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茨比深切地體會到財富怎樣幫助人們擁有和保存青春與神秘,體會到一套套服裝怎樣使人保持清新靚麗,體會到財富怎樣使黛西像白銀一樣熠熠發(fā)光,安然高踞于窮苦人激烈的的生存斗爭之上。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蓋茨比》
沒有人喜歡聽批評,如果他說喜歡,那他撒謊。其中對別人生理、人品、家庭、工作價值、精神層面的批評,是直擊核心的批評。如果不是故意友盡,還是不要瞎說的好。比如我有個朋友,跟我說了好幾次:感覺你的工作沒什么價值啊,凈寫那些玩意兒有什么用,咋還不轉行?所以,我們已經(jīng)一年多沒聯(lián)系了。
我承認教育一定要拼爹的。首先是拼爹的智力,然后是拼爹的老婆的智力。因為成功一定是拼智力,而不是拼努力的。為什么?道理很簡單,人人都可以努力,但并不是人人都有智力。所以教育的第一步是找對伴侶,讀書上學什么都是次要的。第一步錯了,以后再怎么做都很難挽救的。
不要總問如何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要多問可以為自己想要的東西做什么。
稱贊別人的話要具體。稱贊別人的時候,不要只是說:你很漂亮!你很賢惠!你好厲害??!你真有禮貌!相比敷衍地夸一句就過了,稱贊具體的細節(jié)會更加讓人感覺到真誠和舒服。比如,稱贊同事的能力,你可以說:“你在PPT方面的真的很厲害,畫面精致,邏輯清晰,每個細節(jié)都顧慮到了,以后我有問題的時候能向你請教嗎?”越是具體,越是把贊美的話落實到行動里,越會讓人愉悅。
有人說,閱讀是提高人認知水平最快途徑。其實更準確的說,功利性閱讀是提高人認知水平的最快途徑。因為很多書讀了也沒有共鳴,沒有興趣,最后只記住了幾個八卦,對提高認知水平?jīng)]什么幫助。所謂功利性閱讀,不僅僅是讀對當下有用的書籍,更重要的是讀在當下階段剛剛開始有共鳴、能讀懂了,且有助于指引自己未來方向的書籍。所以閱讀的選擇可以往前看,看看大自己10歲的人在讀什么。比如20歲的朋友學30歲的人讀專業(yè)讀前沿;30歲的朋友學40歲的讀歷史讀政治;40歲的朋友學40歲的人讀佛讀道。當然這是對普通人而方,天生有興趣有悟性的人不在此列。
《紅樓夢》里探春這段話同樣適用于大企業(yè):可知咱們這樣的大族人家,若被人從外頭殺來,一時是殺不死的。古人說'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必須先從家里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涂地。
年輕人不愿意進工廠。有學歷的,考公考編進大廠,再不濟私企文員。沒學歷的,一部分在快遞,外賣,中介,某滴,某拉。另外一部分在做自媒體,直播,帶貨,當網(wǎng)紅,還有的拿父母錢開奶茶店服裝店。
沒有錢,沒有社會地位,沒有文化,人很難掌握自己的命運。
——王小波
從心態(tài)上來說,四十歲確實是個坎,過了提拔期,知道了喝酒加深感情那是扯淡,加班提拔更是縹緲,不再想透支自己身體,于是回歸家庭,回歸生活,重心更多放在孩子和身體健康上了。
人生是一場排位賽。你的綜合實力排在哪,你父母把你帶入了哪個梯隊,你就會過著相應的日子。千變?nèi)f變,本質其實從來沒變過。逃避不是辦法。讓別人降低標準也不是辦法??傆腥艘ヂ毿#傆腥艘グ岽u,總有人會考進清華,總有人會住進大平層。不要總想著逃避,后退,抱怨,多努力往前吧。
曾有人跟作家李尙龍說:“我參加了不少社交,朋友也不少,但直到今天,很多事情都無人幫助我,很難過?!崩顚垎査骸吧缃粓錾?,別人一般怎么介紹你?”她說:“我的朋友,小白。”李尙龍說:“一般怎么介紹那些優(yōu)秀的人?”她說:“獨立撰搞人、主播、導演、教授……”
所以,如果你自己不強大,很多社交其實沒有什么用。如果不能給別人創(chuàng)造價值或者潛在價值,別人明知道你想在人家身上找機會,為什么要認識你。
高考確實是內(nèi)卷,因為高考是以試卷為尺度的,大家為了讓孩子上大學,必須刷題,而不是什么素質教育之類的,刷題是以犧牲課余時間和娛樂為前提的,高考倒推中考,中考倒推一直到幼兒園和學前教育,最后兩歲的小孩被父母到處拉著上早教,上培訓班,所有的孩子都沒有了快樂,父母也沒有了快樂,他們被迫大量時間拉著孩子到處跑,陪著孩子寫作業(yè)……這就是內(nèi)卷啊,越卷越痛苦,幾億人深陷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