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EST OUTDOOR PUBLICATION
最佳戶外出版物
本獎項授予以戶外、探險、環(huán)保、旅行文化為題材的優(yōu)秀出版物。把積極向上的生活理念和溫和自然的人文關懷作為圖書推廣的普世價值。
01
《八千米生命高度》
北大山鷹社30年雪山攀登史
生命的綿延:《序》對山鷹社精神的認知
生命的原始質(zhì)感:火一般的原始文字的熔鑄
生命流轉(zhuǎn)的六種形態(tài):鷹之六部曲
生命的千姿百態(tài):
導語和小標題都是獨特的生命狀態(tài)
生命的遷躍與復歸:兩種特殊的呼應
生命的銘記:六名隊員的故事
《攀巖人生》
不僅是一本攀巖人物自傳
九指攀巖者
熱血書人生
一本“動作大片”
攀登歸來,群山回響
《人類登山史》
人與山相遇之際,便是成就壯舉之時
人們登山并沒有明確的目的。以生命和肢體為代價去登頂一座巨峰的最好理由,就是喬治·馬洛里的那句名言“因為山就在那兒”。
關于登山的危險性,英國登山家米克·福勒如是說:“我們享受了,活下來了,來日可以繼續(xù)攀登。這才是重要的?!痹诓豢裳杂鞯淖非筮^程中,登山者不斷挑戰(zhàn)身體極限,去實現(xiàn)更高、更難、更美的攀登。因此,他們的壯舉使那么多人著迷,也就不足為奇。
由英國皇家地理學會提供珍貴的資料支持,阿爾卑斯登山俱樂部提供專業(yè)的登山指導、英國DK圖書公司做系統(tǒng)梳理,共50萬字的權威資料,800多張的珍貴圖片在《DK人類登山史》中問世。
提到這本書,不得不再多說兩句其幕后的兩支編輯團隊。
英國皇家地理學會(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成立于1830年,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地理協(xié)會機構(gòu)之一。曾多次資助探險家和自然科學家到世界各地探險考察,覆蓋了地理學、歷史學、生物學、人類學、考古學等學科。19世紀至20世紀眾多推進人類探險進程的事件,背后都有英國皇家地理學會在支持。
學會收藏著戴維·利文斯頓在19世紀非洲探險時戴的帽子,埃德蒙·希拉里首登珠峰時用的氧氣瓶,達爾文環(huán)游世界時用的六分儀,還有斯科特南極探險時的皮箱子。如果說倫敦的大英博物館是世界頂級博物館,那么倫敦的皇家地理學會就是硬核探險愛好者的世界頂級收藏地。
另外一個專業(yè)團隊——英國阿爾卑斯登山俱樂部(Alpine Club)對登山者來說更為熟悉。登山俱樂部成立于1857年倫敦,是世界上第一個登山組織。如今它的分會已遍布世界各地。從小型山峰的阿式攀登,到喜馬拉雅的大型遠征,都可以看到登山俱樂部的成員。
回到本書的書名——“人類登山史”,首先是人類。原書名是“Mountaineers”——攀登者,指明了這本書的結(jié)構(gòu)。
接著是“登山”,什么是登山?什么人在登山?為什么去登山?這一系列的問題都有待讀者去探索。中文書名最后加了一個“史”字。登山是一項運動,把運動寫成史是非常艱難的事情。但是本書的編者通過巧思將一個個人物的傳記串聯(lián)起來。有了攀登者,有了故事,便形成被人銘記的歷史。
幾千年來,世界上的山脈大多人跡罕至。作為神靈和怪物的家園,山脈被視為危險、荒涼、神秘之地,除少數(shù)渴求獨居的商人和宗教人士以外,幾乎所有人都對其避而遠之。雖然人們生活在山的陰影下,但是難以攀登的高海拔山峰也為他們阻擋了早期大規(guī)模殖民。人們只在有特別需要的時候才穿越山脈。
在歐洲,直到文藝復興時期,瑞士動植物學家康拉德·格斯納等登山者為抵制當?shù)孛孕?、陋俗而攀登皮拉圖斯山,大眾才開始不再懼怕山脈。
在18世紀的啟蒙運動時期,歐洲人心中文化的枷鎖被解放,山脈成為科學發(fā)現(xiàn)的狩獵場,為了追求知識,那些先驅(qū)者攀登比以往更高的山峰。由于人體被證明可以承受高海拔的嚴酷環(huán)境,登山客也越來越多。到19世紀初,一些熱愛高山的人獨自踏上了一條通往未來的道路——為了登山而登山是他們的追求。
19世紀中期,登山運動迎來了“黃金時代”,英國紳士們競相宣布自己首次登上了阿爾卑斯山最高峰,現(xiàn)代登山運動應運而生。從1854年到1865年,阿爾卑斯所有超過4000米的高峰都被首登,精彩的首登和探險活動接連上演。
19世紀末20世紀初,登山者的注意力被世界最高峰所在的亞洲大山脈吸引。人們開始探索7000米甚至8000米級的巨峰,其中大型探險隊都向8000米以上山峰——喜馬拉雅山脈和喀喇昆侖山脈的14座高峰——進發(fā),對高峰的征服成為民族的驕傲。世界最高峰珠峰自然激發(fā)了無數(shù)人的雄心壯志。
然而,直到20世紀50年代,人類才真正登上難以企及的“8000米以上高峰”的峰頂。20世紀20年代,英國登山隊在珠峰北坡的努力、喬治·馬洛里的隕落和他的名言“因為山在那里”讓人印象深刻;1950年法國人無氧攀登安納普爾納峰;1953年希拉里和丹增·諾爾蓋首登珠峰;1954年意大利隊登頂喬戈里峰;1964年中國登山隊完成希夏邦馬首登——宣告了十四座8000米山峰全部被“征服”,喜馬拉雅黃金時代終結(jié)。
如今,新一代勇于擔當、技藝熟練的專業(yè)登山者正在崛起,新的登山裝備使登山運動發(fā)生了革命性的變化。純粹主義登山者更喜歡快速、輕量級的“阿爾卑斯式”登山,他們離開時,山仍保持原樣。幾乎每當有人登上一座名山,“可能”一詞就被重新定義。
隨著高山不斷被踏足,后來的登山者們面臨一個難題:接下來,登山運動應該如何發(fā)展?
答案顯而易見:以新的攀登方式挑戰(zhàn)極限。登山者們開始嘗試陡峭的北壁和各種全新的、更困難的路線;攀登方式也百花齊放,如輕裝快速攀登、反季節(jié)登山、無氧攀登8000米等。??诉~爾、卡辛、博納蒂、梅斯納爾、庫庫奇卡、米克·福勒、尤里·斯特克、亞歷克斯·杭諾爾德……這些人不停沖破人類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