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阡陌紅塵,紛紛擾擾,或極盡追求以展示個人,或消極避世與世隔絕。但不管如何,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自由,精神和肉體的超脫,不受羈絆。塵世歷練為大眾,紅塵外煉心為自己,目的都是一樣。
只是,處于紅塵之中,幾人能做到拋棄七情六欲,無欲無求呢?或紅塵煩擾,或沉默于心,自古都不乏有知之士對人生的探求,以圖明白人生真諦,找到存在的意義,達到人生最高境界。
所謂人世間,最大的事不過生死,除卻生死,其它不過是浮云。有追求也好,沒追求也罷,不能保全自身,一切都不過竹籃打水一場空。全生保身,是道家學說的中心問題,也是道家重視個人生命、個人自由的重要特點。
如果說全生保身是道家的中心問題,那么追求精神自由,則是莊子哲學的主要特點,莊子更為此提出逍遙的思想。莊子認為,人之所以不自由,一方面是受外界物質(zhì)條件束縛,另一方面受自身形骸和觀念的束縛。
身處亂世的莊子,雖然物質(zhì)貧窮,甚至都借米度日,雖然無法改變當時的社會現(xiàn)狀,采取消極避世的生活方式,但其對人生的見解、參悟和總結(jié),卻也獨辟蹊徑,給后世很大啟迪,特別是其三條魚的故事,可謂看盡人生。
困頓之魚,即陸地之魚?!肚f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大意是:泉水枯竭,兩條魚無處可逃,在干涸的陸地,只能相互哈著水汽來茍延殘喘,與其這樣不如兩相忘,于江湖中逍遙。
人,何嘗不是這樣,經(jīng)常處于困頓的境界,在一個不能讓自己長久生存的環(huán)境中墨守成規(guī),或放不下某個人,或放不下某樣東西,只能在生死存亡的環(huán)境中備受煎熬、相互取暖。與其這樣,不如放下曾經(jīng)的所有,重新開始。
不管是初入職場死守書本的陳舊知識難以生存,還是面對一段即將逝去有無法挽回的愛情,既然很痛苦很折磨,還不如徹底放手,忘記曾經(jīng)的所有,給彼此空間,讓彼此能夠自由自在或者重新開始新的生活。
人生應(yīng)該有取有舍,不要抱殘守缺,如果彼此很痛苦,即使很在乎,也要懂得放手,不能割舍舊的過去,就不會迎來新的開始。放手,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也是一種人生選擇。人生,就要懂得適時放手,懂得相忘于江湖。
安樂之魚,即水中之魚?!肚f子·秋水》:鰷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大意是說:鰷魚在水中游得那么自由從容,這是魚的幸??鞓费健_@是莊子和惠子在濠梁之上對水中魚是否快樂的辯論。
生于水、長于水的魚,能自由自在地在水中嬉戲,這能不說是快樂嗎?雖然魚還不能脫離水的牢籠,但在自己熟悉的環(huán)境中,這本就是一種快樂。不需要考慮用哈著水汽來彼此掙扎生存,在限定范圍內(nèi)自由自在,安樂也就是如此了。
通過初入職場的羞澀,慢慢適應(yīng)了,工作得心應(yīng)手,游刃有余,此時可謂在工作上是安樂的,不用擔驚受怕。也如戀人通過磨合了解后,步入婚姻的殿堂,小家庭和美,快快樂樂,可能只拘于一地,這也是安樂的生活。
逍遙之魚,即翱翔之魚、天空之魚。《莊子·逍遙游》: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曰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
鯤鵬,是鳥,也還是魚??蔀轼B,翱翔九天之上;可為魚,濳于深海之下;上天下海,無所不為。如此,就是自由、逍遙。于此類似的,魚躍龍門化為龍,歷經(jīng)苦難升華,才能行云布雨,逍遙于天地之間,成就無上自由。
人也是如此,當歷經(jīng)磨難,走向成功,站在人生的巔峰,才知道,一切困難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沒有困難的鋪墊,就不可能成功。人生的經(jīng)歷也是如此,從開始的困頓之境,到平和的安樂之境,再到成功的逍遙之境。
人生之路,從來都不平坦,更不會一蹴而就,崎嶇、坎坷難行才是常態(tài)??幢M人生,酸甜苦辣、悲歡離合,時刻不緊不慢的伴隨著成長之路,經(jīng)歷苦難,方能得到甘甜;懂得放棄,才能得到更好;不斷升華,終能逍遙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