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有思念,年年如斯
文、積健為雄
版式設(shè)計、花黎
中
秋
征
文
年年歲歲,又是一年中秋節(jié)。
用老家的方言來說,立秋叫“高秋”,中秋叫“八月半”。但是剛進入秋天,夏日聚集的高能熱量散不盡,有的時候比夏天還熱,于是便有了“秋老虎”的比喻和叫法。立秋到中秋,中間還有處暑和白露兩個節(jié)氣,前后有四十五天左右,真正到了立秋,大地基本上“退燒”了,秋意才逐漸濃起來。所以,家鄉(xiāng)“高秋”的叫法還是很有些象征意義的。
小時候過了立秋,大人們不讓我們下河戲水。秋水寒,進入體內(nèi)的寒氣重了容易生病。依稀還記得,有一年在插秋秧的時候,我的腳因為涉水太多爛透了腳趾丫。那時候還小,外婆和媽媽會輪流從干活的地里火急火燎地回來照看一下,給我涂藥,洗一些自留地長熟的瓜果吃,再三叮囑我不能碰水,碰了水好得慢??晌铱偸遣宦犜?,等外婆或媽媽一轉(zhuǎn)身,就會偷偷地去河邊獵奇,難免在濕滑的溝坡上摔個四肢朝天,哧溜一下栽入河中,又誠惶誠恐地爬上岸。有時候索性潛在老楊樹下的河水里,既能躲避“秋老虎”,還能撈魚摸蝦抓螃蟹,從來不會空手歸。腳是什么時候好的,也記不清了,以后常聽大人們提起這些往事?,F(xiàn)在想起來都感到好笑又好玩。
小時候過中秋節(jié),沒有特別的程式,因為沒有特別的經(jīng)濟條件。但每到中秋節(jié),外婆像變戲法似的從她床邊案桌上一個印有仕女圖的陶瓷罐里拿出幾塊圓圓的月餅,將每一塊對切再對切,變成四個小扇形,均分給我和弟弟,把多下的用紙包好放回陶瓷罐,留給我的父母和她的侄子侄女,自己卻舍不得嘗一口。雖只是一小塊,但那甜甜膩膩的滋味含在嘴里,總是舍不得咽下,這就是我記憶中的中秋節(jié)了。
外婆因為常年干農(nóng)活,手指很粗糙。小時候外婆帶我睡,夏秋季節(jié),鄉(xiāng)下蚊子多,小孩子皮膚嫩,也容易遭蚊子咬。晚上,外婆用蒲扇為我扇風(fēng)納涼,用粗糙的手為我撓癢,特別舒服。
上學(xué)以后,外婆和媽媽都會教我識文寫字,輪流檢查作業(yè)。寫字的時候要求坐姿端正,眼睛與桌面保持一尺距離,握筆正確,橫平豎直,中規(guī)中矩。到初中開始學(xué)英語的時候,母親過去學(xué)的是俄語,只能由外婆教我英語了。
外婆是一九一四年生人,屬虎。在家鄉(xiāng)是個富裕人家的千金,就讀于上海女子學(xué)校。外婆有四個弟弟,大弟留在家鄉(xiāng)守家業(yè),三個小的弟弟相繼出門奔前途。這大概是我們家鄉(xiāng)的一種風(fēng)俗或者稱規(guī)矩,沒有一家富有的兄弟姐妹會賴在家里啃老、吃老本。外婆經(jīng)歷了晚清、民國和新中國三個時期,我不知道她是怎么過來的,好多事情都是零零星星聽大人們閑聊時講起的,外婆從來不跟我們說過去的事。外婆結(jié)婚不久死了丈夫,回到了娘家,然后終身守寡,領(lǐng)養(yǎng)了我媽媽,再后來就和她大弟一起被劃定為地主成分。恰恰我出生的時候也是虎年,農(nóng)歷壬寅年。外婆經(jīng)常說我是臘月子時的餓虎,要自己下山覓食,意思說我的未來會遠(yuǎn)走他鄉(xiāng),會很辛苦。從小外婆特別細(xì)心地照看我、撫育我。
那時候外婆在生產(chǎn)隊干活,從來不請假,也從來不跟人爭吵?;氐郊沂紫壬显钆_,想盡一切辦法給我們弄吃的。記憶中吃得最多的就是豆瓣咸菜湯,有句家鄉(xiāng)話是這樣說的:“三天勿吃豆瓣腌齏湯,腳股朗里酥汪汪?!彪琮W是指由多葉的雪里蕻腌制的咸菜。意思是說咸菜豆瓣湯有特殊的功效,吃了有力,也說明了當(dāng)年食物的匱乏。至于能弄到什么新鮮的食材,那是父母親的事,外婆是從來不出遠(yuǎn)門、鄰里間從來不串門的。受此影響,直到現(xiàn)在,只要在食堂里有豆瓣之類的菜我必吃。只要我去菜場,看到這樣的食料必買。不串門也符合后來城市的生活習(xí)慣。
