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孤獨
文 、版式設計 / 湛藍
圖源:堆糖
等待簽證期間,適逢母親生日,想著趁機可以聚聚,便決定回重慶。晴兒常住凱里后,迅速為人妻為人母,時間幾乎都給了家庭和崽崽。見我回去,晴兒交代了崽崽的吃喝拉撒,放風一樣匆匆去赴死黨的約。
小嬰孩到底還是認生的,崽崽跟我玩了一會。驀然,他好像想起了什么,撇開我,跌跌撞撞到臥室、廚房和衛(wèi)生間門前探頭探腦。大概是沒找到他熟悉的人,小嘴巴癟了癟,便要開哭。我為了延展他的安全感,轉移他惦記媽媽的注意力,只好把他和奶瓶、濕紙巾、玩具等一并塞上童車,推出去玩。
幼兒園剛放學,花園里有很多小朋友,各自玩輪滑、遙控車,放風箏,騎童車。小孩子學會走路后,老賴著人抱或背。剛學會走路的時候,步履蹣跚,又跑個不停。崽崽一出門,就抗議再坐車。把他從車里抱出來,玩了一會兒皮球,不稀罕了。又去拿泡泡棒,我把蘸了肥皂水的泡泡棒在空中一劃,五顏六色的泡泡便輕盈地飛起來,他顫巍巍地跑著去抓泡泡,像追逐花蕊的彩蝶。
這時,另一個小小孩對崽崽的皮球感興趣,抱著不肯放。小朋友的媽媽對我歉意地笑了笑,然后讓她的小孩把球踢給崽崽。我笑笑說:沒關系,讓她玩吧,我們不會這么快回家。
崽崽在前面跑,我就在后面跟?;▓@的木質長椅上坐著一位不太老的先生,身邊有一條狗,崽崽一見就欣喜地與小狗表示友好。不成想那位先生說:不要去摸它,咬了我不負責的。
過后,腦子里疊見層出,嬰兒的玩具和娛樂都打上了“我的”的標簽,我尋思到底是哪里不對勁。
是哪里不對勁呢?大概是它讓白紙一樣的孩子最初的教育就以個體為本,弱化了共享和公眾性。
2019年暮春
突然有些觸動,思緒把我?guī)Щ剡b遠、久違了的童年時光。
年幼時,沒有什么像樣的玩具。僅有的,大都是父母或者自己制作的樸素玩具。用普通的紙和高粱桿做風車,迎風奔跑風車就開始旋轉;外婆用裁剪衣服的邊角余料縫制布偶;把杏瓠子磨穿,去掉杏仁,串起來做手鏈、玩跳房子。那時候,逢年過節(jié)都很有儀式感。家里都會殺雞宰鴨,看著父母忙乎那熱氣騰騰的場面,即便是現(xiàn)在回憶起,仍倍感溫馨。殺了雞,用開水燙毛之前,父親會把鳳尾漂亮的羽毛拔下來,我們一根一根理順用母親曬干的麻絲纏好。等待冬天,母親閑下來時,用銅錢、針線、粗的雞毛筒或者塑料軟管制作成漂亮的羽毛毽子。
老宅的院子很大,兩棟大木房子一樓正中位置各有一個很大的公共集會地。關于冬天,最溫暖、猶新的記憶是很多人玩跳繩的場景。那熱鬧,像一株葳蕤的植物,在記憶里長盛不衰。
每家每戶屋后的空地上,都有一兩個很大的草垛子。草垛子像寰宇一樣,上下小,中間大。下雨的日子,我特別喜歡躲在草垛子下面,不單純?yōu)楸苡辏衲绾粑镉懈晒炔莸姆曳己完柟馕兜?,還有干燥的溫暖。
記憶中的跳繩,是用干谷草搓的,就地取材。
院子里的大哥哥大姐姐搓跳繩前,蹬著八字腳,用力從草垛子上拽干谷草,扯下來一撮,松動了,后面就好扯了。扯一抱干谷草,像擇蒜苗和韭菜一樣,把外面短的、次的草葉丟棄,去其糟粕,留其精華。擇好了谷草,一個人起頭搓一段,然后兩個人背靠背坐在草繩上各自往兩端搓,一邊搓一邊往后拉,不久就能搓出一條又長又結實的草繩。
跳繩有很多種玩兒法,一種多人游戲,不分組,另一種分組。游戲開始前,通過石頭剪刀布勝負的方式來決定哪兩個人甩繩。輸了的兩個人各執(zhí)草繩一端,配合默契地往同一個方向甩,其他人輪流在甩動的草繩間跳過,節(jié)奏和頻率要與草繩飛揚的頻率一致,甩得快就跳得快,甩得慢就跳得慢。沒有花樣的游戲,很多人一起參與進去跳。有花樣的游戲,排隊輪流跳,從這邊跳進,那邊跳出,以甩繩的人為坐標繞麻花形狀。誰沒跟上繩子的節(jié)奏或者跳得不夠高導致游戲中止,就算輸了,自覺去換下甩繩的人。還有雙人跳,兩人并排站著,各執(zhí)一端,一邊甩繩一邊跳,那需要很高的默契度;也有一大帶一小跳,大人掌控繩子的頻率,小孩子跟上節(jié)奏一起跳。
