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授權本平臺發(fā)布
憶蘇州——錦瑟年華與誰度
文 | 依米 版式設計 | 湛藍
去蘇州的路上,我一直揣想著,這座被詩詞浸潤了兩千多年的城市,會以怎樣豐富細致的面目迎接我。
少時讀白居易的《憶江南》三首,知他最憶是杭州,其次憶吳宮。白公筆下的吳宮,就是今天的蘇州城,舊時曾是春秋霸主之一闔閭的宮殿,城內最著名的就是吳王夫差為越國美女西施修建的館娃宮了,遺址在今蘇州西南的靈巖山上?!皡蔷埔槐褐袢~,吳娃雙舞醉芙蓉?!毕肽菂菍m的花蔭月夕下,小酌一杯酒香綿長的春竹葉,醉眼看著腰肢纖纖,翩躚起舞的歌女,恰似那一朵朵迎著秋風里盛開的芙蓉。此情此景,難怪多情的大才子白居易在辭別蘇州十余載后,還信誓旦旦地說:“早晚復相逢。”
旅行就是一次時光與地域的交織,情感與經歷的融匯。蘇州,這座有自然、歷史、人文沉積而成的城市,是我期許已久的夢中之城。關于蘇州在書中,你會聽到很多不同的聲音,有人說蘇州相比近鄰金陵,缺少了王氣,只是養(yǎng)在深閨中的碧玉。這里沒有森然的宮闕,有的只是玲瓏取巧的園林;有人說這里的流水太清,桃花太艷,吳儂軟語的彈唱太過黏人,缺少易水岸邊壯士一去不復歸的壯烈;還有人在蘇州清理河道時說要把蘇州建成“東方威尼斯”。理由是,我們的蘇州也是臨水而建,水道四通八達。威尼斯有小艇“貢多拉”,我們蘇州有“烏篷船”,諸多相似。這種說法讓我覺得既可笑又可悲。只要稍通歷史的人就會知道,我們的蘇州已經有兩千五百多歲了,年歲大得,讓人有些眩暈,當蘇州的河道里舟楫縱橫的時候,威尼斯恐怕還是一片荒原吧。
初入蘇州城時,并未覺得這里與其他都市有什么不同,同樣是鱗次櫛比的高樓,車馬駢闐的街道,縱橫交錯的立交橋,這里是蘇州的新城區(qū)。車子駛進新城區(qū)不久,樓房漸漸低矮,這便是古城蘇州了。我們也接近了此行的目的地——七里山塘。
我們一行步行來到山塘街,路旁多栽種著香樟樹,據(jù)導游講述在南方人家,女兒出嫁時,母親都會在庭院中種上兩棵香樟樹,希望夫妻二人能夠 “兩廂(香)廝守”。這讓我不禁想起舒婷的《致橡樹》:“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云里?!笔前?,愛子的母親希望自己的孩子們能夠在共同的歲月中,分擔風雨寒潮,共享霧靄流嵐,終身相依。上了一座拱橋,山塘街的全貌就盡顯眼前。水戶交錯,街衢縱橫,正如詩人杜荀鶴所云:“君到姑蘇間,人家盡枕河。古宮閑地少,水港小橋多?!痹谔K州眾多的街巷中,山塘街被譽為“姑蘇第一街”。我想這與它歷史久遠(大約建成1100多年了)有關,也與大詩人白居易是始建街者有關。
唐寶歷年間,白居易時任蘇州刺史。一次在乘轎到虎丘,見附近的河道淤塞,水路不通,便著手開河筑路。山塘河東起閶門渡僧橋,西至虎丘望山橋,全長曰7里,俗稱“七里山塘到虎丘”。山塘街已經建成,便逐步繁華熱鬧起來。清代,著名畫家徐揚的《姑蘇繁華圖卷》中的一街畫就是山塘街,這里“居貨山積,行云流水,列肆招牌,燦若云錦”,一派市井繁華。在今天,我們在山塘街漫步時,依然是商戶住家云集,游客紛至沓來,熱鬧非常。近距離觀察一下,蘇州的刺繡,針線在繡娘手中上下翻飛,似游龍戲水,在絲絹上不斷烙下一針一線。我對蘇繡十分喜愛,買了一幅繡品《麥穗》,整個畫風簡樸,在淡黃的背景下,中間有一束金黃的麥穗,暖暖的色調,讓人心情大好,豐收的喜悅盡在眼前。
