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金字塔和達芬奇蒙娜麗莎有什么共同之處?它們都是使用黃金比例進行設計的。不管是建筑設計還是繪畫,它們都是屬于藝術的一種,所以黃金比例也同樣適用于攝影構圖中。很多優(yōu)秀的攝影作品都會使用黃金比例的構圖方法進行拍攝,因為這種構圖的方法更加的符合人們的視覺習慣,讓觀眾清楚地知道你的作品中所要表達的內容。
我們的人物面部和身體也在遵循著黃金比例的原則。
實際上,我們的大腦很難接受使用了黃金比例的圖像或者對象,但它視乎有一種潛意識的吸引力,對黃金比例的一些微小的調整,都會對我們的大腦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
自從人們發(fā)現(xiàn)黃金比例以來,藝術家們一直使用這個它進行繪畫、建筑設計和攝影構圖,貝多芬在他著名的第五部交響曲中也使用了它。用黃金比例的構圖比較嚴謹,是人們視覺的最佳狀態(tài),所以稱為“黃金”,那么它是多少呢?
為了解釋黃金比例,我們使用一條線,將線條分成兩個部分。
線被分成兩個部分“a”和“b”,使得較大部分(a)與較小部分(b)的比率等于整個長度(a b)與較大部分(a)的比率 。公式:a / b =(a b)/ a。這個公式的結果是一個無理數(shù),通常被稱為'黃金比例'或phi。黃金比例phi約等于1.618。
為了更直觀的理解,我們以分數(shù)表示,就是如下公式,黃金比例大約是5/8:
你可能會問,黃金比例不是1.628嗎?怎么變成0.618了,其實它們就是倒數(shù)的關系,這里用5/8,是為了我們以后更好的構圖需要。好了,現(xiàn)在我們用分數(shù)表示這種比例關系,如下:
將一條線分成3/8和5/8兩個線段,它們中間的點就是黃金分割點,也是我們在構圖是,將要表達的主體放置的興趣點。在一張照片中,它們看起來是這樣的。
我們如果使用黃金比例的方法來構圖,可以像上面圖片所示的一樣,將主體放在畫面中的橫豎四條線上或者1、2、3、4這四個焦點上,這也叫黃金分割法構圖。
它區(qū)別與三分法構圖,三分法構圖只是將畫面三等分成6個相等的部分,也可以說三分法構圖是黃金分割法的簡易版本。那么我們應該如何使用呢?
如果你使用的是手機,那么很方便,我們可以直接在畫面中看見這些網(wǎng)格,然后按照上面的規(guī)則拍照即可。以華為手機為例,打開相機,從右向左滑動屏幕,然后在參考線選項中選擇黃金比例即可。
如果你是使用相機進行拍攝,可以線用三分法構圖拍攝,然后在后期通過裁剪得到。首先將圖片導入到LR中后,選擇修改照片,然后選擇裁剪工具,按鍵盤上的O鍵,來切換構圖模式即可。
這張方法叫黃金三角形,與上面說的黃金分割法類似,它的原理就是將畫面劃分成三個三角形,然后將被攝主體放在較大的三角形之中,那么這樣構圖會看起來會非常和諧。
如果畫面中包含多個主體,可以使用這種構圖方式,多用于風景攝影中。
使用方法與黃金分割法類似,后期通過按O鍵,切換構圖方式在裁剪,在手機中目前還未見過有這種的參考線。
第三種應用黃金比例的方法是斐波那契螺旋。它是根據(jù)斐波那契數(shù)列畫出來的螺旋曲線,是自然界中最完美的黃金比例。它將一個矩形按照黃金比例進行切割,切割成不同的小矩形,如下圖:
理論上來說,它可以分成無限多的小矩形,之后我們沿著每個矩形的對角線的切點繪制切割曲線,最終會得到斐波那契螺旋。
在攝影中,使用斐波那契螺旋構圖拍攝照片的最基本原則是將主體放置在螺旋的中心,其他的次要主體放置在螺旋外圍的引導線上。說著簡單,但實際使用是,卻沒有那么容易。我們在使用單反或者無反時,相機內沒有斐波那契螺旋參考線,所以我們只能前期依靠自己“攝影之眼”大概拍攝一下,然后在后期進行裁剪,具體方法和上面黃金分割法一樣,也是在LR中,切換到帶有斐波那契螺旋參考線后,然后裁剪圖片。
如果使用手機,那就會方便很多,以華為手機為例,打開相機,從右向左滑動屏幕,然后在參考線選項中選擇左螺旋或者右螺旋,就可輕松的使用這種黃金構圖方式了。
下面是使用黃金比例拍攝的作品示例,供欣賞學習。
最后獻上著名攝影師埃里克.德.梅爾說過的一句話“構圖是優(yōu)秀攝影作品的一個不可或缺的要素,沒有了構圖,攝影這門藝術將毫無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