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授權(quán)本平臺發(fā)布
教育,是以愛樹人的長行旅途
——讀亞米契斯《愛的教育》
作者 | 青蓮 編輯 | 湛藍
這個寒假,兒子所在的班級開展親子共讀,他回來便興沖沖征詢我的意見,我在六角圖書書系里選擇了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他欣然應(yīng)允。
于是,好多個靜寂的夜晚,融融的燈光里,便一心和兒子在真摯而樸素的文字里穿行。
《愛的教育》以一種平實而細膩的筆觸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個溫馨而唯美的世界: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xiāng)國之戀……篇篇章章,無不在訴說一種高尚純摯的人性之愛……默默沉浸于無數(shù)平凡而溫暖的細節(jié),不禁潸然。
盡管時空久遠生死相隔,但靈魂借文字穿越時空,在閱讀中得以復(fù)活。
為師之心
作為一位教師,對于師生之情的感受真的是太深刻了。不論是失去愛子的校長先生,還是“我”的新先生,過去的女先生、弟弟的女先生、父親的老先生、聲音如獅子卻不責罰人的考諦先生,都是那么真誠善良、充滿仁愛。那些孩子和先生之間彼此關(guān)懷和眷戀的細節(jié),總是讓我淚光閃閃。感動之中也融滿欣慰,我的許多教育觀念和行為在這些細節(jié)里得到了認證和鼓勵。
記得每次考試過后,總有電話飛來:“桑老師,孩子考的不好,怕是拖你后腿了吧?!币蛔肿?,一句句,讓人覺得真誠而酸楚。教育環(huán)境中隨處可見八個字: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的成長是一個漫長而漸近的過程,培養(yǎng)人才也應(yīng)是長久之計。我真的不愿把這個孩子與那個孩子相比,只想把孩子的今天與昨天相比,希望看著孩子們心靈和身體一起,如同自己預(yù)期的那樣一天天長高。不愿意用冷漠的挖苦、厲聲的呵斥,在孩子遇挫的心靈上下霜,我只想遞出溫暖的手輕輕撫摸孩子的頭,用自己掌心的溫度點亮他們心中燦爛的陽光。我不愿意把孩子們當做自己賺取榮譽的道具,引領(lǐng)他們順利邁進人生才是我為師真正的心愿。每每此時,我總是展顏一笑說:“沒關(guān)系,桑老師的后腿不怕拖?!?/p>
做一個正常的兒童,是我對孩子成長的首要愿望。有時調(diào)皮,有時懂事,熱愛玩耍,身體健康,逐漸自律,這些都是正常。分數(shù),的確可以考量出部分能力,但孩子是學(xué)生也是人,需要健全的心智,需要走出戶外,見天見地,需要與伙伴、植物、動物相處,在觀察與互動中體驗宇宙自然的新奇和生命翻新的喜悅。
也因此而常常捫心慎思,教育,該是一場權(quán)宜,還是一生長途?
竊喜與亞米契斯給出的答案似乎不謀而合。
為母之情
作為一位母親,我也非常敏感于這樣一些句子:“父親叫我以休假日招待朋友來家或去訪問他們,使彼此更加親密”,“昨日與華梯尼及華梯尼的父親,同在利華利街方面散步”,“‘小石匠’到家里來訪過我們了”,“我到他家里,一看到他的圖書室就羨慕起來”, “(父親)許可我踐潑來可西父親的約,同作鄉(xiāng)野遠足”……這樣的句子在安利柯的日記中還有很多,這對于他來說,也許是極為平常而自然的事情,卻無意間觸動我心底的感傷。
自該書的誕生至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人們的生活水準不知提高了多少倍,交通何其便利,訊息何其發(fā)達,互聯(lián)網(wǎng)何其繁榮,然而在現(xiàn)代文明高速發(fā)展的進程中,人們內(nèi)心的幸福指數(shù)卻在逐日降低,心靈的距離在不斷疏遠,尤其是孩子。他們和父母親的交流越來越少,日記是設(shè)了密碼的,空間訪問是需要權(quán)限的,朋友也是自己獨立王國里的軍事機密……他們的課余時間被各種興趣班、補習班排得滿滿的,小小年紀,便拿到了各種級別很高的考級證書、各種大賽的榮譽證書……不可否認,孩子們的各種專業(yè)技能的確得到了很好的發(fā)展,然而,他們親近大自然的機會少了,和父母談天散步的機會少了,像安利柯那樣和朋友彼此走動增進友誼的機會少了,生活的空間越來越狹窄,情感越來越淡漠,想象也越來越失神了。很多家長一味忙于工作、兼職、賺錢,對孩子關(guān)心的具體體現(xiàn)往往是“考試了嗎?考多少分?”難能安靜的坐下來,與孩子平靜交心,已少有孩子能像安利柯那樣讀到父母親意味深長的書信,于日常生活的細節(jié)中接受父母關(guān)于感恩、敬師、仁愛之類的教育,這些最人文最動情的生命鋪墊常常被教育的功利性和生活的快節(jié)奏給沖淡了!
