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新喜劇之王》一上映就戳中我的笑點,同時擊穿我的淚腺。
但依舊有不少觀眾,在網(wǎng)上表達著對周星馳的失望和不滿。
甚至有很多人,將這部電影定義為“爛片”。
主流聲音中,仿佛我自說自話一句“《新喜劇之王》真的很好看”,會顯得非常不合群,就像一直與圈子格格不入的星爺一樣。
也許,放之于鬧騰的春節(jié)檔,《新喜劇之王》這樣讓人又哭又笑的電影,是有些格格不入;
也許,感懷小人物的悲歡,觸及大眾的情感,會和又嗨又笑的節(jié)日氛圍格格不入。
但有多少人想過,我們看周星馳的電影,到底是在看什么?
笑嗎?
從《喜劇之王》到《新喜劇之王》,從《大話西游》到《西游》系列,沒有哪部周星馳電影只會讓人笑。
膚淺地替你積累安多芬,帶動你的臉部肌肉,不是星爺?shù)哪康摹?/p>
時效性嗎?
《大話西游》當年上映時票房慘淡,從未收獲應有的關注。
直到網(wǎng)絡時代的來臨,它才成了一代人情懷和情感的寄托。
星爺轉型導演后的《功夫》,現(xiàn)在被普遍認為是他的集大成之作,但當時上映也被無情吐槽為爛片。
沒有哪個觀眾看周星馳,只為了追逐單一的觀影快感,享受在影院那90分鐘的光影熏陶。
我們同樣也看到過一萬種解讀周星馳,解構周星馳電影的文章。
但作為普通觀眾,周星馳又絕非那么晦澀難懂。
說起來可能有些矛盾,但我們紛紛涌進影院看帶有“周星馳”三個字的電影,無非是因為我們既能看到現(xiàn)實,又能看到夢。
為什么?
周星馳比誰都懂,最為殘酷的現(xiàn)實,和最為瑰麗的美夢,是人生永遠無法企及的兩個極端。
有人在現(xiàn)實中苦苦掙扎,有人在夢中自我陶醉。
而周星馳,卻始終是那個把兩者聯(lián)系在一起的人。
所以,我們能在周星馳的電影中找到那個中庸的自己。
所以,我們能在他的電影里,找到情感的共鳴,一邊笑著,一邊哭著。
時隔二十年,《新喜劇之王》比起《喜劇之王》,雖然只多了一個“新”字,但我們更清晰地看到了現(xiàn)實和夢境在周星馳電影中的交疊。
當如夢被侮辱,被欺騙,卑微地連吃一口飯都噙著淚水,多舛到身邊人都功成名就,就自己求而不得的時候,我們發(fā)現(xiàn)今天的周星馳,依舊選擇真而殘忍地暴露這種現(xiàn)實。
但,當如夢突然間就被選中,突然間就飛黃騰達,實現(xiàn)夢想,我們又發(fā)現(xiàn)今天的周星馳,比誰都會造夢。
所以,周星馳回歸初心了嗎?
在我看來,二十年后重拾現(xiàn)實主義題材,本就是星爺回歸初心的體現(xiàn)。
不同的是,這次的回歸更加徹底,更加純粹,更加周星馳。
星爺不年輕了,57歲,當華發(fā)代替青絲,星爺雖然有了成熟的心態(tài),卻始終不會忘記年輕時的悸動。
雖然以無厘頭著稱的他,電影從來都不以“符合邏輯”取勝——
凌凌漆的祖?zhèn)鳉⒇i刀,史蒂芬·周的黯然銷魂飯,小狄的七仔,阿星的如來神掌……
但此番《新喜劇之王》,結局似乎更加不符合邏輯。
不少觀眾問:一個跑龍?zhí)椎?,當真就能一夜成名拿下最佳女主?/p>
我們懂的,星爺自然都懂。
可他為什么還偏偏要這么拍呢?
別忘了,沒有哪個夢,是符合邏輯的。
如夢,如夢,《新喜劇之王》的結局,或許就如一場夢。
也或許,是星爺送給我們的一則童話。
是的,童話。
三年前,《圓夢巨人》上映的時候,我們都說斯皮爾伯格是個造夢者。
周星馳,又何嘗不是中國的造夢者。
看星爺電影多的觀眾,應該會對他電影中現(xiàn)實與夢的代名詞很熟悉。
現(xiàn)實,是命運;而夢,是童真。
其實,周星馳很多電影中的人物,都是信命的。
程度再深一些,他們甚至都被命運支配著。
《喜劇之王》中的尹天仇,就信命。
為了能有表演機會,他不惜厚著臉皮賣丑,抓住各種機會求露臉,可無論怎樣作踐自己,就是沒戲。
漸漸地,他開始覺得自己命該如此。受挫成了習慣,被侮辱成了日常。
甚至最后請他演男一號時,他都一臉呆滯,表情木然:“每天肯定有便當吃吧?”