那一年我去當(dāng)兵,外婆還不到七十歲,清瘦的臉上顯出太多的無奈。我始終抱定過兩年就會回來的想法安慰她,誰知一去難回。以后我利用每年的探親假不去游山玩水,只用來看望外婆等親人,陪伴他們。外婆和母親都在分得的田間干活,土地承包以后,母親種植蔬菜很有經(jīng)驗,也能直接拿到菜市場進行交易,時鮮質(zhì)好,賣個好價格。每次回家探親,陪伴只能在田頭,我就一邊替母親種菜、收菜,一邊聊天,這短暫的日子也是我一生中最輕松愉快的日子。假期實在太有限,說不盡的話,道不完的念。每當(dāng)假期臨近結(jié)束,再和父親喝杯酒,母親匆匆吃口飯就又去田間干活,說走就走。可外婆不一樣,外婆總是要到離家不遠(yuǎn)的商店買上一包椒鹽的月餅或者家鄉(xiāng)的特產(chǎn)脆餅,放在我的旅行包內(nèi)。我讓外婆不要忙乎,我會照顧好自己。外婆總是嘀咕著:“下次還不知道什么時候回來呢?!本炀熘?,深深地印在我的眼簾,銘刻在我的心里。
外婆干農(nóng)活一直到近八十歲,后來我發(fā)現(xiàn)外婆的手指和腳趾都變了形,她很不以為然,始終保持著清瘦的身材,只是年歲越來越高,漸漸開始有點彎背了。即使不再到田里干活,外婆也閑不住,門前屋后,忙里忙外。一到夏天,院子里種植的兩棵枇杷樹每年會結(jié)很多很多的金黃的琵琶,葡萄架上一串串碩大的葡萄令人嘴饞,整個院子都是香噴噴的。每到收獲的季節(jié),她總是忘不了要送些給鄰居家品嘗。我到上海工作以后,只要一聽鄰里有人來上海,外婆總會提前小心地把自家種的蔬菜瓜果裝好紙箱,再三叮囑鄰居一定要親手帶給我。
外婆在家里還會動手準(zhǔn)備一日三餐,確保全家按時就餐。家里不知哪一年通了電,用上了煤氣,父母親不讓外婆再動手炒菜做飯??杉依锷w新樓的時候,外婆堅持要在一樓廂房砌一臺用柴火的灶臺,保留了煤餅爐。她常念叨著:“煤氣灶哪有柴火燒的飯菜香?!毙聵窃旌弥?,外婆堅持要住樓上,樓上敞亮。那時候的外婆樂呵呵的,地主成分的帽子被摘了,又在當(dāng)?shù)氐谝患疑w起了樓房。她精神矍鑠地對著母親說:“你看我上下樓梯穩(wěn)穩(wěn)的。”邊說邊上樓梯。我兒子出生后,曾有一段時間留在家鄉(xiāng)的,外婆樓上樓下走個不停,悉心呵護。外婆管兒子叫“小月亮”,心心念念是希望我們多回家團圓之意。
九十年代的虎年,留學(xué)國外的二弟家即將迎來第一個孩子,父母趕在孩子出生前出國幫著照料。巧合的是大侄女的農(nóng)歷生日竟然與我是同一天。父母出國后,外婆與小弟一家子生活在一起。年邁的外婆有些落寞,母親從來沒離開過外婆身邊一天,沒有血緣關(guān)系,卻勝過一切親情,她們是相依為命的母女。外婆是一個普通的農(nóng)婦,所不同的是她知道世界有多大,她懂得天外有天,她清楚父母漂洋過海需要很長時間。從父母出發(fā)開始,她就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墻上的時鐘,直到大洋彼岸傳來母親清晰的電話聲,外婆才放下心來。父母出國以后,我也盡可能地多回家,外婆也開始關(guān)心左鄰右舍的大小瑣事。每次回家,外婆總是嘮嘮叨叨地告訴我,張家娶媳婦,李家兒當(dāng)兵,如數(shù)家珍。
兩年后母親獨自又去了一次國外弟弟家。就在那年春天里,外婆意外地摔了一跤,從此不能走路了。雖經(jīng)治療,但畢竟年事已高,難見恢復(fù)。父親、小弟一家、還有住在城北的三姨(外婆的三侄女)輪流伺候她。胃出血住院的我放棄了治療趕回老家,一家人一起幫助外婆進行康復(fù)訓(xùn)練,希望外婆早點好起來。
