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丘專欄主編 / 露白(鹿斌)
沈丘專欄副主編 / 劉彩珍 張杰民 王倩倩
文:余道金 / / 圖源:堆糖
?. ?~?..?
位于豫東平原黃河大沖積扇南側的民權縣,設縣歷史不足百年,但是這塊厚重的土地其文化歷史卻源遠流長。公元前369年至286年,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莊周就誕生在這片廣袤豐饒的大地上。生于斯,長于斯。遙想莊周當年,茫茫大平原遼闊無邊,氣勢磅礴的黃河波濤洶涌經(jīng)流民權而奔向大海;可以說沒有平原的廣博,沒有黃河的雄偉,或許產(chǎn)生不了莊子這樣偉大的思想和超凡的精神。而這片神奇的土地卻因為有了莊子,更顯得博大厚重,以致于桀驁不馴的黃河都卑微地為他繞道而行。
2012年10月26日,第五屆國際莊子文化節(jié)在民權縣城新落成的莊子文化館門前廣場隆重舉行,是日,莊子銅像同時揭幕。我與參加河南省雜文學會“民權筆會”的文友們共同見證了這一莊嚴時刻。偉岸、凝重的文哲大師莊子手持經(jīng)卷,美髯微拂,一雙慧眼穿過2381年歷史浩瀚的天空,仿佛是在審視著今天的民權,今天的中國。
歷史崢嶸千古,歲月滄海桑田。如今,黃河改道北上入海,黃河故道已融進大平原,變成郁郁蔥蔥的綠洲,只有蜿蜒的黃河故堤讓人依稀想見黃河曾經(jīng)流經(jīng)這里。然而,莊子的思想與精神卻從來沒有離開過這片生他養(yǎng)他的土地,它已融入華夏大地、民族的血液,成為中華民族“精神人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28年民國河南省政府在這里設縣,定名“民權”,其名就閃爍著莊子思想的光輝??h名立意雖說取義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可誰又能否認它不是一次推翻封建帝制后,悠久的莊子思想與新民權誕生在中原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的一次交集呢?
是日,參加筆會的文友們還一同瞻仰了莊子陵園。站在莊子墓前,讓思緒在民權歷史的天空追隨著白云漂游,冥冥之中,一種思緒猛然涌上心頭:一代先哲莊子,繼承和發(fā)展了老子思想,共同開創(chuàng)了老莊學說,開啟了中華民族思想文明之光,成為中華文明的先行者、啟蒙者,以致后世演變出道家教派,成為本土的宗教信仰。兩千多年來,莊子思想對中華民族思想文化核心的凝聚,對中華民族人格性情稟賦的形成,都產(chǎn)生了不可磨滅且?guī)в懈拘缘木薮蠖羁痰挠绊憽?/span>
千百年來,莊子思想猶如黃河之水,滋養(yǎng)著中華民族的身心。莊子思想集中體現(xiàn)在《逍遙游》中,其文學造詣頗深,對后世影響最大,居于內篇之首。“其文汪洋辟闔,儀態(tài)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保斞福骸稘h文學史綱要》)
我為了參加民權雜文筆會,臨時備課,重溫了莊子的這篇名著。最早接觸《逍遙游》是毛澤東那首《鳥兒問答》奇詞發(fā)表的時候,真正飽讀《逍遙游》原著卻是在恢復高考重回校園之后,我深深地被莊子思想所折服。重讀《逍遙游》,那恢宏遠闊的氣勢,那寬廣博大的情懷,再一次把我?guī)нM一個高遠的境界。它描繪了一個浩瀚廣漠的宇宙和精神世界,帶給人的是一種空靈超然的感覺,讀來使人的心靈頓覺舒展開放。
《逍遙游》猶如承載莊子思想的鯤鵬,天馬行空,亙古以來,雖歷經(jīng)風起云涌,卻一直在中華民族歷史的天空翱翔而從未降落。多少智者把“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作為崇高的人生信仰和畢生追求,上有順治帝為追隨莊子思想,不惜拋棄皇位,來到莊周身邊的白云禪寺出家修行,去尋覓逍遙無待之境;下有歷代凡夫俗子取名“鵬”、“搏”、“飛”,企圖從世俗困擾中超脫出來,以顯示不畏貧賤、不怕挫折的心理品質,足見《逍遙游》對中華文化影響之深遠。如果沒有莊子思想,華夏民族或許還在黑暗中摸索。這樣套用名言相信不為過分。試想,近代百年,還有哪一種“主義”會超越千年依舊生機勃勃?
