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病毒傳播能力
新型冠狀病毒為什么這么厲害?在于它的傳染能力很強。國家衛(wèi)健委專家組成員馮子健在接受央視連線采訪時表示,新型冠狀病毒的人際傳播能力,平均一個病人能夠傳染2-3個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大概6、7天的時間,病例就會翻倍。
以下是截至2月2日的全國疫情趨勢圖。
數據來自官方通報,全國與各省通報數據可能存在差異
終于到了在家睡覺都能為國家做貢獻的時候了,這個春節(jié)多少營銷活動生生截停了,就為了堵截病毒的傳播途徑,這個傳播途徑就是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群體交往。
裂變營銷與病毒營銷
病毒的傳播與我們在會員營銷中經常提到“裂變營銷”以及前幾年經常提及的“病毒營銷”有相似之處:利用公眾的積極性和人際網絡,讓營銷信息像病毒一樣傳播和擴散,營銷信息被快速復制傳向更多的觀眾。他們的不同點在于病毒營銷的引發(fā)點在話題本身,即偏向于內容性的傳播,用戶的分享更多是出于自發(fā)性;裂變營銷更多的需要通過利益來推動。
當用戶C向用戶H傳播時,
用戶C從“被感染者”變成“傳播者”。
我們在策劃裂變營銷的時候,最重要是思考如何讓用戶變?yōu)椤皞鞑フ摺?,也就是整個裂變的行為要素,包括:MAT=motive、ability和trigger,以下支付寶用戶拉新活動為例進行分析。
Motive,充足的動機
充足的動機(motive),即“傳播者”、 “被感染者”能獲得什么。支付寶用戶拉新活動中,“傳播者”可以獲得2688個支付寶會員積分,而“被感染者”則可以獲得10元紅包。
如果在營銷預算有限的情況下,筆者認為利益要向“傳播者”方傾斜更有利于提升裂變營銷的效果。比如現在微信生態(tài)中玩得比較多的全民營銷模式,更多的是側重于“傳播者”在成功分銷后獲得的金額、積分等各種返利,對于“被感染者”的利益驅動有時候會更多的是交易本身,并無額外的利益。
Ability,能完成的能力
能完成的能力(ability),也就是“傳播者”在能影響的范圍內實現的力所能及的動作, 即傳播的介質以及途徑。
試試代入“傳播者”的角色,你會選擇什么樣的介質去傳播你的“病毒”呢?新型冠狀病毒用的是人體中的各種粘液,比如人的唾液,越是容易生成的介質越容易傳播。裂變營銷的策劃也是同樣的原理,比如是一鍵生成的海報、推文等都是比較好的傳播介質。
接下來是傳播的途徑,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途徑是飛沫傳播、接觸傳播以及糞口傳播,其中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更是圍繞人們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我們的目標用戶(“傳播者”以及“被感染者”)最多接觸的是什么途徑?你的“傳播者”以及“被感染者”在哪,你的裂變營銷就在哪,可能是微信、QQ或者支付寶。
以上例子的支付寶用戶拉新活動中,需要完成三步方可以完成整個裂變的閉環(huán)。建議裂變營銷中的動作門檻設定得越低越好。比如現在朋友圈中充斥著各種社群裂變的海報,用戶只要隨手轉發(fā)到朋友圈或者朋友就可以,不需要動腦。越低的門檻越有利于傳播,就好比飛沫傳播怎么都比糞口傳播比例要高,要不怎么專家們都再三提醒必須戴口罩助力防控疫情呢?然后你就不難理解裂變營銷更多的是基于微信生態(tài)去策劃。
Trigger,付諸行動的觸發(fā)點
付諸行動的觸發(fā)點(trigger),也可以理解為觸發(fā)機制。Trigger可以是每次活動的宣傳,每一條推文或者微博,為的是通知你的“傳播者”主動地傳播。在裂變營銷期間,向“傳播者”以及“被感染者”實時反饋,則可以有效提升裂變的效果,畢竟人都是善忘的,適時的提醒有利于讓你的用戶更容易想起你,觸發(fā)他更多地進行傳播,多點在用戶面前溜達溜達,這可是赤裸裸的利益輸送呢!
就好比病毒本身都在不斷地變異去讓自己生存下來,裂變營銷也需要根據會員規(guī)模、品牌及活動的發(fā)展等不同的要素變化以及營銷活動的不同階段而進行適當的調整,這樣才能不斷優(yōu)化活動的效果。
最后,祝愿我們能早日控制疫情,讓“病毒裂變傳播”停留在營銷概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