《愛的教育》讓孩子們讀到了自己的生活,也讓成人想起了往昔;閱讀的人就像是沿著漫長的時光隧道,進行了一次心的旅程——或者說愛的旅程。作為一個母親,在這樣一個喧囂浮躁的世風中,得有這樣的靜夜陪孩子共讀這樣的書與字,人與事,就如同暮色蒼茫山道彎繞之時,看見有微微的光,遠遠地,照過來,多好,多幸運。
一直把自己的孩子當正常兒童看待。為人父母,欣賞孩子的美好是一種天賦,可接納孩子的普通、退步、錯誤卻往往是一種難度。把孩子的成長看成一道只能通往成功的云梯,才是教育真正的悲哀。孩子不是一支對靶的箭,到世上不必只瞄準繁春,熱的涼的寒的來了,也該承受不拒,作為一個人的四季才會飽滿、完整、健全。
為人之愛
作為生命的個體,我感動于孩子們深摯篤厚的友情、對愛的擔當和對生命價值的積極追求。日記中描寫了一群充滿活力,積極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或家庭貧困,或身患殘疾,或浴于幸福……出身不等,性格迥異,然而他們心中卻擁有著共同的情感:對祖國深深的愛,對親友真摯的情。在成長的道路上,他們坦誠相對,平等互愛,悲歡互染,彼此緊握。他們心懷純摯,牽手走過歡樂和困苦,也如同一群圣潔的天使、一股澈洌的清流,赫然穿越我的心田,讓我的靈魂為之震撼!
這一切并不僅僅體現(xiàn)了孩子們接受的愛的教育,更有孩子們的愛與進取對成人的感化和校正。作品通過安利柯的生活,觀照的不僅止于溫暖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更有高尚的民族情結(jié)、鄉(xiāng)國之戀,這一切構(gòu)成了安利柯真實而圓融的生活,平凡又偉大,質(zhì)樸又細膩,蘊藉又鮮明,又是那么彼此聯(lián)絡(luò)、渾然一體,自然和諧!
慶幸遇見,雖恨之甚晚。
我多么需要這樣一本書。
有了它,我的這間房變得格外的人性、溫暖;有了它,我更清楚的知道,我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像安利柯這樣溫煦和善,謙恭有禮,勇敢有擔當,寬闊而疏朗的翩翩少年,而不是考試的機器;有了它,會時時提醒我,摒棄偏狹,把靈魂放在高處,用真誠、平等、仁愛、博大的情懷去愛——愛親人,愛孩子,愛朋友,愛整個人類!
讀罷《愛的教育》,輕輕掩卷,想起幾年前,讀到美國默克制藥的締造者喬治·默克的一句話:“應(yīng)永遠銘記,我們旨在救人,不在求利。如果記住這一點,我們絕不會沒有利潤,記得越清楚,利潤越大?!蔽蚁氚堰@個句子進行一下篡改:“應(yīng)永遠銘記,我們旨在教育,不在分數(shù)。如果記住這一點,我們絕不會沒有分數(shù),記得越清楚,分數(shù)越高。”
夏丏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間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眮喢灼跛惯@部以愛樹人的跨越國界和時代的教育日記,與今日社會中那些急功近利的短視教育,哪一種,使人精神飛升?哪一種,使人伏地為奴?
不言自見。
想想吧,一個人,一個民族,穿行于重重的教育坎途,理想的彼岸,究竟在何處?
路漫漫,那將是一個以愛樹人的長行旅途。
編后語
您有新書,請您分享給我們。
我始終相信,內(nèi)修,始終需要安靜閱讀安靜思索來積累和沉淀,閱讀是通往高貴最低的門檻。
您有新書,歡迎您寫書評推介給我們,倡導(dǎo)閱讀,從我們開始做起。
作者簡介
青蓮:教書人,喜歡寫字。安靜生活,隱秘生長。
香落塵外管理團隊
主編:湛藍
總監(jiān):子寒
顧問:蔣新民
排版:綠腰 強哥 ETA 鳳尾
審稿一組: 銅豌豆 一池萍安 一心
審稿二組:連云雷 風碎倒影
終審,校對:煙花 清歡
播音:米米 從前慢
稿費:湛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