中華文明綿延數(shù)千年,莊子為中國乃至世界留下了豐富而寶貴的思想文化遺產(chǎn)。他的哲學思想,他的精神境界,他的人格修煉,他的審美追求,影響和改變著中國一代代人的價值觀和人生態(tài)度,成為中華燦爛文化的源頭。莊子學說就是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的翅膀。當然我們可以溯源到孔子,但孔子思想著眼于現(xiàn)世,肯定的是一種社會守則,而不是莊子那樣強調對來世的救贖。
為了點亮一盞照耀中華民族的思想明燈,莊子謝絕楚威王重金聘他為相后,僅帶著妻子田氏一人,歸隱南華山,不分晝夜研讀思索,終成一派。在物欲橫流的今天,人為物役,很多人都在極力追求“物”的滿足,甘做物的奴隸;一個“物欲”實現(xiàn)了,又去追求下一個“物欲”,不滿與埋怨充斥整個社會。如何超越功利性,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執(zhí)政者重提“和諧社會”、“環(huán)境友好”的理念,重拾先賢思想,感召新時代,引導人們從欲望的奴役下解放出來,不啻是莊子思想與中國社會現(xiàn)實在新世紀的再次交集,彰顯莊子思想歷久彌新?!叭巳硕寄茉O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社會才能安定祥和,從而實現(xiàn)個人的逍遙游?!?/span>
晚上,看過了《禮樂莊周》演出,回到賓館久久不能入睡。緩步走上陽臺,遙望民權的夜空,河漢燦爛,斗轉星移,莊子思想猶如不朽的星月依然照耀著中國。此時此刻,雄渾的《禮樂莊周》的古樂交響還在民權夜空回蕩。我期望我的心追隨著莊子思想穿越時空,走進逍遙無待之境,“不累于俗,不飾于物,不茍于人”;讓自己的思想在或順或逆的環(huán)境中保持本性與定力,不喪失自我;“游世不僻,與時俱化”,找到歸屬于自己曠達超遠的精神家園。
不離規(guī)律而求超越,不離理想而求理想。
讀懂莊子。
隨遇而安,順其自然;超越自己,物我兩忘。和諧社會,環(huán)境友好。
人生最高境界就是“道”的境界。莊子關注的是如何擴大人的內在生命。人被生活的環(huán)境所蔽,被知見是囿,造成鎖閉的心靈。生理我、家庭我、社會我、宇宙我——便是宇宙我的體現(xiàn),是超越精神的展現(xiàn)。也就是與追求。
在《逍遙游》的開頭,為人們開辟了一個自由空靈超拔高遠的天地,他不僅表現(xiàn)出了高屋建瓴的灑脫和豪邁,同時也寄予了他對社會人生深刻的體驗和感悟,對歷史和現(xiàn)實未來的冷峻思考,蘊含了深刻的哲理。“逍遙游”是莊子哲學的總綱,是莊子對人生的理想的追求,對精神自由的向往,是精神從主觀形體和客觀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的提煉。他鼓勵人們開闊視野,充分張揚個性,培養(yǎng)不為物累、不與物遷的獨立風骨。
在《逍遙游》中,莊子所反映的逍遙觀念對宇宙人生的觀察是深入的,他在文中所描繪的理想境界,也是莊子人生哲學的中心旨趣。
莊子認為,要達到逍遙無待之境,就要做到物我兩忘。套用現(xiàn)在的話就是大公無私。群眾沒有私心,就會一心一意為國家做貢獻;干部沒有私心,就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二者相輔相成,就會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人人都能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社會才能安定祥和,從而實現(xiàn)個人的逍遙游。
把莊子這種獨立超然的思維品格運用到現(xiàn)實的求索與思考中,就可以打破精神枷鎖,從傳統(tǒng)觀念和,幫助人們形成超越現(xiàn)實的心態(tài),增強積極思維、勇于攀登勇氣,培養(yǎng),在科學的道路上大膽創(chuàng)新、敢想敢說,以良好的精神風貌追求自己的理想,敢于對世俗觀念進行大膽地批判,在天地之中確立自己獨立的位置。
高舉理性思維的大旗,是中華民族理性思維的先驅。由老子開啟的道家學派,其最大的貢獻是發(fā)現(xiàn)了“抽象”,發(fā)現(xiàn)了宇宙的、感覺無法感知的只能運用人的思想概念去認識去把握的抽象存在形式。發(fā)現(xiàn)并自覺運用了“抽象”這個人類理性認識唯一的重要的方法,力圖在宇宙抽象存在形式中,揭示事物本質和宇宙奧妙。
