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樹賦
殷仲文風(fēng)流儒雅,海內(nèi)知名;世異時移,出為東陽太守;常忽忽不樂,顧庭槐而嘆曰:此樹婆娑,生意盡矣。
至如白鹿貞松,青牛文梓;根抵盤魄,山崖表里。桂何事而銷亡,桐何為而半死? 昔之三河徙植,九畹移根;開花建始之殿,落實睢陽之園。聲含嶰谷,曲抱《云門》;將雛集鳳,比翼巢鴛。臨風(fēng)亭而唳鶴,對月峽而吟猿。
乃有拳曲擁腫,盤坳反復(fù);熊彪顧盼,魚龍起伏;節(jié)豎山連,文橫水蹙。匠石驚視,公輸眩目。雕鐫始就,剞劂仍加;平鱗鏟甲,落角摧牙;重重碎錦,片片真花;紛披草樹,散亂煙霞。
若夫松子古度平仲君遷,森梢百頃,搓枿千年。秦則大夫受職,漢則將軍坐焉。莫不苔埋菌壓,鳥剝蟲穿;或低垂于霜露,或撼頓于風(fēng)煙。東海有白木之廟,西河有枯桑之社,北陸以楊葉為關(guān),南陵以梅根作冶。小山則叢桂留人,扶風(fēng)則長松系馬。豈獨城臨細(xì)柳之上,塞落桃林之下。
若乃山河阻絕,飄零離別;拔本垂淚,傷根瀝血。火入空心,膏流斷節(jié)。橫洞口而敧臥,頓山腰而半折,文斜者百圍冰碎,理正者干尋瓦裂。載癭銜瘤,藏穿抱穴,木魅睒睗,山精妖孽。
況復(fù)風(fēng)云不感,羈旅無歸;未能采葛,還成食薇;沉淪窮巷,蕪沒荊扉,既傷搖落,彌嗟變衰?!痘茨献印吩?font face="Arial">"木葉落,長年悲",斯之謂矣。
乃歌曰:建章三月火,黃河萬里槎;若非金谷滿園樹,即是河陽一縣花。 桓大司馬聞而嘆曰: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凄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注]:《枯樹賦》是庾信后期詩賦的名篇之一。庾信前期仕梁,西魏破梁時,正出使西魏,后被強(qiáng)留下來;歷仕西魏和北周。由于他曾親經(jīng)侯景之亂和西魏破梁、國破家亡的巨變,親見黎民百姓在戰(zhàn)火中顛沛流離、哀哀無告的慘象,所以他后期的作品,一變仕梁時期詩賦輕艷奇巧的風(fēng)格,而多抒發(fā)亡國之痛、鄉(xiāng)關(guān)之思、羈旅之恨和人事維艱、人生多難的情懷,勁健蒼涼,憂深憤激。唐代詩人杜甫在《戲為六絕句》中說:"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筆意縱橫",又說他"暮年詩賦動江關(guān)",正是對他后期作品所作的高度評價。作者眼界寬廣、思路開闊,把宮廷、山野、水邊、山上的樹,名貴的、普通的樹都寫到了,又把和樹有關(guān)的典故、以樹命名的地方,也都寫了出來。庾信善用形象、夸張的語言,鮮明的對比,成功地描寫出了各種樹木原有的勃勃生機(jī)與繁茂雄奇的姿態(tài),以及樹木受到的種種摧殘和因為摧殘而搖落變衰的慘狀,使人讀后很自然地對樹木所受到的摧殘產(chǎn)生不平,感到惋惜。
譯文:殷仲文氣度風(fēng)流,學(xué)識淵博,名聲傳遍海內(nèi)。因為世道變異,時代更替,他不得不離開京城改作東陽太守。因此常精神恍惚憂愁不樂,望著院子裏的槐樹嘆息說:“這棵樹曾婆娑多姿,現(xiàn)在卻沒有一點生機(jī)了!”