因為年幼,我通常只有看的份兒。害怕那又粗又實的繩子撻在腿上,立馬起一條紅腫的疙瘩,火燒火燎的痛。不過,坐在邊上看繩子在空中劃出一道道優(yōu)美的弧線,聽繩子撻在地上的啪啪啪聲,像當拉拉隊的感覺,也能樂在其中。
2019年暮春
一會兒,地上被撻得干干凈凈。繩子用久了,就會斷。斷了又接起來用,實在不能用的時候,大姐姐大哥哥們就扔掉重新搓一條。那斷成幾節(jié)的繩子就成了小孩子的福利,撿起來做單人跳繩,自己甩,繩子短弓著腰身跳。
等我會玩也有膽量敢玩的時候,草繩被橡皮繩替代了。
這古老的游戲,不分男女老幼,只要有力氣,筋骨足夠靈活都能玩。多少年來,這種普遍的游戲,進入校園運動會的選項,進而成為全民運動。
看似單純的游戲,其中蘊含著為人處世的道理。用石頭剪刀布爭取權益,這教會人遵守一定的秩序,愿賭服輸,以理服人。想跳繩,就得有人甩繩,讓人明白每個人都具有為公眾服務的義務。而游戲玩的愉悅程度,在人與人之間建立一種不隔離、相關心的連接,蘊含著人與人之間本身應該具有一種同心同德的和諧屬性。
2019年暮春
跳繩發(fā)展到現(xiàn)在,功能越來越強大,有手柄,還可以自動計數(shù)。只是,因為城市生活空間逼仄、生活方式也偏向于封閉,它從設計之初就改變了游戲的理念,滿足的是個人的需求,都是供單人使用。它為人類生活帶來一定的便捷和獨立性,可以隨時隨處健身,只是把人與人之間親密的關系、協(xié)作溝通隔離開來。
建筑的防護欄,像籠子一樣罩著人際關系,這是有形的隔閡。人具有社會性,社會是以生產活動為基礎而相互聯(lián)系的人們的共同體。有這個共同體,個人的品德和才能直接影響社會。而一些玩具的設計理念,這種無形的隔閡,則是從心靈上把人與人本該有的親近隔離開來,把人群細分為一個個孤獨的個體,少了鄰里之間鮮活的市井氣息。
想起在公司上班的日子,一個業(yè)務鏈條上的同事各司其職又需要相互協(xié)作。有時,假日參加戶外徒步、以及孩子們上學都強調團隊精神和協(xié)作意識。而目前開發(fā)的玩具都是小孩子一個人玩耍,在培養(yǎng)孤獨的情感。從小讓孩子練習孤獨,劃分小我,在心靈上已經形成一種定式。等成年以后,社會活動又需要人與人之間協(xié)作、互助、溝通。我在想,后天的學校教育、社會生活需求的協(xié)作與游戲的啟蒙會不會成為一個悖論?
作者簡介
湛藍,愛獨處,在裊裊茶香中享受自處的寧靜。久居成都,骨子里透著這座城市一樣的休閑氣質。喜歡一個人的孤旅,在行走中追索對真我的認知。
香落塵外書齋——香落塵外平臺團隊
總編:湛藍
名譽總編:趙麗麗
總編助理:無兮 特邀顧問:喬延鳳 桑恒昌
顧問:劉向東\蔣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張建華\李國仁\楊秀武
策劃部:
總策劃:崔加榮 策劃:白曉輝
主編:煙花 編輯:蓮之愛 朱愛華
美編:無兮 ETA 玉麗 路人
編輯部:
總監(jiān):徐和生 主編:清歡
編輯: 風碎倒影 連云雷
播音部:
部長: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開 過往云煙 眉如遠山 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