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書寫生命的平凡與偉大,2020年最佳戶外出版物


2020年,對于所有人來說,都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如《戶外探險》的slogan,“戶外不是探險,人生才是!
走過艱難,便是英雄。當我們回望、整理過去一年里中國戶外那些激動人心的事件時,只有感動——突破,在2020年,更彌足珍貴。而中國戶外金犀牛獎,正是為了銘記這些珍貴的突破而存在。
他們曾是每一個平凡的你我,如今即將獲得中國戶外金犀牛獎。


2021年8月6-8日
第十五屆中國戶外金犀牛獎暨金犀牛戶外嘉年華
將在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市敕勒川草原盛大舉行
跨越山海,赴一場草原狂歡
(點擊報名,免費觀禮)

THE BEST OUTDOOR PUBLICATION

最佳戶外出版物

本獎項授予以戶外、探險、環(huán)保、旅行文化為題材的優(yōu)秀出版物。把積極向上的生活理念和溫和自然的人文關懷作為圖書推廣的普世價值。

01

提名 NOMINATION


《八千米生命高度》

北大山鷹社30年雪山攀登史


提名理由:
 
北大登山隊的雪山攀登史,不僅是中國民間登山歷史的最重要的一部分,這是因為它的開創(chuàng)性、曾經(jīng)長期孤獨的堅持、對民間雪山攀登的啟蒙和帶動以及不斷走向輝煌的艱苦歷程,而且是中國當代大學生和當代青年的生命史的最重要的一部分,這是因為它對新的生命形式、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精神方式進行持久的開創(chuàng)和激勵。

本書是北大登山隊30年隊史的全紀錄,你在其中可讀到一代代熱血青年攀登雪山的巔峰故事。一些生死之間的感情雖然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深刻體會,但你我每一個人,從本書中都能感受到強烈的生命力量。


生命的六個維度
——《八千米生命高度》的六個用心之處


北大登山隊是北京大學學生社團山鷹社組織每年暑期攀登雪山的學生登山隊。北大山鷹社1989年4月1日成立,1990年攀登第一座雪山——青海玉珠峰。這也是中國民間攀登雪山的起步。


《八千米生命高度——北大登山隊30年》,是記錄北大登山隊1990年以來三十年雪山攀登歷程的一部書。

每一座雪山、每一個隊員、每一個腳印、每一個開創(chuàng)、每一個探索、每一個挫折、每一個歡笑、每一滴眼淚、每一滴流血……在這部書中我們幾乎都可以清晰地直觀到、感受到。在直觀和感受的閱讀過程中,這部書有六個值得注意的用心之處。

生命的綿延:《序》對山鷹社精神的認知

第一個用心之處,是《序:鷹之魂——何為山鷹人?》。

它是執(zhí)筆者對北大登山隊30年登山史和全書內(nèi)容爛熟于心之后才開始下筆的,既有執(zhí)筆者本人當年在山鷹社和登山隊刻骨銘心的感受和表達,也有山鷹人30年來對山鷹社精神在不同時期以不同方式所進行的探索和表達。


其中有歌的形式——社歌《橄欖樹》,有詩的形式——社訓《存鷹之心》,有散文的形式——影響力比較持久的隊員心聲。但這些都是只可意會的表達,從未深處其中的人未必理解這些文字,特別是未必理解山鷹人對這些文字幾十年如一日的執(zhí)著。

生命的原始質(zhì)感:火一般的原始文字的熔鑄

第二個用心之處是,說這部書由全體登山隊員撰寫,并非比喻之辭,而是執(zhí)筆者用每年登山隊當年的各種文字镕鑄而成。這些文字包括登山隊記、登山報告書、登山申請書、登山策劃書、社刊《山友》、媒體對山鷹社的采訪和報道,等等。