至於白鹿塞耐寒的松樹,藏有樹精青牛的文梓,根系龐大,遍布山崖內(nèi)外。桂樹為什麼而枯死?梧桐又為什麼半生半死?過去從河?xùn)|、河南、河內(nèi)這些地方移植,從廣大遙遠(yuǎn)的田地遷徙。雖然花開在建始殿前,在睢陽園中結(jié)果。樹聲中含有嶰谷竹聲的情韻,聲調(diào)合于黃帝“云門”樂曲的律呂之音。帶領(lǐng)幼雛的鳳凰曾來聚集,比翼雙飛的鴛鴦常來巢居。內(nèi)心深處像陸機(jī)那樣,渴望在故鄉(xiāng)臨風(fēng)的亭上一聽鶴鳴,現(xiàn)在卻只能飄落異地對著明月峽聽猿聲長嘯。
有的樹枝卷曲如拳,根部磊塊隆起肥大,曲裏拐彎,形狀有的像熊虎回頭顧盼,有的像魚龍起伏游戲,隆起的樹節(jié)像群山相連,木紋橫看像水池裏泛起的波紋。靈巧的木匠驚奇地觀看,有名的魯班也驚訝得目瞪口呆。粗坯雕刻剛就緒,再用曲刀、圓鑿精雕細(xì)刻:削出魚、龍密鱗,鏟出龜、鼈硬甲,刮出麒麟尖角,挫出虎、豹利牙;層層像彩紋密布的織絲,片片有如真實的花朵。而被砍削的樹林,卻草木紛披,籠罩在煙靄云霞中,狼籍散亂。
至於松梓、古度、平仲、君遷這些樹木,也曾茂盛勁健,覆蓋百畝,斜砍后繼續(xù)發(fā)芽抽枝,千年不死。秦時有泰山松被封五大夫職銜,漢代有將軍獨坐大樹之下。它們現(xiàn)在也無不埋沒於青苔,覆蓋上寄生菌類,無不被飛鳥剝啄蛀蟲蠹穿;有的在霜露中枝葉低垂,有的在風(fēng)雨中搖撼顛躓。東方大海邊有白松廟,西方河源處有枯桑社,北方有用“楊葉”命名的城關(guān),南方有用“梅根”稱呼的冶煉場?;茨闲∩皆性伖鸬霓o賦留於后人,晉代劉琨寫下“系馬長松”的佳句。又何止是見於記載的細(xì)柳營、桃林塞呢?
至於山河險阻,道路隔絕,飄零異地,離別故鄉(xiāng)。樹被拔出根莖淚水垂落,損傷本根就滴瀝鮮血?;馃胄鄻涞目仗帲瑯渲魈?,枝節(jié)斷裂。橫亙在山洞口的斜臥軀干,偃仰在山腰上的軀干中段折曲。紋理斜曲干粗百圍者也如堅冰破碎,紋理正直高達(dá)千尋的也如屋瓦破裂。背負(fù)樹癭如長著贅瘤,被蛀穿的樹心成了鳥的巢穴。樹怪木精睒眼灼灼,山鬼妖孽暗中出沒。
況且我遭遇國家衰亡,羈居異邦不歸。不能吟詠思人深切的“采葛”詩篇,又怎能如伯夷、叔齊的食薇不辱?沈淪在窮街陋巷之中,埋沒在荊木院門之內(nèi),既傷心樹木凋零,更嘆息人生易老。《淮南子》說:“樹葉飄落,老人生悲。”就是說這個意思呀!
於是有歌辭說:“建章宮三月大火之后,殘骸如筏在黃河上漂流萬里。那些灰燼,不是金谷園的樹木,就是河陽縣的花果。”大司馬桓溫聽后感嘆道:“過去在漢水之南種下的柳樹,曾經(jīng)枝條飄拂依依相惜;今天卻看到它枝葉搖落凋零,江邊一片凄清傷神的景象。樹尚且如此,又何況人呢?”
枯樹賦 -庾信
殷仲文風(fēng)流儒雅,海內(nèi)知名;世異時移,出為東陽太守;常忽忽不樂,顧庭槐而嘆曰:此樹婆娑,生意盡矣。
至如白鹿貞松,青牛文梓;根抵盤魄,山崖表里。桂何事而銷亡,桐何為而半死?
