至草書筆意,結(jié)構(gòu)上除了方正,更突出“險絕”的特點。
后世學習歐陽詢的人很多,學者自家的風貌,絕非像學田楷者,千人一面!
一是:相對清晰的《九成宮醴泉銘》李琪本(里面一樣有很多殘缺和斑駁);二是:清代歐楷第一人的《姚孟起臨九成宮碑》。
姚孟起以隸書和歐楷而出名,他對歐陽詢楷書的非常著迷,在李祺本的基礎(chǔ),把《九成宮醴泉銘》1108字全部補齊,而且做到惟妙惟肖!
好在他的《姚孟起臨九成宮碑》得以傳世,讓我們再次領(lǐng)悟到他的筆法精湛,并保持歐陽詢的“欹側(cè)險峻”原味。
學習歐楷,建議先從《姚孟起臨九成宮碑》開始,然后再去臨摹《九成宮醴泉銘》李琪本,不乏是一個快捷的路徑。
有人說,我直接去學習歐陽詢本人,不就行了嗎?
很遺憾,歐楷并無真跡傳世,他的作品大多在石碑上,能看到宋拓本就眼福了,想看他的歐楷真跡,還是洗洗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