除了個別篇章,比如第二章,全書幾乎只用登山隊及隊員當年的文字材料,寧愿出現(xiàn)歷史空白和視角缺失,也不輕易使用回憶文字。

也許嚴格的史家也不會這么使用材料。執(zhí)筆者這么做,并不是追求史家的嚴格境界,而是為了保持生命的原始質(zhì)感,為了保持每個隊員各自獨特的視角和生命質(zhì)感。

生命流轉(zhuǎn)的六種形態(tài):鷹之六部曲

第三個用心之處是全書分成六個部分,并用“鷹之志:創(chuàng)業(yè)與奠基”、“鷹之心:可持續(xù)與輝煌”、“鷹之性:突破與挫折”“鷹之氣:堅持與突圍”“鷹之意:前行與重返”和“鷹之神:平凡與輝煌”分別概括之,而《序》又名“鷹之魂”,把它們稱為“'鷹之魂’在具體情境中生長出來的六種歷史形態(tài),猶如一年的春夏秋冬”。


這對于執(zhí)筆者來說,是一個非常奇妙的過程。

它開始只有“創(chuàng)業(yè)與奠基”之類不完全的簡略區(qū)分。在文字熔鑄和標題編撰過程中,執(zhí)筆者總覺得意猶未盡,似乎損失了太多的意味和感覺,常因此悵然若失。一旦決定用“鷹之志”來命名第一部分,就開始體悟和想象的奇妙歷程。

生命的千姿百態(tài):

導語和小標題都是獨特的生命狀態(tài)

第四個用心之處是每章的導語和許多的小標題。

每章的導語都來自該章隊員從原始文字和原始質(zhì)感而來的抒發(fā)或描述。它既是該章的解題,也創(chuàng)設該章的閱讀提示和閱讀氛圍,更標識該章生命狀態(tài)的類型。每部分的各章導語組合起來,則是該部分的進一步解題;所有導語組合起來,則構(gòu)成北大登山隊30年的生命軌跡。


以最后一部分“鷹之神:平凡與輝煌”為例,記錄2016年到2018年的雪山攀登,連續(xù)幾年分成兩支隊伍同時攀登兩座雪山,一座是暑期攀登五六千米的比較平凡的雪山,一座是為北大2018年120周年攀登珠峰做準備的7000米以上的雪山。


小標題大多也是精心之作。“精心”在這里不是指它的精巧和華麗,而在于對攀登狀態(tài)和生命狀態(tài)的白描。

生命的遷躍與復歸:兩種特殊的呼應

第五個用心之處是全書有兩處難以發(fā)現(xiàn)卻非常重要的呼應。
 
第一處呼應是發(fā)生山難之后的2003年,劉炎林在實驗室遇見1960年就參與珠峰攀登的黃萬輝老師,因此引發(fā)“兩代登山人的對話”。這一對話與1989年北大50年代登山隊員崔之久老師的講座引發(fā)北大山鷹社成立的“大事件”,構(gòu)成全書樞紐性的呼應。


2002年北大登山隊失去5名隊員,在保姆主義本來濃厚的高校氛圍中,對于大學社團來說更加是不堪之重。在各種力量和自我反思的綜合作用下,山鷹社定位調(diào)整為“大學生登山訓練”。2003年攀登玉珠峰——“永恒的起點”的導語:“聘請教練和獨立登山之間的關系,從此成為山鷹人不斷探索的內(nèi)容之一”,揭示了北大登山隊今后的攀登形態(tài)和生命形態(tài)。


第二處呼應是2018年暑期再返甲崗。這次攀登,在登頂問題上登山隊與教練發(fā)生嚴重分歧。老隊員根據(jù)自己的判斷,利用決策的縫隙帶著兩名隊員實現(xiàn)登頂。它與北大登山隊第一次攀登雪山構(gòu)成30年完整的呼應,也是對2003年那次樞紐性呼應的一次呼應。1990年攀登玉珠峰,是在學校沒有同意的情況下進行的。