走進明代尚書武一鵬的故居——玉涵堂。盈門便是一扇“梅華竹堂”的屏風,木質屏風山雕刻梅竹及書法作品。繞過屏風,便進入內園,其間小橋流水,假山疊石,亭臺飛檐翹角,石子路曲折通幽,集江南園林建筑的精髓于一體。庭院內最妙的要數(shù)沁香亭,它由五個小亭子彼此相依而成,又稱“五子登科亭”,看來吳尚書的后世子孫也個個都是飽讀詩書的青年才俊。
再往前行,便來到山塘人文風情館,館內陳列著老山塘的歷史資料,圖片。徜徉其中,宛如走進一段段歷史當中,感受山塘的滄桑變換。其中有一臺碩大無朋的端硯上,演繹著舊時山塘的繁華勝景。在紀念白公的廳里,一壁墻上掛滿文人的墨寶,一路讀來,頗有情致,最喜歡其中一副:“清波滟滟渺無涯,斟酌橋邊蕩槳斜。十載揚州春夢覺,重來吳苑玩煙花?!闭龔d中是贊揚白居易功德的畫卷,整幅畫以建成的山塘作背景,白居易英姿颯爽,高舉雙臂作歡呼狀,衣袂臨風飄揚,左側是群官拱手歡慶,右側是歌妓笑靨如花,當山塘街建成時,我們可以由此推想當年官民歡慶的盛況。五個妙齡女子中,更有“小蠻”和“紈素”,想想她們與白居易的交往軼史,更讓人心旌搖曳。
來到山塘街,乘船游覽是必不可少的。雖然游客眾多,等待登船頗費時光,但人們雅興不減。登上畫舫,我們便開始了水上游覽。山塘街的建筑大多是前面臨街,背后倚水。佇立在船頭,碧水劃開一線,兩旁的是粉墻黛瓦的建筑,像剪影一般不停地從眼前掠過,穿過一座座拱形石橋,聆聽一段段歷史、名人故事,溫潤微涼的風中,送來幾聲春鳥的婉轉啼鳴,心情無比舒暢。心里竟吟起這樣的詩句:“自此山路開,水陸往來頻。銀勒牽轎馬,花舟載麗人。菱藕生欲遍,桃李種仍新。好住湖堤上,常留一道春。”山塘的靈魂在流水中。
民間有這樣的俗語:“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有西湖,蘇州有山塘。”此次江南行,去了西湖,也來了山塘,兩處的美麗就像盛開在野地里的花,那樣質樸純善,隨處可見,俯拾皆是。想到風景的久長,人生的短暫,便要更加珍惜人與風景相遇時的美好時光。蘇州,像一位閱盡滄桑,寵辱偕忘的女子,在落日晚風中,閑坐在桃花枝下,和著吳韻唱著水磨腔的評彈。也許,在她眼里我們都是過客,錦瑟年華與誰度,不是月橋花院,不是鎖窗朱戶,更不是你我,與她共度的只有無邊的春天。
作者簡介
依米:我愛讀書,愛獨坐在陽臺的藤椅上,在茶煙裊裊中,捧一本書來怡情張智。我愛寫作,愛用文字修葺生活的茅廬,記錄光陰的曲折流轉,大千世界的悲喜消長。
香落塵外管理團隊
主編:湛藍
總監(jiān):子寒
顧問:蔣新民
排版:綠腰 強哥 ETA 鳳尾
審稿一組: 銅豌豆 一池萍安 一心
審稿二組:連云雷 風碎倒影
終審,校對:煙花 清歡
播音:米米 從前慢
配樂:羅晚詞
稿費:湛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