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參,中藥材,唇形科植物,以干燥的根和根莖入藥,是臨床上常用的活血化淤類中藥材,屬活血調經藥,其?味苦,微寒,歸心、肝經,具有活血祛瘀、通經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之功效,用于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癥瘕積聚,胸痹心痛,脘腹脅痛,熱痹疼痛,瘡瘍腫痛,心煩不眠,肝脾腫大。
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證實,丹參主要含有酚酸類(丹參素、丹參酮、丹參酸、原兒茶醛等)、黃酮類、三萜類和甾醇等活性成分,酚酸類成分具有抗過氧化損傷、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內膜增生、抑制脂質過氧化、抗動脈粥樣硬化、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血流量、保護心肌細胞、改善心肌能量代謝、抗心肌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損傷、改善微循環(huán)等作用。黃酮類成分具有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抗衰老、抗腫瘤、降血糖、調節(jié)血脂代謝、改善血液循環(huán)等作用。三萜類成分具有抗炎、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抗心肌缺血、缺氧、抗腫瘤、增強心肌收縮力等作用。甾醇類成分具有解熱、抗菌、抗病毒、通乳、利膽、利尿、健胃等作用。
點擊加載圖片
統(tǒng)計研究顯示,丹參可見惡心、噯氣、反酸、胃痛、腹痛、腹瀉、脹氣、消化道出血、頭脹、頭痛、抽搐、全身無力、意識不清、皮疹、瘙癢、水腫、冷汗、口唇紫紺、牙齒發(fā)癢、疼痛、紅腫、胸悶、心悸、心動過速、心率加快、血壓下降、呼吸急促、呼吸困難、憋氣、過敏性哮喘、鼻腔出血、舌頭發(fā)麻腫大、耳鳴、口干、面部潮紅、發(fā)熱寒戰(zhàn)、過敏性休克等副作用。有個案報道,丹參可擴張腎血管,增加腎血流量,促進鉀離子排泄,長期服用可引起血鉀降低。
點擊加載圖片
對丹參及其活性成分過敏者、孕婦和哺乳期婦女、低鉀血癥患者禁用丹參。
血友病或者血小板減少癥等出血傾向者、或者使用華法林、利伐沙班等抗凝藥、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藥治療的患者,或者圍手術期患者,或者處于月經期的婦女,應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丹參,并注意監(jiān)測。
脾胃虛寒患者慎用丹參。
服藥期間飲食宜清淡。
丹參不宜與中藥藜蘆及其制劑同時使用。
點擊加載圖片
健康的血管應該富有彈性和柔韌性,管壁光滑,血管通暢,血流速度快,隨著年齡增長,血管會慢慢變脆變硬,失去彈性,對血壓的控制能力變差,血脂變稠,血流速度減慢,容易形成粥樣硬化斑塊,吸煙、酗酒、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糖尿病可加速這個過程,一旦斑塊形成,血管壁變厚、變硬,管徑變小,導致缺血,斑塊一旦破裂,就會形成血栓,將血管完全堵塞,誘發(fā)心肌梗死或缺血性腦卒中,危及生命,我們通常所說的血管垃圾就是指粥樣硬化斑塊。
關于丹參的研究有很多,絕大多數(shù)研究是通過提取分離丹參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分析確定其生化特性,在細胞實驗和動物實驗中探索這些提取物的功效,這些研究只能在理論上提示丹參提取物可能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但丹參對人體是否存在這樣的作用、是否有臨床意義、使用劑量是多少、長期服用安全性如何等問題,都必須通過進一步的人體臨床試驗來證實,因此常喝丹參泡水不能達到軟化血管、清除血管垃圾的目的。
目前應用于臨床的丹參提取物主要有丹參素、丹參乙酸、丹參酮等,丹參素用于閉塞性腦血管疾病,如腦供血不足、腦血栓形成、腦栓塞、缺血性腦卒中及其他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等。丹參乙酸用于冠心病穩(wěn)定型心絞痛,分級為 I、II 級,心絞痛癥狀表現(xiàn)為輕、中度。丹參酮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用于痤瘡、扁桃體炎和癤。丹參酮ⅡA用于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縮、腦供血不足、腦血栓形成、腦栓塞;末梢循環(huán)障礙疾病,如各種動脈閉塞癥、脈管炎、糖尿病引起的微循環(huán)障礙。也可用于高血壓、高脂血癥等疾病的輔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