生命的銘記:六名隊員的故事

第6個用心之處是6名犧牲隊員的故事。

這6名隊員分別是1999年在雪寶頂遇難的女登隊員周慧霞,2002年在西夏邦馬西峰遇難的男隊員雷宇、林禮清、楊磊、盧臻、張興佰。

執(zhí)筆者一開始就確定一個原則,即有關于他們的資料盡可能地全部利用進來,只要寫到他們,哪怕是一個眼神,一個背影也要熔鑄成全書的一部分。在圖書出版過程中,執(zhí)筆者對編輯又嚴重提出要求,凡涉及這6名隊員的文字,不管篇幅多么地失衡,都不要刪減他們的內(nèi)容。


執(zhí)筆者最痛苦的莫過于熔鑄有關這6名隊員的原始文字。每天恍恍惚惚,有時不得不停筆幾天,拼命地從這種恍惚狀態(tài)中逃離出來。待到內(nèi)心有所平靜,重新動筆。如此反復多回。


《攀巖人生》

不僅是一本攀巖人物自傳


提名理由:
 
湯米·考德威爾是攀巖界的傳奇。攀巖成為一種他對生命的另類表達。但《攀巖人生》這本書與其說是紀實自傳,更是一本酣暢淋漓的文學作品。這本書寫的也不僅僅是攀巖,而是我們普通人都會經(jīng)歷的渴望與恐懼、糾結(jié)與掙扎,展示了人類最高水平的努力、永遠無法磨滅的精神和決心。湯米非??释炎顭釔鄣呐蕩r精神,也帶給每一位不懂攀巖的讀者。
 
當我們閱讀湯米·考德威爾的自傳時,閱讀的不僅僅是一次次攀巖中的驚險,以及內(nèi)啡肽帶來的愉悅感,還有他從中體悟到的人生哲學。


群山在回響,熱血書人生

九指攀巖者

湯米·考德威爾(Tommy Caldwell)被國內(nèi)攀巖愛好者稱為“九指攀巖者”,一生極富傳奇色彩。


他先后經(jīng)歷了年少攀巖成名,吉爾吉斯斯坦被綁架,被迫殺人,慘遭斷指,與前妻感情糾葛,開辟多條優(yōu)勝美地大巖壁攀登線路,橫穿巴塔哥尼亞,提名金冰鎬獎,登頂黎明墻…… 等多個事件。


他癡迷攀巖,攀巖也成為了他一生的羈絆。年少成名是因為攀巖,遭綁架時被迫殺人是因為攀巖,情感糾葛是因為攀巖,挑戰(zhàn)黎明墻——世界上難度最大的大巖壁攀登路線——也是攀巖。

攀巖成為了解鎖湯米人生大門的一把鑰匙,成為一種他對生命的另類表達。正如他的自傳《攀巖人生》的副標題:一名攀巖者的堅韌、冒險與超越極限之旅。


如果要用一個宏觀的名字概括他的精神,囊括他所有的人生傳奇,那么這一定是個大道至簡的樸實名字:攀巖人生。

熱血書人生

《攀巖人生》這本書與其說是紀實自傳,更是一本酣暢淋漓的文學作品。
  
這一次,這名世界頂級的攀巖高手,脫下了安全帶,洗凈手上的鎂粉,拿起筆寫字的時候,不再是渾身臭汗、荷爾蒙爆發(fā)的戶外男,而是一名情感細膩,文采飛揚的寫作者。文采之外,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足夠坦誠。

 
很多成名作家礙于頭銜和光環(huán),不會把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呈現(xiàn)給讀者。在這本書中,湯米把自己的勇氣連同怯懦,夢想與私欲,愛情與占有,堅韌與脆弱等等,最復雜也最真實的一面袒露出來。


他絲毫沒有顧及自己是位功成名就的攀登者,而愛惜自己名譽的羽毛。他更想把自己一生的傳奇,連同背后那些暗流涌動的心潮,一起記錄下來。

一本“動作大片”