那段日子里,一到雙休日我就回老家,自責(zé)、內(nèi)疚、懊惱陣陣襲來,照家鄉(xiāng)的習(xí)俗,我這家里的“老大”應(yīng)該守家的,可我卻是一個叛逆者,一去難返。人們總是希望親情能長久地連接和延續(xù),卻忽視了歲月的無情流逝。一旦醒悟,為時已晚。而這一切也替代不了我外婆日漸嚴(yán)重的傷痛。
外婆的腿不能動彈,外婆整夜不眠,需要晝夜守望。為了方便服伺,我們把外婆從樓上搬到樓下住。外婆心里明白,喃喃地說:“把我挪到樓下,恐怕再也上不來了?!彼o緊地盯著床頭的掛鐘,在數(shù)著時間。她說:“以前我娘也是不小心摔壞了腿走的。”她要我和三姨一起把壽衣買好,再三叮囑:“不要花的,要素色的?!蓖馄乓簧鸁o求,沒有任何奢望,這是唯一的要求。我們買回來后,一件件翻給她看,她滿意地點點頭,整齊地放在床的里側(cè)。外婆一生素凈,遠(yuǎn)離世界,卻感知世界。外婆跟我說:“把你娘叫回來?!蓖馄胚€說:“老二在國外我不指望了。我走了以后,你和小月亮一定要回來?!蔽野淹馄疟ё谔僖紊?,給她按摩,讓她作輕微的運動。我安慰她說:“你會好起來,娘很快會回來,我也常回來。”內(nèi)心卻是無限的惆悵。兒子守在旁邊,也是一臉憂愁。
終于盼到母親回國,大家如釋負(fù)重。母親說:“你們也不用每周回來,孩子也要讀書?!备改赣H商定,人老了總會有那么一天,天命難違,真正到了那一天,盡可能回來。我無言以對,悄然而去。
人活在世上,最難舍的莫過于親情,尤其外婆對于我們來說是多么的神圣。如果沒有她,我們又怎能享受到人世間最溫馨的關(guān)懷。
就這樣默默度過了幾個月。有一天,小弟打來電話,這一次外婆真的像燃盡的燭火,即將熄滅。我趕緊向部隊領(lǐng)導(dǎo)請假,帶著一家人火速回家。在我跨進家門的這一刻,我親愛的外婆安詳?shù)亻]上了雙眼,平靜地離去。這一天是農(nóng)歷八月十四傍晚。
沒有了外婆的家,少了很多的話題,也失落了許多的愛。也就在那一年,我離開了奉獻青春的軍營,轉(zhuǎn)業(yè)但沒能回到老家。后來老家都拆遷了,我也就很少回家。
歲月又流逝了近二十年。沒有了青春,不就成了最窮的貧道夫?但是,再貧窮,不能沒有親情;再孤獨,不能沒有思念。對外婆的思念無窮無盡,直至永遠(yuǎn)……
多少年過去了,每當(dāng)月圓時分,我獨立在菩提樹下,朝著家鄉(xiāng)的方向,遙望當(dāng)空月,往事隨風(fēng)起。在與父母通話時,父親說:“有空就回來,陪我喝杯酒?!蔽覒?yīng)道:“我想吃家鄉(xiāng)的豆瓣腌齏湯!”
(雲(yún)石翁寫于2018年仲秋)
作者簡介
積健為雄,又名云石翁。江蘇海門人,久居滬上。喜愛文學(xué)、旅游、攝影,獨愛湛藍(lán)大海,偶爾寫詩弄文。
香落塵外書齋——香落塵外平臺團隊
總編:湛藍(lán)
執(zhí)行總編:風(fēng)剪云
總編助理:無兮 特邀顧問:喬延鳳
顧問:劉向東\蔣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張建華
策劃部:
總策劃:崔加榮 策劃:白曉輝
主編:煙花 編輯:蓮之愛 朱愛華
美編:無兮 ETA Effi 花黎
編輯部:
總監(jiān):徐和生 主編:清歡
編輯:銅豌豆 風(fēng)碎倒影 連云雷 夏梓言
播音部:
部長: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開 過往云煙 眉如遠(yuǎn)山 葉兒 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