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韋彪
圖 | 網絡
據媒體透露,《奪冠》是陳可辛導演拍攝所有電影中票房最高的電影。
陳可辛出道以來也拍了不少電影,但只有這部《奪冠》讓人可圈可點,讓他的知名度和名氣上升了一個等級和檔次。
一、為什么拍《奪冠》
1978年,16歲的陳可辛在現場觀看了中國女排在曼谷亞運會上的比賽。“我就坐在網邊看,真的覺得很震撼,那股勁兒遠遠超出了排球比賽本身?!?/p>
40多年之后,陳可辛再談起中國女排,他的感受依然沒有變。在時代的變遷中,女排精神得以一代又一代地延續(xù)和傳承下來,成為中國人心中堅忍、熱血、永不言棄的符號。
女排可以說是我們中國最有代表,最有實力的球隊。經常在各大賽事中頻頻奪冠??梢哉f是我們國人最有代表的球隊。
《奪冠》于導演陳可辛而言是一次時光之旅,他仿佛也隨著監(jiān)視器里的畫面,重回到女排記憶的時代,回到每一次女排奪冠、站上領獎臺的瞬間。
女排精神在《奪冠》這部電影制作的每一個過程中體現了出來,也在影片的每一個鏡頭、每一句對白里體現了出來,這種無形而又深刻的渲染,正是中國女排的魅力所在。
“所以這部影片要傳達什么不重要,它本身能夠激勵到中國人就夠了?!标惪尚琳f。
我們國人一直提倡傳播女排精神,如今《奪冠》這部電影就很好的借助女排奮斗史向我們傳遞著。
二、為什么選鞏俐
很多疑惑,中國有那么多優(yōu)秀演員,為什么會選鞏俐呢?
陳可辛在接受采訪時透露,之所以找鞏俐出演郎平,也是經過多方考慮的。陳可辛稱鞏俐她的演技、段位、她的身份、狀態(tài),都讓他覺得鞏俐是最霸氣的。
一般導演形容演員與角色多是用匹配、合適這樣的詞語,而陳可辛直接用了“霸氣”,可見《奪冠》中“郎平”這個角色也是非鞏俐莫屬了,其他演員從氣場上就輸了。
陳可辛也高度稱贊鞏俐,他說自己一輩子都沒拍過一條就過的重場戲。然而臺詞長達三頁紙,貫穿整部電影主題,憋了一整場的重場戲,被鞏俐一條就過了。
陳可辛為此感嘆道:"那一刻我心里在想這個世界有兩種導演,拍過鞏俐的和沒拍過鞏俐的,我幸運地屬于前者。"
三、專業(yè)的態(tài)度
鞏俐之所以能夠獲得陳可辛導演的贊揚,除了自己多年積累的表演功力外,還有前期大量的辛苦付出。
陳可辛導演對鞏俐的評價是相當高了,確實鞏俐也擔當得起。鞏俐在電影可以算得上是個“大咖”了,曾多次斬獲“影后”桂冠,還成功進軍好萊塢,甚至多次擔任國際電影節(jié)的評委,可以說鞏俐是極為有身份地位的。
鞏俐也稱贊陳可辛很會挑人,有一種鍥而不舍的精神。陳導很欣賞演員,也很會挑演員,堅持找鞏俐演。郎平這個角色真的很難,鞏俐都拒絕了三次,但陳導還是堅持找她。但是后來同意出演了,鞏俐就給自己下了狠手。
之后的鞏俐一次次跑到訓練場,在那里一呆就是大半天。
主要是觀察郎平說話、動作、神情,并用小本本記錄總結下來。為了散發(fā)跟運動員一樣的氣息,她跟女排姑娘們“混”住在一起,一起報道,一起吃飯,一起下班,感受運動員每天跳動的細胞。
為了每個動作顯得標準,她在房間放了一個排球,每天練習各個位置:主攻、副攻、二傳、自由人。
…………
鞏俐為什么能神還原郎平?就在于她下足了笨功夫。
這就是陳可辛最想要的效果,這也是鞏俐專業(yè)態(tài)度的體現。他們的結合使得《奪冠》獲得如此之高的票房。因此,可以說他們兩人是《奪冠》中最佳組合。
所以,是他們成就了《奪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