當這名傳奇攀巖者,把自己畢生的精彩故事寫成一本書,為你講述他幼年時的膽怯、被綁架時的恐懼、被前妻背叛時的痛苦、自由攀登時的心理活動時,那些一分一秒的細節(jié)和一幀一幀的畫面,都在你面前纖毫畢現(xiàn)地展開,你會有種作者就坐在你面前和你聊天的錯覺。


此外,讓一些硬核攀巖讀者者們狂喜的是,終于又有一本書能好好記錄下他們孤身絕壁時的心境了。
 
當一名世界頂級的攀巖高手把他最真實的攀巖經(jīng)歷描述出來時,對于普通讀者而言,這是驚險,但對于攀巖發(fā)燒友而言,這是一本經(jīng)典的攀巖教科書。


從來不玩兒攀巖怕讀不懂?顯然,湯米在寫作的時候,也考慮到這一點。別忘了,這本榮登《紐約時報》排行榜的暢銷書,就是寫給大部分從來不攀巖的讀者看的。


在描述技術動作時,他盡可能地用通俗的語言把驚險刺激的場面呈現(xiàn)出來。因為他知道,這是一本“寫給命運的勇氣之書”。他非??释炎顭釔鄣呐蕩r精神,也帶給每一位不懂攀巖的讀者。

攀登歸來,群山回響

當我們閱讀湯米·考德威爾的自傳時,閱讀的不僅僅是一次次攀巖中的驚險,以及內(nèi)啡肽帶來的愉悅感,還有他從中體悟到的人生哲學。


在九死一生的時候,湯米總會想到極限風險、家庭的愛與追逐夢想之間的關系。在他寫給兒子的家書中,他如是寫道:
 
“風險總是伴隨著一些自私的因素。我所能想象到的人生中最大的悲哀,莫過于不能陪在你身邊見證你邁出第一步,不能看著你找到自己的所愛,不能看著你逐漸意識到自己正被世界上最美麗、快樂而優(yōu)雅的母親寵愛著。

但對我來說,攀登讓我生活中其他的事情充滿意義。它燃起了一團火焰,讓我成為了一名追夢者。盡管在這里危險和恐懼都時刻存在著,但攀登之于我的生活,正如空氣之于人類一樣必不可少。 如果我只能教會你一件事,那就是希望你能去追尋屬于你自己的目標,無論它是什么,你都要永遠充滿活力,充滿樂觀,充滿愛?!?/span>


《攀巖人生》更像是一個勵志故事。湯米的攀巖成就和人生成就都很圓滿,實現(xiàn)了雙豐收。但當你閱讀其中,就會發(fā)現(xiàn)這似乎與你心目中的“勵志故事”又不太一樣。
 
巖壁之上,湯米無所不能,是全世界攀巖者們心目中的超級英雄。巖壁之下,他是一位是容易害羞的大男孩。他也會怯懦、恐懼、緊張、妥協(xié)、遭人拋棄甚至反復失敗。作為一名普通人,這些真實的人生經(jīng)歷我們都經(jīng)歷過。


這些都不是一位超級英雄的劇本里出現(xiàn)的橋段,但正是因為書中這些“反英雄”的元素,我們更容易被他樸實而坦誠的內(nèi)心獨白所打動。
 
讀到最后會發(fā)現(xiàn),“攀巖”與其說是貫穿湯米人生和整本書的線索,其實更像是一種隱喻。


它象征著我們生命中最熱愛的事情,它會在你人生這條探險之路上,賦予你無窮無盡的力量。它給你的啟示不是一次熱血三分鐘的廉價感動,而是讓你思考,你該用何種方式追逐生命中最熱愛、最渴望的事情。
 