昔之三河徙植,九畹移根;開花建始之殿,落實睢陽之園。聲含嶰谷,曲抱《云門》;將雛集鳳,比翼巢鴛。臨風(fēng)亭而唳鶴,對月峽而吟猿。
乃有拳曲擁腫,盤坳反覆;熊彪顧盼,魚龍起伏;節(jié)豎山連,文橫水蹙。匠石驚視,公輸眩目。雕鐫始就,剞劂仍加;平鱗鏟甲,落角摧牙;重重碎錦,片片真花;紛披草樹,散亂煙霞。
若夫松子古度平仲君遷,森梢百頃,搓枿千年。秦則大夫受職,漢則將軍坐焉。莫不苔埋菌壓,鳥剝蟲穿;或低垂于霜露,或撼頓于風(fēng)煙。東海有白木之廟,西河有枯桑之社,北陸以楊葉為關(guān),南陵以梅根作冶。小山則叢桂留人,扶風(fēng)則長松系馬。豈獨城臨細(xì)柳之上,塞落桃林之下。
若乃山河阻絕,飄零離別;拔本垂淚,傷根瀝血。火入空心,膏流斷節(jié)。橫洞口而敧臥,頓山腰而半折,文斜者百圍冰碎,理正者干尋瓦裂。載癭銜瘤,藏穿抱穴,木魅睒睗,山精妖孽。
況復(fù)風(fēng)云不感,羈旅無歸;未能采葛,還成食薇;沉淪窮巷,蕪沒荊扉,既傷搖落,彌嗟變衰?!痘茨献印吩?font face="Arial">“木葉落,長年悲”,斯之謂矣。
乃歌曰:建章三月火,黃河萬里槎;若非金谷滿園樹,即是河陽一縣花。
桓大司馬聞而嘆曰: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凄槍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
殷仲文風(fēng)流儒雅,海內(nèi)知名。世異時移,出為東陽太守,常忽忽不樂,顧庭槐而嘆曰:”此樹婆挲,生意盡矣。”
文章主旨是寫枯樹,開篇就是以殷仲文對自家庭院里的老槐樹的悲 嘆開始.
殷 仲 文: 東 晉 文 學(xué) 家。陳 郡(郡治今河 南淮陽)人。曾 官 尚 書,遷東 陽太守。后為 劉裕所 殺。擅文辭。
這一段大概的意思就是東晉時期的名士殷仲文, 風(fēng)流人物,天下聞名. 一生幾起幾伏,最后被貶為東陽太守(注:出這個字,古文里一般是講出京城做官,既然是出京城,就是貶謫了). 心里經(jīng)常會很苦悶, 看著院子里的老槐樹嘆道:”這樹老態(tài)龍鐘,已經(jīng)沒什么生息了.”(注:這里的婆挲, 原指年老的婦女.這里比作老樹的老態(tài),后世有人文: 老樹婆挲生意在,游觀此地客停車. 也是出以此了.
這里不難看出, 殷仲文以老樹比作自己,一生的幾起幾伏,到了今天,也是來日無多也.
第二段: “至于白鹿貞松,青牛文梓,根柢盤魄,山崖表里。桂何事而銷亡,桐何為而半死?”
這一段用典很多, 白鹿貞松, 白鹿可能為白鹿紙, 古代書畫用紙,這種紙只能用千年松木制得, 貞松也指長年不調(diào)的老松. 故白鹿貞松指千年的老松. 青牛文梓語出《太平御覽》卷四四引《錄異傳》:"秦文公時,雍南山有大梓樹。文公伐之……樹斷,中有一青牛出,走入灃水中。"后因以"青牛文梓"指參天古木。根柢盤魄, 山崖表里. 柢:樹根。特指直根. 這里的魄, 我認(rèn)為通氣魄, 表里: 表面和內(nèi)部,內(nèi)外. 這里說明這些千年古樹,之所以能夠存活千年,就是因為根基深厚, 在山崖的表面和里面茂盛發(fā)達(dá). 緊接著,作者問了個反問句:” 桂何事而銷亡,桐何為而半死”, 那么為什么桂樹和桐樹都活不長呢? 其實答案在前面已經(jīng)給出來的.因為根基不夠. 另外桂樹和桐樹也有講究. 桂花香, 莢邊綴子如乳者為梧. <爾雅>有曰, 華而不實者為桐.
