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授權(quán)本平臺發(fā)布
記憶里的年
文/許小艷 | 版式設(shè)計/婉靜
日子一天一天流水似的過得飛快,轉(zhuǎn)眼又是一年!眼看著年近,工作本來就忙得團團轉(zhuǎn),還得掰著指頭計劃著打掃衛(wèi)生,涮涮洗洗,購買年貨,添置新東西,真是焦頭爛額,就想抱怨過什么年呀,勞民傷財,還不如直接放幾天假好好休息休息,不用操心勞累,不用動手動腦!
年齡越大越覺得年過得沒意思了,全然沒有了小時候的興奮勁頭。記憶里,還沒進入臘月就開始追問大人什么時候過年,期待過年有平時很難穿到的新衣服,新鞋子;期待有平時很難吃到的美食;有大人給的壓歲錢;有和小伙伴一起燃放的煙花;有五顏六色的燈籠,可以挑著在村巷子里和小伙伴們互相炫耀。然后每天在墻上劃一道線,自己在心里默默地倒計時年的臨近!
終于盼到奶奶母親開始清掃屋子,祭奠灶神,買回各種菜肉準備蒸過年吃的饅頭,包子,年就來了。小時候,每到臘月二十往后,爺爺?shù)母绺?,或者是妹妹就會帶著全家兒子女兒孫子一起回來過年,每天家里大大小小幾十人,家里好幾個房間睡得滿滿的,非常熱鬧,爺爺總笑著說家里是紅旗飯店。每天天還沒亮奶奶就起來燒水準備做飯,晚上很晚等大家都安頓下來之后才休息。那時候只是覺得人多熱鬧,沒有體會到奶奶的辛苦!
到年三十,也就是除夕這天,家里所有的男丁,吃完早飯就會拿著鞭炮去地里,給已經(jīng)仙逝的祖先們?nèi)挤疟夼冢贌堝X,然后告訴他們要過年了,請他們回家里來一起過年?;氐郊抑?,在家里客廳的上位放一張桌子,擺上祖先的照片,面前供著各色水果或者糕點以供他們食用,擺上香爐,點上香。然后門上貼上紅色的對聯(lián),福字,最后在家門口燃放一串鞭炮,以示家里已經(jīng)把祖先服侍好了,過年的準備工作已就緒!等這件嚴肅的事情做完之后,就可以開始享用美食了,除夕下午這頓飯講究吃的是面條(一般家里新嫁出去的女兒都會回娘家來吃),臊子面,稱為吃錢串子,寓意可能是生活長長久久,越過越富有吧!
接下來就是準備初一的飯菜了!殺雞洗魚,架起油鍋,我們小孩子幫不上忙,就跑前跑后的,期待著大人到灶臺邊嘗生熟或者試軟硬的時候能賞我們一塊,好過過嘴癮!終于等到做得差不多了,雞塊,高力肉,錦糕,紅苕,辣醬肘子等等都放在籠屜里開始蒸了,中央電視臺的春節(jié)晚會也就要開始了。大人們一邊坐在電視前看電視一邊包餃子,寵溺我們的奶奶就會給我們端出瓜子花生核桃水果糖等等,讓我們提前享用,我們也都會安靜地坐下來看電視!
除夕夜講究守歲,不過12點是不能睡覺的,等到大人忙完,取出替我們準備好的新衣服,開心地穿上新衣服拽拽袖子,摸摸口袋,愛不釋手地舍不得脫下來,然后疊得整整齊齊地放在枕頭旁邊,甜蜜入睡!
等睜開眼就過新年了!一般起床時大人已做好飯菜,吃著餃子,有時還會不小心咬到硬幣,那是大人們前一晚包餃子時故意包的,說吃到硬幣的人會在新的一年有福氣。吃完早飯就是拜年了,父母領(lǐng)著自家的孩子給自己家長輩和村里年長的老人拜年!走東家串西家,村子里人來人往,每個人都打扮一新,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孩子們也你追我趕,打打鬧鬧,好不喜慶!一般拜年時長輩會給小孩子發(fā)壓歲錢,但在以前小孩是要給大人們磕頭行禮的?,F(xiàn)在大多是小孩說些新年吉祥的話語,不會再要求孩子磕頭了。還記得,我六七歲時,初一早上,爺爺要我們孫子孫女每個人給他磕頭,他給每個人10塊錢的壓歲錢,人家一個個都磕完頭拿著錢興奮地跑了,只有我一個,當時倔強地就是不愿磕頭,寧可不要錢也不磕頭,被家人笑話!不知道自己當時怎么想的!
到了初二就開始跟著父母走親戚了,拜年的,給小孩送燈的,天天你來我往,一年難得見上幾面的朋友,親戚都會在春節(jié)相互走動,聯(lián)絡(luò)感情,一直到元宵節(jié),才算年過完了!
春節(jié)作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最隆重的節(jié)日,千百年來傳承的許多風俗習慣都已隨著時代的變化慢慢淡化或者改變了,多了很多隨心隨性的成分,但不變的是人們希望家人一起團聚,追求幸福,重視親情的那顆心!
作者簡介
許小艷,喜歡閱讀,思考,希望在這個薄涼的世界里溫暖真誠的活著!用自己近視的眼睛觀察身邊的人生百態(tài),書寫自己的感悟,記錄生活點滴!
新 書 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