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我們來看一下古人是怎樣描繪這樣的奇山異景的。
石濤與弘仁,髡殘,朱耷合稱“清初四僧”。
由于石濤喜歡游山玩水,曾經(jīng)多次去黃山,南京等地游玩,因此在他的畫上總是能看到黃山的風景,他也經(jīng)常在畫上題寫“黃山是我?guī)?,我是黃山友”之類的詩歌來表達對黃山的熱愛之情。
尤其這幅《山水清音圖》更是畫出了他心目中的黃山風景,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吧。
第一眼就讓我們感受到了山間旺盛的生命力。
在錯落縱橫陡峭的山巖間,生長著的奇松枝干堅勁有力,松針仿佛也是格外的鋒利,用筆老練之極。
此時,飛流直下的瀑布也淪為了背景,穿插在這山間的生命力之中。
整幅畫全局都是運用了“個”字或“介”字的點苔手法,濃黑的墨色顯得格外的奪目,顯得畫面格外的磅礴大氣。
山石用淡墨勾皴,濃墨焦墨破擦,多種皴法交替使用,巨石,崎嶇峭壁就這樣活靈活現(xiàn)的表現(xiàn)在眼前。
這一畫作的誕生是實屬不易的。
中國畫發(fā)展至明清時期,文人畫的發(fā)展勢頭迅猛,石濤敢于創(chuàng)思提出“古之須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之我敷腸。”這一美學思想“我自用我法”在此基礎上誕生了這幅《山水清音圖》,讓我們可以盡情的觀賞學習。
《黃山八勝圖》也是石濤經(jīng)典的代表作之一。
這一系列的黃山景色,比上一幅就顯得清新了許多。
每張畫面都是精細雕刻,構(gòu)圖嚴謹,用筆輕快,張張精彩。
我們也來欣賞一下吧。
這樣的奇山異景你感受到了嗎?
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