在我們的平淡生活中,我們需要《攀巖人生》這樣讓人感動的熱血故事。畢竟,上一次我抱著一本書讀得淚盈眶、熱血沸騰的時候,都已經(jīng)是幾年前的事情了。


《人類登山史》

人與山相遇之際,便是成就壯舉之時


提名理由:
 
《人類登山史》,這是一個宏大話題。登山是一項運動,把運動寫成史是非常艱難的事情。但是本書的編者通過巧思將一個個人物的傳記串聯(lián)起來。有了攀登者,有了故事,便形成被人銘記的歷史。

成就這本書的幕后兩支編輯團隊,英國皇家地理學會和英國阿爾卑斯登山俱樂部,不僅決定了這本書的科普權威性,也沒有忘記把人類歷史上充滿無窮力量的巨型敘事與一則則悲壯的個體故事融為一體,使其更具人文溫度。對于登山者來說,有關登山的一切,幾乎都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而對更多普通的讀者來說,每個人都可以領略其中的攀登精神。


向遠山出發(fā)

人們登山并沒有明確的目的。以生命和肢體為代價去登頂一座巨峰的最好理由,就是喬治·馬洛里的那句名言“因為山就在那兒”。

關于登山的危險性,英國登山家米克·福勒如是說:“我們享受了,活下來了,來日可以繼續(xù)攀登。這才是重要的?!痹诓豢裳杂鞯淖非筮^程中,登山者不斷挑戰(zhàn)身體極限,去實現(xiàn)更高、更難、更美的攀登。因此,他們的壯舉使那么多人著迷,也就不足為奇。

由英國皇家地理學會提供珍貴的資料支持,阿爾卑斯登山俱樂部提供專業(yè)的登山指導、英國DK圖書公司做系統(tǒng)梳理,共50萬字的權威資料,800多張的珍貴圖片在《DK人類登山史》中問世。

提到這本書,不得不再多說兩句其幕后的兩支編輯團隊。

英國皇家地理學會(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成立于1830年,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地理協(xié)會機構(gòu)之一。曾多次資助探險家和自然科學家到世界各地探險考察,覆蓋了地理學、歷史學、生物學、人類學、考古學等學科。19世紀至20世紀眾多推進人類探險進程的事件,背后都有英國皇家地理學會在支持。

學會收藏著戴維·利文斯頓在19世紀非洲探險時戴的帽子,埃德蒙·希拉里首登珠峰時用的氧氣瓶,達爾文環(huán)游世界時用的六分儀,還有斯科特南極探險時的皮箱子。如果說倫敦的大英博物館是世界頂級博物館,那么倫敦的皇家地理學會就是硬核探險愛好者的世界頂級收藏地。

另外一個專業(yè)團隊——英國阿爾卑斯登山俱樂部(Alpine Club)對登山者來說更為熟悉。登山俱樂部成立于1857年倫敦,是世界上第一個登山組織。如今它的分會已遍布世界各地。從小型山峰的阿式攀登,到喜馬拉雅的大型遠征,都可以看到登山俱樂部的成員。

回到本書的書名——“人類登山史”,首先是人類。原書名是“Mountaineers”——攀登者,指明了這本書的結(jié)構(gòu)。

接著是“登山”,什么是登山?什么人在登山?為什么去登山?這一系列的問題都有待讀者去探索。中文書名最后加了一個“史”字。登山是一項運動,把運動寫成史是非常艱難的事情。但是本書的編者通過巧思將一個個人物的傳記串聯(lián)起來。有了攀登者,有了故事,便形成被人銘記的歷史。

幾千年來,世界上的山脈大多人跡罕至。作為神靈和怪物的家園,山脈被視為危險、荒涼、神秘之地,除少數(shù)渴求獨居的商人和宗教人士以外,幾乎所有人都對其避而遠之。雖然人們生活在山的陰影下,但是難以攀登的高海拔山峰也為他們阻擋了早期大規(guī)模殖民。人們只在有特別需要的時候才穿越山脈。