讀到這里,我們大概可以猜到作者想表達(dá)一種什么思想了. 開篇記述殷仲文的晚年感嘆. 殷仲文此人雖為一代名士,可以看出作者對他并不感冒, 歷史上殷仲文靠拍桓玄的馬 屁位極人巨,后來還是被貶被殺?為什么呢? 作者已經(jīng)給出了答案, 正如桂桐一般華而不實呀.那么怎樣才能能夠永垂不朽呢?作者還是給出了答案, 正如青松,梓樹般,正直不曲,樸實無華,根深地故, 自然可以長盛不衰. 那么后文還要講什么呢? 我們再往下看.
第三段:” 昔之三河徙植,九畹移根,開花建始之殿,落實睢陽之園。聲含嶰谷,曲抱《云門》。將雛集鳳,比翼巢鴛。臨風(fēng)亭而唳鶴,對月峽而吟猿。” 這里講述了漢梁孝王,為了在自己的封地也可以享受京城美景,而修梁園的事情. 三河:漢代指河內(nèi)、河?xùn)|、河南三郡. 將三河的名花都移植, 把九畹(蘭花)移植到梁(今河南,江蘇交界之地), 以建立梁園. 睢陽: 指睢陽曲,漢梁孝王筑睢陽城時作. 嶰谷: 昆侖山北谷名 云門: 周六樂舞之一。用于祭祀天神。相傳為黃帝時所作. 這里指的是當(dāng)時梁園建成時浩大的場面,音樂都是如此大氣. “將雛集鳳,比翼巢鴛。臨風(fēng)亭而唳鶴,對月峽而吟猿。” 這還是講的梁園美景, 招鳳引凰. 事實上也是如此,相傳李太白游梁園,久久不愿離去.
第四段:” 乃有拳曲擁腫,盤坳反覆。熊彪顧盼,魚龍起伏。節(jié)豎山連,文橫水蹙。匠石驚視,公輸眩目。雕鐫始就,欹劂仍加。平鱗鏟甲,落角摧芽。重重碎錦,片片真花,紛批草樹,散亂煙霞。” 作者開始講這梁園的不好來. 這梁園地方小,東西多,里面的野生動物也不少. 山和山想連,水與水緊促. 雖然工匠, 公侯都很喜歡,但是從開始建成的那一天,就工作,維護(hù)不斷. 為了保持這美好的景色,要去捉魚獵獸, 鏟除雜草,. 經(jīng)過這樣不斷的修理, 就會是一片美好的景色, 在晚霞的照耀下,分外迷人,連晚霞都顯得散亂了.
第五段:” 若夫松子、古度、平仲、君遷,森梢百頃,槎枿千年。秦則大夫受職,漢則將軍坐焉。莫不苔埋菌壓,鳥剝蟲穿?;虻痛褂谒?,或撼頓于于風(fēng)煙。東海有白木之廟,西河有枯桑之社,北陸以楊葉為關(guān),南陵以梅根做冶。小山則叢桂留人,扶風(fēng)則長松系馬。豈獨城臨細(xì)柳之上,塞落桃林之下?”
這一段說,與其像梁園那樣,還不如種上百頃松樹,無花,銀杏,君遷子,這樣可以茂盛千年哪. (注:作者寫的這幾種樹都是幾種長壽樹.)想那秦朝的大夫,漢朝的將軍授受大權(quán).當(dāng)時就會像那些華而不實的鮮花一樣.到還來還不是被苔蘚蘑菇長滿. 小鳥和小蟲的食物. 要不就是經(jīng)不過霜露的侵蝕,或者是被風(fēng)雨毀去. 東邊有白木做的廟,西邊有老桑做的灶.北邊以楊樹為關(guān),南邊以梅根作錢(注:六朝時,短暫的以冶梅根作流通貨幣). 住在小山里就種滿桂樹, 有大風(fēng)就用松樹系馬. 哪里是城里只有細(xì)柳, 城外就種桃樹呢? 這里作者無疑表達(dá)了一種懷才不遇的心情.以古喻今, 以往那些大夫們和今天的有什么不一樣,還不是把國家治理得很差,天生我材必有用,難道只有那些士大夫們才能治理國家嗎?
