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給加點字注音,根據(jù)拼音寫漢字,有橫線的要解釋。
蹲( ) 信服( ) 嫩芽( ) 取決( ) 拆散( )桑樹( )熬( ) 粼粼( ) shà 時:
分 qí :
委qū :
各 得 其 所:
不知所措( ):
癱瘓( ) 雁陣( ) 侍弄( ) 央求( ) 整宿 ( ) 星宿( ) 宿舍( ) 深沉( ) 神色( ) 敏感( ) 脾氣( ) chuí( )打 zá( )碎 仿shàn( ) 淡yǎ( ) làn 漫 憔cuì( ) 沉寂( ) 訣別( ) 潑潑灑灑( )
Bào 怒無常 翻來覆( )去
喜出wàng外:
絮絮( )叨叨:
逮著玩( ) 逮捕( ) 抹眼淚( ) 攥著( ) 愣( ) 怦怦( ) 裁縫( ) 允許( ) 犄角( ) 寒戰(zhàn)( ) 寒顫( ) 顫動( ) 運動kù 臉jiá撒huǎng 傷bā 樹 chà 自 zuò作 主 張( ) 無可挽回( )
嗅( ) 羅摩衍那( ) 并蒂( ) 梗( ) 繁 雜 ( ) 遮 蔽( ) 覆 蓋( ) 心緒( ) 蔭蔽( ) 笑嘻嘻( )
yáo 擺 花bàn yīn 影 zǐ 妹 fán 悶 匿笑( ) 沐?。?) 禱 告( ) 花瑞( ) 徘徊( )
謝太傅( ) 雪驟( ) 柳絮( ) 無奕( )
二、解釋下列加粗的詞語。
1.俄而雪驟: 2.撒鹽空中差可擬:
3.未若柳絮因風(fēng)起: 4.尊君在不:
三、翻譯下列句子。
1.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2.待君久不至,已去:
3.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四、回答問題
1.“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這一句總述了謝太傅家人詠雪的背景,極精煉地交代了時間“________”、地點“________”人物________事件“________”等要素。
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期日中,過中不至”這一句話點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陳太丘
B.“與兒女講論文義”一句中“兒女”指的是謝太傅的兒子和女兒
C.“未若柳絮因風(fēng)起”這句話的意思是:還不如比做風(fēng)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詞,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后者是謙詞,是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4.《詠雪》一文結(jié)尾謝太傅對兩個人的回答的優(yōu)劣未做評定,只是“大笑樂”,十分耐人尋味,請簡要說說你對此的理解。
5. 從《詠雪》上下文看,“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什么不同?
6. 文章結(jié)尾交代謝道韞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7. 以“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fēng)起”來比擬“大雪紛紛”,你認(rèn)為哪個更好?為什么?
8.你還知道哪些以比喻描寫飛雪的古詩佳句?
二、閱讀《陳太丘與友期》,回答問題: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剑骸白鹁诓??”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庇讶吮闩唬骸胺侨嗽眨∨c人期行,相委而去?!痹皆唬骸熬c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庇讶藨M,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1.對畫線的句子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友人十分慚愧,下車引導(dǎo)陳元方。陳元方進入家門后不顧友人。
B.友人感到很慚愧,下車引導(dǎo)陳元方。元方進門后不再看他。
C.友人感到很慚愧,下車去拉陳元方以(表示好感)。陳元方進入家門后沒有回頭看(他)一眼。
D.友人十分慚愧,下車去拉陳元方。陳元方不顧友人自己進入家門。
2.請指出以下稱呼所指代的對象。
①客問元方:“尊君在不?” 尊君:
②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 君: 家君:
3.對這段話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陳元方反駁友人,可見他明白事理,聰明機智。
B.友人遲到在先,責(zé)罵陳太丘在后,可見友人是個既“無信”又“無禮”的人。
C.陳太丘不與友人打招呼就獨自上路,陳太丘不講信用。
D.由陳元方的言行可看出其父陳太丘應(yīng)是個守信懂禮的人。
4.解釋句中畫線的字詞。
A.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 期: 行:
B.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過: 乃:
C.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委: 去:
D.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慚: 引: 顧:
5.補全下面句中的省略成分。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6.《陳太丘與友期》中,“友人慚,下車引之”,而“元方入門不顧”,怎樣理解元方的行為?
7.從故事主人的言談中可知,做人要。
8.友人“下車引之”的用意是什么?
9.元方從哪些方面去反駁他父親的友人的?
10. 陳太丘之友、元方是怎樣的人?你怎樣看待他們?從文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王冕僧寺夜讀
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xué)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父怒撻之。母曰:“兒癡如此,曷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而居。夜?jié)摮?,坐佛膝上,?zhí)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旦。佛像多為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見。
1.解釋加粗字。
(1)竊入學(xué)舍: (2)聽已: (3)冕因去: (4)恬若不見:
2.翻譯下列句子:
(1)王冕者,諸暨人。
(2)暮歸,忘其牛,父怒撻之。
(3)兒癡如此,曷不聽其所為?
3.劃出本文層次,并寫出各層大意。
(四)持竿入城
【選文】
魯有執(zhí)長竿入城者,初豎執(zhí)之,不可入,橫執(zhí)之,亦不可入,計無所出①。俄有老父至②,曰:“吾非圣人,但見事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③”遂依而截之。
【注釋】
①計無所出:想不出辦法來。 ②俄:不久。 老父:對老年男子的尊稱。 ③中截:從中間截斷。
(1)解釋下面字的意思。
執(zhí):俄:但: 以:遂:
(2)翻譯下面的句子:
初豎執(zhí)之,不可入,橫執(zhí)之,亦不可入,計無所出。
何不以鋸中截而入?
(3)請分別從魯人和老者的角度,寫出此文給人們的啟示。
(五)道旁苦李
王戎①七歲,嘗與諸②小兒游③。看道邊李樹多子④折枝⑤,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比≈湃虎?。
【注釋】
①〔王戎〕晉朝人?!、凇仓T〕眾。③〔游〕玩。④〔子〕果實。
⑤〔折枝〕壓彎了樹枝。⑥〔信然〕真是這樣。
1、對下面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眾多) B.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小孩)
C.諸兒競走取之(跑) D.唯戎不動(只有)
2、翻譯下列句子
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
3、你讀了此文后受到怎樣的啟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