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郁
尾生,在莊子筆下,是一個被批評的對象。
尾生是和另外五位賢士一起被提及的,另五位賢士是:伯夷、叔齊、鮑焦、申徒狄、介子推。不用說,這五位都是古代富有潔名的高士。伯夷、叔齊禮讓君位,不食周粟,餓死在首陽山上,其高潔的情操深得孔子欣賞,被孔子譽為“賢士”的杰出代表。要說他們兩個坐賢士的頭把交椅,大概沒有什么問題。鮑焦不滿時政,潔身自守,遁隱山林,誓死不做官,抱樹而枯,顯示了“非世”應(yīng)有的決心。申徒狄看不慣商紂王荒淫無道,勸諫無效,于是以死勸諫,抱住一個大石頭跳進深淵而死,其忠心可感可泣。介子推“割股奉君”,為了挽救重耳的性命,竟然割掉自己大腿上的肉熬湯給公子喝,真是忠到家了。后來,也是遁隱山林,不愿做官,即便活活燒死,也不愿下山。這五位賢士,或餓死,或投水,或燒死,其死都跟國家政治背景有關(guān),其死都是為了表示自己高潔或者清高。只有尾生的死,是和一個小女子聯(lián)系在一起的;然而,莊子卻把他們幾個列在一起。這是為什么呢?
《盜跖》篇中,說到尾生只有一句話。“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睂懙煤芎唵?,但故事是完整的;盡管只有一句話,也仍然是一個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網(wǎng)上有人說,尾生是中國古代第一個為愛人殉情而死的青年男子,所言不虛。這樣一個凄美動人的愛情故事,怎么會和五位賢士扯到一起呢?
我們來看看莊子是怎樣說的吧。莊子說,“此六子者,無異于磔犬流豕、操瓢而乞者,皆離名輕死,不念本養(yǎng)壽命者也?!边@句話的意思是說,這六個人,跟被撕裂的狗、被漂流的豬、拿著瓢乞討的乞丐沒有什么兩樣,他們都是被名聲害死的,所以不能頤養(yǎng)天年。嚇,這樣的賢杰、這樣的忠烈、這樣的重情,在莊子看來,竟然都是不值得的,都是被聲名所累。也是,在一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民不聊生,朝不保夕,什么名聲、節(jié)操、重情,這些儒家所看重的義理,在莊子看來,相對于生命來說,實在是輕于鴻毛!說莊子把生命看得至高無上,大概應(yīng)該站得住腳吧?!
如果說前五位的死是死于義,那么尾生的死則是死于情!他的死不為國家,不為君王,只為一個女子,一個我們根本不知道基本情況的女子!
應(yīng)該是約好了,卻不來,為什么?變心了?忘約了?還是生病了?或是被家里人看住了?無論是哪一種情況,尾生都可以去主動爭取嘛,何必要死?或?qū)ふ?,或陳情,或說服,或私奔,照樣可以愛得死去活來,轟轟烈烈,何必要死?如果說女子變心了,那就更不值得了;又如果說女子愛情不專,豈不是冤得吐血?即便我前面的這些推斷都是沒有道理的,那就還可以說,尾生可以好好等下去啊,眼看著洪水滔天,淹得自己小命都難保了,還不跑?這樣為了情,又有什么意義?留得一條命,什么愛不可以重來?
尾生,你實在是死得有些冤啊!
我認為莊子是對的。莊子是務(wù)實的,愛,對于生命來說,到底還是不能承受之輕。西方人說,“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人家首先肯定的就是生命的寶貴??!若沒有了生命,愛情何存?若沒有了生命,自由又有何意義?我以為,尾生是被那些所謂的重情、守信害死的!這大概就是莊子把尾生和五位賢士并列在一起,想告訴我們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