第六段:” 若乃山河阻絕,飄零離別。拔本垂淚,傷根瀝血?;鹑肟招?,膏流斷節(jié)。橫洞口而攲臥,頓山腰而半折。文斜者百圍冰碎,理正者千尋瓦裂。載癭銜瘤,藏穿抱穴。木魅閃睒,山精妖孽。”
這一段作者把懷才不遇的苦悶心情更一步的抒發(fā).這里有必要講一下作者的生平:
庾信(513--581) 北周文學(xué)家。字子山,南陽新野(今屬河南)人。庾肩吾之子。初仕梁,后出使西魏,值西魏滅梁,遂羈留北方。歷仕西魏、北周,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世稱庾開府。善詩賦駢文。在梁時作品綺艷輕靡,與徐陵皆為宮廷文學(xué)代表,時稱 “徐庾體”。晚年所作,內(nèi)容上起明顯變化,如《哀江南賦》、《枯樹賦》等,自傷遭遇,并對社會動亂有所反映,風(fēng)格轉(zhuǎn)為蕭瑟蒼涼,為來杜甫等所推崇。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庾子山集》。
可見國家破裂, 作者飄零北方. 心傷不己,就好像千年老樹的根傷了, 心空了.(注:樹心空了,表明樹死了). 最后老樹終于要倒塌了. 破碎成好多片,但那些老樹瘤還在,可以變成樹精.
第七段:” 況復(fù)風(fēng)云不感,羈旅無歸,未能采葛,還成食薇。沉淪窮巷,蕪沒荊扉。既傷搖落,彌嗟變衰?!痘茨献印吩疲?/font>“木葉落,長年悲。”斯之謂矣。
這一段更表現(xiàn)了作者羈壓北方的無奈心理. 不能回到自己的故鄉(xiāng).采葛,食薇,語出詩經(jīng),. 表示為避免讒言,只能在窮蒼里生活, 慢慢老去. 淮南子里所說的樹木的葉子落下,這里多么悲哀的事情哪.
第八段: 乃歌曰:“建章三月火,黃河萬里槎。若非金谷滿園樹,即是河陽一縣花。” 這里講得都是美景, 建章是漢代宮殿, 春來花開如火,黃河兩岸萬里樹木茂盛. 那金谷的滿園春色.,也就是那河陽的花了. 但這些美景都不能長久存在.
第九段: 桓大司馬聞而嘆曰:“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凄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此處引語出自《世說新語》,“〔東晉〕桓公北征,經(jīng)金城,前為瑯琊王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 這里表達(dá)的還是那種時光流逝,歲無情的感覺.
縱觀全文, 庾信此賦,寄寓自己國破家亡之痛,悲聲震天,凄情動地,正是拔本垂淚,傷根瀝血之作。雖自比千年之青松, 逢亂世, 懷才不遇, 寄人籬下. 歲月流逝, 時日無多. 但是作者只看到了第一層, 只有根松地故的植物還能經(jīng)久不衰,不受苔蘚,風(fēng)雨的破壞.但這根深不是只有正直不曲, 有忠貞的品格就行了的. 而毛主席就看到了第二點, 這土地,在主席的字典時,無疑就是人民的意思,只有那些植根與人民,扎根與人民.只有這樣,才能長久不敗.
主席人在末年, 在人生的最后關(guān)頭,無疑還有很多心愿沒有實現(xiàn),比如如何不讓老百姓不受二遍苦,臺灣如何回歸,國家如何富強(qiáng),為民族如何興旺?這些問題主席是放不下的. 而這首<枯樹賦>則很好的表達(dá)了他當(dāng)時的心態(tài). 主席自比老樹,扎根于人民這塊泥土,作了不少工作. 但是當(dāng)時年現(xiàn)狀他也不是很滿意,多年的戰(zhàn)友,同志,在和平年代中背離了當(dāng)初的共產(chǎn) 主義信念,就好像那些華而不實的鮮花一般,只有一時的繁華,但是不能植根于人民的土壤中, 那往往是不能長久的. 但老樹的壓力太大,時日無多, 心中的愿望不能實現(xiàn), 可見主席當(dāng)時的心情是很苦悶的. 據(jù)說當(dāng)時主席拉著醫(yī)生的手問還有救嗎?從這里也可以看出一斑, 主席想多要一點時間,把沒有辦完的事情辦完. 我想這就是大概吧.
