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能在天上飛的動物來說,越大的體型帶來越大的負荷,并且還有負面影響,比如較大的飛行動物,它的骨頭必定很脆弱,由于大多是中空的,所以易斷裂,也正是因為此,很難形成化石,當時的翼龍就是這么回事,它們體型很大,但是沒辦法骨頭很脆弱,最后也滅絕了,而且形成的化石數(shù)量很少。阿根廷巨鷹也沒有逃脫得了這個命運,它們也滅絕了,化石存留量也非常少。
阿根廷巨鷹,雙翼展開平均7米,體重70-150公斤,如同小型飛機一般。巨大的體重帶來的是飛行上的困難,它們的飛行特點與風(fēng)神翼龍極其相似,都是因為巨大的體型以及骨骼方面的脆弱,它們都具有一個飛行技能,那就是滑翔,非常善于利用上升氣流,這會給它們的飛行帶來極大便利。
風(fēng)神翼龍與阿根廷巨鷹都是因為體型太大,無法從平地直接起飛,它們需要有一個具有一定高度的起飛場地。
可以看到,時至今日,天空中的鳥兒們的體型都很小,有的只有巴掌大,這就說明了一個道理,飛行動物的演化逐漸趨向于小型化了。當然了,這與氣候的變化也分不開關(guān)系。
這是肯定不行的,想都不用想。獅子的體重并不輕,一只成年獅子的體重起碼相當于兩只阿根廷巨鷹的體重或更多,阿根廷巨鷹在飛行時尚且需要善加利用上升氣流來滑翔,更不用說掠地飛行時還得抓住一個體重是自己2倍以上的獅子了。
實際上,阿根廷巨鷹只能捕食15公斤左右的獵物,再大一點,恐怕自己都飛不起來了,說不定還會撞在地面上。
如果它敢招惹獅子,會被獅子反殺,貓科動物是極具敏捷性的動物,而且招惹的還是貓科動物中極具殺傷力的獅子,僅次于老虎的實力。
說到這里,回過頭來再一想,阿根廷巨鷹的生活年代大約是600萬年以前,有一部分人認為這種生物一直生活到25萬年以前,但尚未考證。而獅子呢,第一只真正意義上的獅子出現(xiàn)于60萬年以前,所以,有可能它們在生存年代上根本沒有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