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科學家的描述,我們的太陽將在大約50億年后,燒完所有的燃料,然后就會“死亡”。
恒星的死亡和人類不一樣,它們會在死亡前“回光返照”,開始爆發(fā):內(nèi)核收縮的同時,外殼開始膨脹。
外殼的膨脹,對于恒星周圍的行星來說,絕對是一個最壞最壞的消息。尤其是比較近的行星,甚至可能被“吞沒”。
以太陽為例,當它開始膨脹的時候,地球就會陷入絕境。根據(jù)科學家的推測,即使是地球軌道外的火星,恐怕也難逃厄運。
那么,如果這一天真的到來,地球到底會變成什么樣子?它會被太陽的外殼燒得一干二凈嗎?
想得再多,終究都只是猜測。只有真正看到,才算是實實在在的。就像黑洞一樣,科學家猜測了幾十年,只有4月10日公布了黑洞的照片,才算是塵埃落定。
最近,終于有好消息傳來,科學家在400光年以外,似乎看到了地球50億年后的命運。
在這里,科學家觀測到了一顆白矮星,并將它編號為SDSS J122859.93 + 104032.9,或者或SDSS J1228 + 1040。
在它的周圍,科學家發(fā)現(xiàn)了一顆系外行星,這是它最令科學家關(guān)注的一點。這一顆系外行星的體積非常小,就像是一顆小行星一樣。不過,很明顯,它的身世遠不止這么簡單。
我們知道,太陽50億年后的命運,就是發(fā)生膨脹,然后內(nèi)核收縮成為白矮星,和SDSS J1228 + 1040是一樣的。而我們的地球,或許就會經(jīng)歷它周圍的這顆行星的命運。
這顆行星有一個特點,就是距離宿主恒星比較近。要知道,白矮星屬于致密星,密度極高,引力也極強。
因此,如果是普通的行星,如果距離如此近,恐怕早就被強大的潮汐力(也就是引力)撕碎。而現(xiàn)實卻是,它還完好無缺地留在那里。
科學家認為:這顆行星相比也比較“結(jié)實”。按照常識推測,它應該是一個鐵、鎳組成的行星核。
那么,問題來了:它的核還在,那么它的殼跑到哪里去了?
科學家推測,它的殼之所以消失,罪魁禍首就是上面提到的白矮星的潮汐力。強大的潮汐力將外殼撕碎,化為塵埃盤圍繞白矮星公轉(zhuǎn),而內(nèi)核卻殘存了下來。
如果科學家的推測是正確的,那么,這原本是一顆直徑達數(shù)百公里的行星。如今,只殘留下一個核。
看起來,這也可能是地球未來的命運。我們的太陽也會變成白矮星,我們的地球也會被太陽的膨脹而受到波及。
等那一天到來之前,我們?nèi)祟惐仨氉龊镁駬瘢菏欠艞壧栂?,還是拯救太陽?是獨自逃離,還是帶著地球一起“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