在歐洲,直到文藝復興時期,瑞士動植物學家康拉德·格斯納等登山者為抵制當?shù)孛孕?、陋俗而攀登皮拉圖斯山,大眾才開始不再懼怕山脈。

在18世紀的啟蒙運動時期,歐洲人心中文化的枷鎖被解放,山脈成為科學發(fā)現(xiàn)的狩獵場,為了追求知識,那些先驅(qū)者攀登比以往更高的山峰。由于人體被證明可以承受高海拔的嚴酷環(huán)境,登山客也越來越多。到19世紀初,一些熱愛高山的人獨自踏上了一條通往未來的道路——為了登山而登山是他們的追求。

19世紀中期,登山運動迎來了“黃金時代”,英國紳士們競相宣布自己首次登上了阿爾卑斯山最高峰,現(xiàn)代登山運動應運而生。從1854年到1865年,阿爾卑斯所有超過4000米的高峰都被首登,精彩的首登和探險活動接連上演。

19世紀末20世紀初,登山者的注意力被世界最高峰所在的亞洲大山脈吸引。人們開始探索7000米甚至8000米級的巨峰,其中大型探險隊都向8000米以上山峰——喜馬拉雅山脈和喀喇昆侖山脈的14座高峰——進發(fā),對高峰的征服成為民族的驕傲。世界最高峰珠峰自然激發(fā)了無數(shù)人的雄心壯志。

然而,直到20世紀50年代,人類才真正登上難以企及的“8000米以上高峰”的峰頂。20世紀20年代,英國登山隊在珠峰北坡的努力、喬治·馬洛里的隕落和他的名言“因為山在那里”讓人印象深刻;1950年法國人無氧攀登安納普爾納峰;1953年希拉里和丹增·諾爾蓋首登珠峰;1954年意大利隊登頂喬戈里峰;1964年中國登山隊完成希夏邦馬首登——宣告了十四座8000米山峰全部被“征服”,喜馬拉雅黃金時代終結(jié)。

如今,新一代勇于擔當、技藝熟練的專業(yè)登山者正在崛起,新的登山裝備使登山運動發(fā)生了革命性的變化。純粹主義登山者更喜歡快速、輕量級的“阿爾卑斯式”登山,他們離開時,山仍保持原樣。幾乎每當有人登上一座名山,“可能”一詞就被重新定義。

隨著高山不斷被踏足,后來的登山者們面臨一個難題:接下來,登山運動應該如何發(fā)展?

答案顯而易見:以新的攀登方式挑戰(zhàn)極限。登山者們開始嘗試陡峭的北壁和各種全新的、更困難的路線;攀登方式也百花齊放,如輕裝快速攀登、反季節(jié)登山、無氧攀登8000米等。??诉~爾、卡辛、博納蒂、梅斯納爾、庫庫奇卡、米克·福勒、尤里·斯特克、亞歷克斯·杭諾爾德……這些人不停沖破人類極限。



中國戶外金犀牛獎——是《戶外探險》雜志于2006年發(fā)起的一項年度評選活動,它以“真正的戶外探險,記錄行進中的戶外中國”為主題,回顧過去一年中國戶外發(fā)展歷程,遴選出最高水平、最具推動力和先鋒精神的年度戶外事件與人物。

中國戶外金犀牛獎是中國戶外行業(yè)最權威和最具影響力的獎項,被譽為中國戶外領域的“奧斯卡獎”。2006年到2020年,中國戶外金犀牛獎頒獎典禮連續(xù)舉辦十四屆,已成為戶外行業(yè)最高獎項。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他們的青春,有你年輕時玩戶外的影子
是山鷹,就會飛翔
27座雪山,見證北大山鷹社30年
十一“最高”的生日祝福 | 北京大學登山隊今晨成功登頂卓奧友峰!
98800步,這些北大學子都曾走過……
書單 | 10本不可不讀的戶外書籍,不看你會后悔的!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