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Pixabay
江南的古鎮(zhèn)大多是白墻灰瓦,小橋流水。墻是有些歲月痕跡的白粉墻,瓦是如同水墨色一樣的黛瓦,水是幽幽潺潺略有波紋的水,橋則是有著好看弧度的舊舊的石拱橋。
那天就在這樣一個石橋邊,在一棵小小的、略顯稀疏的桂花樹下,見到了一匹棗紅色的馬。
這匹馬通身都是緞子一樣的棗紅色,只有脖子上的鬃毛、尾巴,還有身上搭的鞍轡是黑色的。紅黑搭配倒是很和諧。
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看到一匹馬,就如同在茫茫沙漠里聽到了久未聽到的駝鈴聲一樣,讓人驚喜又詫異。
我好奇地看著,不敢走太近,卻也不愿走遠(yuǎn)。就在離五步十步的側(cè)面看著,還拿出手機拍了兩張照片。
就在拍照片的時候,過來兩個年輕人,都穿著黑色的休閑服,二十多歲的樣子。
他們好奇地走近,其中一個還順手一繞兩繞地把馬的韁繩給拿下來了。
一個說:“這是誰的馬?應(yīng)該是認(rèn)識的人吧。別回頭咱們牽走了,人家以為是馬丟了呢。”另一個說:“不知道,應(yīng)該是吧?!?/p>
后來拿韁繩的年輕人就試著拉馬走了兩步,再后來就輕輕松松地跨上馬匹,噠噠噠地走了幾步。那馬倒也不認(rèn)生。
年輕人于是就手拉韁繩,騎著馬在小橋邊那條人少的沿河巷道里跑了起來。
由慢到快,一會就不見了蹤影,也不見了聲音。過了一會兒,馬蹄聲出現(xiàn)了,然后那一人一馬也出現(xiàn)了。
似乎還不過癮,那年輕人又騎著馬跑了好幾圈,一圈比一圈嫻熟,馬蹄聲消失的時間也一次比一次長。
我不忍心就走,還想再看看,可也不敢像其他幾個人那樣就站在橋頭那棵桂花樹旁邊,于是就往前走走,站到橋頭稍高一點的地方看。
我其實是有點怕馬的,因為小時候被馬驚過。小時候和一個小伙伴在一條小巷里玩兒,突然有匹馬奔過來。
那驚魂一刻、拼命奔跑的樣子,現(xiàn)在想起來,還不能完全抹掉。可是我又實在喜歡馬,喜歡它靈性的樣子。
記得上大學(xué)的時候,有次在深夜的海河邊就見到過一匹馬拉著馬車經(jīng)過。
當(dāng)時路燈下的街景、海河、老洋房和馬車,仿佛讓人一下子就回到了上世紀(jì)三四十年代的天津衛(wèi)、上海灘一樣,滿是懷舊的感覺。
噠噠噠,又聽到馬蹄輕快的聲音了。那年輕人又騎著馬過來了,到小廣場的時候,就兜著馬在小廣場上轉(zhuǎn)。
這時從旁邊飯店里走出四個穿著一樣衣服的人,都是黑色制服帶紅色裝飾。其中兩個女孩兒在前,兩個阿姨在后,都一邊驚嘆著一邊迎上來。
最前面的女孩兒走到馬前,仰著臉對馬上的男孩兒說:“給我騎騎吧,行嗎?”看樣子是熟人。一遍不行,那女孩兒又問了一遍。
因為馬上的男孩是背對著這邊的,聲音又不大,所以聽不清他回答的是什么。雖然又聊了幾句話,但很顯然沒有答應(yīng)。
大概是怕女孩兒騎馬太危險,也怕驚了馬,所以沒答應(yīng)吧。后來男孩兒一邊說著話,一邊拉著韁繩讓馬轉(zhuǎn)個身,又把馬帶回到了原來的桂花樹下。
那男孩兒利索地下馬,然后細(xì)心地把韁繩栓在桂花樹上,確認(rèn)系得牢牢的之后,才放心的走開。
于是那匹大大的馬,就又“藏”在小小的桂花樹下。來來往往的人也有看得到的,也有看不到的。
看到的人多會驚喜地叫一聲,然后拿出手機來拍張照,再細(xì)細(xì)地看上幾眼。
這時旁邊跑來幾個小孩子。一個大聲地喊著:“哇,馬!”一個回頭沖家長說:“爸爸,爸爸,我看到一條馬!”
在小孩子眼里,什么都是簡單且興奮的,管什么一匹、一條、一個的,只要好玩兒就行。
這時一個穿淺粉色衣服、頭上扎著兩個小辮子的小女孩在馬后邊跳邊看。旁邊有個大人喊:“小姑娘,不要站馬后面,它會踢的?。 比缓笥肿约盒÷曕洁炝艘痪洌骸罢抉R前面沒事。”
之后來來往往的人,有大人、有孩子、有年輕人、有老人,都從這桂花樹下的馬旁經(jīng)過。
這時天色暗了下來,路燈和霓虹燈都亮了,光影搖搖曳曳地映在水里,分外好看。周圍的人們也都各自回家,奔赴家里那頓簡單且溫暖的晚飯了。
到最后馬的主人還沒有出現(xiàn),這匹馬到底是誰的呢?
▲ 我看到的那匹馬
- End -
花絮
我回來跟老李說,我看到了一匹馬,可是不知道主人是誰,這主人也忒心大了。
老李開玩笑說:“不會有人牽的,養(yǎng)一匹馬多貴呀,比養(yǎng)一輛車還麻煩,你得給它找地方吧,得給它準(zhǔn)備草料吧,得讓它不生病吧。保養(yǎng)起來太麻煩啦。”
對了,說到馬想起上次回家在車上碰到的一位老鄉(xiāng)阿姨說的,她說她們小時候,也就是剛建國的時候,還見過有郵差騎著馬送信呢。
還有當(dāng)年開國大典的記錄視頻,里面還有整整齊齊的馬隊,看著可耐人兒啦。
你可能錯過了
趙小冊
聊生活 聊經(jīng)典
愛天地 愛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