說到這,不得不提一下,有人說星爺選角失敗,但冥冥之中,鄂靖文似乎真的就是《新喜劇之王》的女主角。
據(jù)傳,星爺劇組找到鄂靖文請她出演《新喜劇之王》女主時,她的第一反應,卻既不緊張也不興奮。而是三次將電話掛斷,誤以為對方是詐騙犯。
你看,她也信命,她也相信,好運不會無端落在她頭上,這可是真人真事。
我們是不是可以看做,這就是《喜劇之王》和《新喜劇之王》打破第四面墻的隔空互動?
《大話西游》中的至尊寶,也信命。
面對紫霞的苦苦追求,他只能裝作無動于衷,因為他信,這個姑娘不屬于他。
所以,最后那句“他好像一條狗啊”,才那么令人動容。
《功夫》中的阿星,也信命。
當小時候的俠氣不在,長大后混跡街頭只能靠搶劫為生時,當啞女把棒棒糖遞給自己曾經(jīng)的英雄,他才會一把將其打碎,然后坐在街角黯然神傷。
到《新喜劇之王》中,電影文本對命運的描述則更加直白,更為殘酷。
就像電影中無意間成名的小米對如夢說——
算了吧,這是命!
周星馳也信命嗎?
當然,從小艱難長大,從龍?zhí)滓徊讲阶叩浇裉斓闹苄邱Y,怎么可能不信命。
信命,是自知。這樣的信命,在周星馳的電影里俯拾皆是。
可周星馳認命嗎?
當然不。
童真,就是他對抗命運的終極武器。你可能會嘲笑,童真是什么?
大道至簡,大音希聲。漸漸地,星爺也開始用自己至簡至真的童真,來應答一切關于“命運”的命題。
在《新喜劇之王》中,這種應答再清晰不過——
“算了吧,這是命!”
“什么是命???”
還有,當導演奚落如夢“永遠就是從現(xiàn)在直到宇宙毀滅”的時候,
如夢說:“那宇宙毀滅之后呢?”
什么人會這么回答問題?無非就是小孩子。
仔細看,周星馳每部電影的主角,都沒有擯棄這種小孩子一般的童真本質(zhì)。
《喜劇之王》剛開頭,尹天仇就對著大海大喊:“努力,奮斗!”
面對愛情,不過是簡簡單單四個字:“我養(yǎng)你吧。”
《功夫》里,他說要:“維護世界和平!”然后讓世界第一的阿星歸宿到一家賣棒棒糖的街邊糖果店。
《長江七號》里,他說:“我們雖然窮,但是不能說謊,也不能打人;不是我們的東西,我們不能拿;要好好讀書,長大要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p>
《美人魚》里,他問:“如果世上只剩下一滴水,賺那么多錢又有什么意義?”
《西游降魔篇》中,用來降服兇惡妖怪的寶典,是一本皺巴巴的《兒歌三百首》。
仔細回憶,這樣的道理,我們什么時候聽到的最多?
肯定是在孩提時代。父母每天告訴我們,要聽話,不要做壞事,要保護環(huán)境,不能說謊……
可,那時候我們都能屏息凝神認真記下的這些話,如今還會有成年人拿來當做行事圣經(jīng)嗎?
世界在變,我們也在變。
都說聽過很多道理依舊過不好這一聲,這些道理,我們聽過了,記住了嗎?
記住了,做到了嗎?
周星馳就像個念舊的孩子,他在電影中不斷重復著成人世界的繁復和殘酷,又不斷告訴我們要像孩子一樣回歸本真,保持初心。
返璞歸真,是他對待這個世界最簡單的方式。
所以,話說回來,周星馳電影的本質(zhì),就是童話,就是用童話對抗現(xiàn)實,然后回歸我們最真實的樣子。
他用一個個夢一般的童話故事,講述人生,展現(xiàn)世界。
他從不推翻什么,也從不否定什么,只是對自己核心價值的堅守從不退讓。
他在自己耳順之年來臨之際,為我們編制了一個童話般的夢。
也許你早就不相信童話故事,也許你對那些簡單的道理早就充耳不聞。
可星星,卻一直都是那個星星。
從當年的星仔,到今天的星爺,我心中的周星馳,一直都沒變。
他還是那個目光如水的周星馳,還是那個努力奮斗,逗你笑惹你哭的玩伴,還是那個一天到晚跟你講著大道理,但時不時就穿透無力現(xiàn)實的“死跑龍?zhí)椎摹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