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多大最好:
一位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一個剛剛開門的大閱覽室,當里面只有一位讀者時,心理學家就進去拿椅子坐在他(她)的旁邊。這樣的實驗進行了整整80人次。結果證明,沒有一個被試者能夠容忍一個陌生人緊挨自己坐下。很明顯這個實驗給出了結論:沒有人能容忍他人闖入自己的空間。人與人之間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間距離,即使是最親密的兩人之間也是一樣。這也就是為什么兩個本來關系密切的人,越是形影不離就越容易爆發(fā)爭吵。
美國心理學家愛德華·霍爾研究發(fā)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區(qū)域。
親密距離——45厘米之內(nèi)
這是人際間最親密的距離,只能存在于最親密的人之間,彼此能感受到對方的體溫和氣息。就交往情境而言,親密距離屬于私下情境,即使是關系親密的人,也很少在大庭廣眾之下保持如此近的距離,否則會讓人不舒服。
個人距離——45~120厘米
這是人際間稍有分寸感的距離,較少有直接的身體接觸,但能夠友好交談,讓彼此感到親密的氣息。一般說來,只有熟人和朋友才能進入這個距離。人際交往中,個人距離通常是在非正式社交情境中使用,在正式社交場合則使用社交距離。
社交距離——120~360厘米
這是一種社交性或禮節(jié)上的人際距離,也是我們在辦公室中經(jīng)常見到的。這種距離給人一種安全感,處在這種距離中的兩人,既不會怕受到傷害,也不會覺得太生疏,可以友好交談。
公眾距離——360厘米以上一般說來,演說者與聽眾之間的標準距離就是公眾距離,還有明星與粉絲之間也是如此。這種距離能夠讓仰慕者更加喜歡偶像,既不會遙不可及,又能夠保持神秘感。(蒲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