北有舊中國思想家、哲學家莊周故里,南有中州佛教名剎白去寺,西有南朝文學家江淹墓地,東有春秋時期齊桓公兩會諸侯的會盟臺等。這些燦爛的古代文化遺址,已成為鑲嵌在民權大地上的絢麗瑰寶,崢嶸千古。民主革命時期,民權人民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英勇奮斗,民權人民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利用本地特有的地理環(huán)境,戰(zhàn)天斗地,艱苦奮斗,履行自然,發(fā)展生產(chǎn)。逐步使民權這片屢遭黃河泛濫的土地變成郁郁蔥蔥的綠洲,人們開始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莊子繼承和發(fā)揮老子思想,以“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的精神,對中國古代哲學的發(fā)展有很大影響。莊子一生很窮,曾做過漆園(今安徽蒙城)吏這樣的小官。道家學說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莊子祖上系出楚國公族,后因吳起變法楚國發(fā)生內亂,先人避夷宗之罪遷至宋國蒙地。莊子生平只做過地方漆園吏,因崇尚自由而不應同宗楚威王之聘。莊子與道家始祖老子并稱“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代表作品為《莊子》,名篇有《逍遙游》、《齊物論》等,莊子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
☆莊周夢蝶:
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一只蝴蝶,飄飄蕩蕩,十分輕松愜意。他這時完全忘記了自己是莊周。過一會兒,他醒來了,對自己還是莊周感到十分驚奇疑惑。他認真地想了又想,不知道是莊周做夢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莊周與蝴蝶一定是有分別的。這便稱之為物我合一吧。
1928年置民權縣。當時位于睢縣、考城、蘭封、寧陵、杞縣五縣之間,匪盜出沒,社會秩序混亂。劉鎮(zhèn)華上電馮玉祥將軍,說這一帶“去睢、考、蘭、寧均極遠,實有鞭長莫及之虞”,擬授“平等、自由、博愛先例,劃睢、考、蘭、寧四邑邊地,于適中地點,添設縣治?!薄捌降取?、“自由”是1927年用資產(chǎn)階級政治口號在伊川、宜陽一帶和“博愛”同時設置的兩個縣,劉氏認為應該仍用這樣的口號作縣名置縣。馮玉祥定新縣為民權縣。
首任縣長孫巍,山東萊陽人。在任近一年,勘定邊界,筑新城,開辟六街,植樹修路,使縣城初具規(guī)模。扒寺廟,建縣一、二高級小學。親自訪察四鄉(xiāng),聽取百姓建議,作施政參考。他倡議鄉(xiāng)民剪辮放足,禁吸鴉片,禁止賭博。同時,重視地方治安管理,使匪患減少。孫巍任期僅一年,為時雖短,但草創(chuàng)民權政績,至今仍為民權百姓稱道。
☆鑲嵌在黃河故道腹地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民權縣全面啟動“一村一水一林一寺一哲人”文化產(chǎn)業(yè)系統(tǒng)工程建設。一村是指中國畫虎第一村王公莊;一水是指鑲嵌黃河故道腹地,兩面寶鏡似的龍澤湖和秋水湖兩個超萬畝天然湖泊;一林是指全國四大人工防護林帶之一,蓄林面積近80平方公里,內有180多種陸生動物、100多種植物的申甘林帶;一寺是指中州四大名寺之一的白云禪寺;一哲人是指古代文哲大師莊子。近幾年來,民權縣先后榮獲中國河蟹之鄉(xiāng)、中國莊子文化之鄉(xiāng)、全國文化(美術)產(chǎn)業(yè)示范縣等榮譽。近幾年的努力,讓慕名而來的客人可湖中沖浪,可林中漫步,可村內休閑,可寺內觀賞,可憑吊懷古。
江淹(444~505)—南朝才子,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學家,濟陽考城(今河南民權)人,故里在今民權縣程莊鎮(zhèn)江集村。
江淹突出的文學成就表現(xiàn)在他的辭賦方面,他是南朝辭賦大家,與鮑照并稱。南朝辭賦發(fā)展到“江、鮑”,似乎達到了頂峰。江淹的《恨賦》、《別賦》與鮑照的《蕪城賦》、《舞鶴賦》可說是南朝辭賦的絕唱。
江淹又是南朝駢文大家,是南朝駢文中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與鮑照、劉峻、徐陵齊名。最為知名的當數(shù)他在獄中寫給劉景素的《詣建平王書》,文章辭氣激揚,不卑不亢,真情實感流注于字里行間。建平王劉景素看了江淹的這篇上書后,深受感動,立即釋放了他。另外,江淹的《報袁叔明書》、《與交友論隱書》等,均為當時名篇。
江淹的詩作成就雖不及他的辭賦和駢文,但也不乏優(yōu)秀之作,其特點是意趣深遠,在齊梁諸家中尤為突出。善于擬古是江淹詩歌方面的突出特色,面貌酷似,幾可亂真。南朝文學批評家鐘嶸在《詩品》中就說江淹“善于摹擬”。江淹努力學習古人的作品,確使他擺脫了一些綺麗之風,寫出了不少在流麗中帶有峭拔蒼勁之氣的詩篇。
在江淹詩歌中,有一部分為樂府歌辭。江淹的樂府歌辭在南朝中雖不能技壓群雄,也算得是上乘之作。
中年以后,江淹官運亨通,官運的高峰卻造就了他創(chuàng)作上的低潮,富貴安逸的環(huán)境,使他才思減退,到齊武帝永明后期,他就很少有傳世之作,故有“江郎才盡”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