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之所以被人類格外敬仰和推崇,其本質(zhì)在于藝術始終在傳遞“真善美”,并且多數(shù)時候是非功利性的,總能在關鍵時候給人們希望和力量。哲學的兩大終極追問:
1、人作為個體,如何認知自我、認知社會和認知自然?2、人如何自處,如何處理人與人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所有的藝術,都是有關人的認知和人的表達。通透了哲學的兩大追問,在藝術的世界就游刃有余。·真理:尋找世間真理,認清人與自然的運行規(guī)律和相處法則·真性情:表達真性情和抒發(fā)真情實感,是藝術家的天職與魅力所在畢加索 格爾尼卡 布面油畫 349.3x776.6cm(最知名的反戰(zhàn)作品,揭露法西斯的罪行)
一個“善”字,只有一個導向:鼓勵人性中的“善”,對抗人性中的“惡”對于人性,無論東西方都倡導“向善”,這是人類文明得以存續(xù)和發(fā)展的重要驅(qū)動力。在中國關于人性善惡有三種說法,孟子:“人性本善”,荀子:“人之性,惡”,告子:“性無善,無不善也”;而西方文明源起于宗教,主張原罪論,人生來就要懺悔,自我救贖,倡導多行善事。從現(xiàn)代科學和社會學的角度看,人生來其基因的首要本能是自利、自保,但進入社會必須利他、向善,才能融入社群。最終,向善也是一種利己的行為。這是一場人性善惡的試驗場,阿布直接麻醉自己,面向觀眾站在桌子前,桌子上有七十二種道具(包括槍、子彈、菜刀、釘子、鐵鏈、鞭子等危險物品),觀眾可以使用任何一件物品,對她做任何他們想做的事,最后因有人拿槍指著她才被終止。
一個“美”字,包含三個角度:形式美、內(nèi)在美、美學·形式美:指外在的“和諧美”,符合自然法則,也符合大眾眼中普遍的美麗、漂亮和視覺愉悅體驗·內(nèi)在美:即心靈美,傳遞“真與善”以及人文關懷·美學:(美學/Aesthetic)是研究人與世界審美關系的一門學科,即美學研究的對象是審美活動。審美活動是人的一種以意象世界為對象的人生體驗活動,是人類的一種精神文化活動。美學屬哲學二級學科,它既是一門思辨的學科,又是一門感性的學科。簡單地理解,就是指不同群體的趣味偏好,并有一套模式化的欣賞標準。如程式化的京劇、侘寂風、暴力美學等等審美形式。趙無極的抽象作品屬于東方抽象表現(xiàn)主義,是集形式美和中式審美于一身,也融合了東西方審美,備受推崇。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