另外講一句, 主席真神人也. 后來的改 革開放, 在開始時,的確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后來背離了群 眾的利益基礎(chǔ),出現(xiàn)了不少問題,這就不見像本文只講的梁園嗎? 表面風(fēng)景迷人,但也需要人的大力維護(hù),即使這樣,也不長久,與其這樣,還不如種上些松樹,銀杏什么的,還可以保持千年茂盛. 能看出這一點, 主席真神人也.
殷仲文風(fēng)流儒雅,海內(nèi)知名;世異時移,出為東陽太守;常忽忽不樂,顧庭槐而嘆曰:此樹婆娑,生意盡矣。
至如白鹿貞松,青牛文梓;根抵盤魄,山崖表里。桂何事而銷亡,桐何為而半死? 昔之三河徙植,九畹移根;開花建始之殿,落實睢陽之園。聲含嶰谷,曲抱《云門》;將雛集鳳,比翼巢鴛。臨風(fēng)亭而唳鶴,對月峽而吟猿。
乃有拳曲擁腫,盤坳反復(fù);熊彪顧盼,魚龍起伏;節(jié)豎山連,文橫水蹙。匠石驚視,公輸眩目。雕鐫始就,剞劂仍加;平鱗鏟甲,落角摧牙;重重碎錦,片片真花;紛披草樹,散亂煙霞。
若夫松子古度平仲君遷,森梢百頃,搓枿千年。秦則大夫受職,漢則將軍坐焉。莫不苔埋菌壓,鳥剝蟲穿;或低垂于霜露,或撼頓于風(fēng)煙。東海有白木之廟,西河有枯桑之社,北陸以楊葉為關(guān),南陵以梅根作冶。小山則叢桂留人,扶風(fēng)則長松系馬。豈獨城臨細(xì)柳之上,塞落桃林之下。
若乃山河阻絕,飄零離別;拔本垂淚,傷根瀝血?;鹑肟招?,膏流斷節(jié)。橫洞口而敧臥,頓山腰而半折,文斜者百圍冰碎,理正者干尋瓦裂。載癭銜瘤,藏穿抱穴,木魅睒睗,山精妖孽。
況復(fù)風(fēng)云不感,羈旅無歸;未能采葛,還成食薇;沉淪窮巷,蕪沒荊扉,既傷搖落,彌嗟變衰?!痘茨献印吩?font face="Arial">"木葉落,長年悲",斯之謂矣。
乃歌曰:建章三月火,黃河萬里槎;若非金谷滿園樹,即是河陽一縣花。 桓大司馬聞而嘆曰: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凄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注]:《枯樹賦》是庾信后期詩賦的名篇之一。庾信前期仕梁,西魏破梁時,正出使西魏,后被強(qiáng)留下來;歷仕西魏和北周。由于他曾親經(jīng)侯景之亂和西魏破梁、國破家亡的巨變,親見黎民百姓在戰(zhàn)火中顛沛流離、哀哀無告的慘象,所以他后期的作品,一變仕梁時期詩賦輕艷奇巧的風(fēng)格,而多抒發(fā)亡國之痛、鄉(xiāng)關(guān)之思、羈旅之恨和人事維艱、人生多難的情懷,勁健蒼涼,憂深憤激。唐代詩人杜甫在《戲為六絕句》中說:"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筆意縱橫",又說他"暮年詩賦動江關(guān)",正是對他后期作品所作的高度評價。作者眼界寬廣、思路開闊,把宮廷、山野、水邊、山上的樹,名貴的、普通的樹都寫到了,又把和樹有關(guān)的典故、以樹命名的地方,也都寫了出來。庾信善用形象、夸張的語言,鮮明的對比,成功地描寫出了各種樹木原有的勃勃生機(jī)與繁茂雄奇的姿態(tài),以及樹木受到的種種摧殘和因為摧殘而搖落變衰的慘狀,使人讀后很自然地對樹木所受到的摧殘產(chǎn)生不平,感到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