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煩惱都是因有求才產(chǎn)生,無疑,求不得是人生八苦之一,比如求財色名利,求青春美貌,求人理解,求人幫助等等,心中有求,卻求而不得很苦,所以修行人喜歡談無求,我也常常見到一種人,他總愛說自己啥也不求了,好像已經(jīng)解脫了一樣,可是我想在這拋出個問題,假如你做到無求了,啥也不想不求了,不要了,可在這個時候,別人對你有求怎么辦?
比如在一份情感關(guān)系里,或許其中一個人可以做到“無求”,不問他要什么,但兩個人全都做到,卻很難了,你自己雖然無求,不問人要什么,但別人總對你有求,怎么辦?她總想將她的意志加到你身上,怎么辦?
你的丈夫妻子覺得你生活方式不好,覺得你邋遢,不會說話,不理解她,不夠高富帥,沒有錢,然后樣樣都要求你呢,她覺得你這樣那樣……你不要求對方,對方卻要求你,這世上常常有這種情況,你不想欺負(fù)人,人卻常常想欺你,你從來不對世界,人生,社會,父母家庭有要求,但這世界人生,社會,父母等等,大家都在要求和期待你,怎么辦?
即便是一個無求人,恐怕也受不了這一點(diǎn),他遇到這種情況,他只想跑。
如果解決不了這個問題,這個無求人就是比總是要求的人,狀況要好點(diǎn),但并不算是修行好,因?yàn)樗臒o求,并不是真的無求,只是知道求而不得,知道求不來,只好放棄了,算拉倒罷了,又或是自身滿足不了對方,所以想要逃避罷了。
我說這種人的無求,并不是真正的無求是有充足理由的,比如,他想求不要控制綁架,求不要挑刺,求不要打擾,不想負(fù)擔(dān)某些責(zé)任,不要給他壓力,乃至有些人實(shí)在受不了了,就哭叫喊著就求放過,挖,的確挺慘,電視里都常常見到這種崩潰的兄弟。
這是不是他內(nèi)心的聲音呢?又算不算有求呢。
有同等經(jīng)歷的人,肯定會心有戚戚焉,所以這種無求并不是真的通達(dá)了世事無可求處,也不是真的無欲無求,要成仙成佛了,只是求而不得,所以逃避,只是太過無奈,所以低頭,只是沒有辦法,不得不放棄,無奈之下的自我保護(hù),其實(shí)很可憐的。
真正的無求是不苦的,他們之所以苦,是因在他們的意識中,智慧察覺不到的地方,要求的東西還很多,所以才會有苦惱和崩潰。
世上這類人很多,他們在可憐和絕望過后,會懂得世事要成就是不容易的,所以放棄了很多要求,就以為自己無求了,但其實(shí)這只是錯覺。
我們要分清楚這個狀況,一是不要以為這種狀態(tài),是修行好,是自己修行進(jìn)步了,這是大誤會,這只是所有世人受打擊多了,又不明白道理的時候,都會出現(xiàn)的通常情況。
二是不要自己出現(xiàn)了這種狀態(tài),就沉浸在里面啥也不想了,許多成年人就是終生都會沉浸在這個階段里出不來了,一輩子都是下氣哀怨,這樣不對不好,對自己身體和心靈都會有傷害。
要破這種狀態(tài)其實(shí)并不難,轉(zhuǎn)換個思路,馬上就會好了。
世間一切事,都是必然會發(fā)生的,是逃避不了了的,從小到大,只要我們活在這俗世上,不管在哪里,任何時刻,我們都活在世速人的期待里,從出生,爸媽就在期待著我們的降臨,含辛茹苦的照顧我們,然后呢?肯定是望子成龍,盼女成鳳了,這就是一種期待,只是那時候我們還小,感受不到這些壓力,所以仍然天真爛漫,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的活的很快樂。
在大點(diǎn),我們上學(xué)了,老師對我們有期待,家人對我們有期待,同學(xué)們甚至也是,他總是期待我們學(xué)的好或者不好,對不,都是一樣的,這些東西,在我們不知不覺的時候,就會給我們帶來壓力,在大點(diǎn),我們面臨結(jié)婚,娶妻嫁人,然后養(yǎng)孩子……我們就需要面對丈夫妻子對我們的期待,孩子對我們的期待。
在工作上也是一樣,領(lǐng)導(dǎo)在期待我們什么,同事也在期待我們什么,所以,期待,綁架,控制,要求,無形中存在于任何一種關(guān)系和角落里,它們有時或來的比較強(qiáng)烈,有時或來的比較克制,但總是存在的。
乃至到了佛法里,眾生對佛菩薩的期待,就是無時不刻,無時不在,翹首以盼,如饑似渴,對師父的期待,對同修的期待,乃至我們長大之后,轉(zhuǎn)換了身份,我們做了父母,會對自己的孩子,有同樣的期待,對自己的下屬,對自己的父母……
這是多么正常的一個事情,逃避什么呢。
我們要清楚的知道,因?yàn)槲覀兓钤谶@世上,我們對人有用,所以世人才會期待我們,父母會期待我們,因?yàn)槲覀儗Ω改负苤匾?,意義重大,孩子會期待我們,也是一樣,學(xué)生會期待我們,老婆會期待我們,都是因?yàn)槲覀儗λ麄兒苤匾?,甚至重要到離不開的程度。
我們的存在對他們還有意義。
所以他們才需要我們,就這么簡單,想想什么樣的人,我們可以對他毫無期待呢,扶不上墻的爛泥,知道它毫無用處了,所以一點(diǎn)也不期待它了。
路邊的乞丐,地上的土坷垃,灰塵,一個廢人爛人,重度吸毒人,一個愚頑至極的人,我們面對這類毫無希望的人,這時候才會毫無期待。
世界是多么公平,能者多勞,因?yàn)槲覀冞€有用,所以大家才會用我們,這不該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嗎,但幸福的同時,就是需要勞動,需要起來做了,就是這么正常的事情。
不能者就不多勞了,大家所有人都不用不期待不理會你了,這時候你會很幸福嗎?如果能,這還勉強(qiáng)算有點(diǎn)修行,因?yàn)槌姓J(rèn)了自己的無能嘛,那你徹底躺平也還行。
可是在這時候,要是還羨慕人家的有用,人家的光彩,人家的到處露面,那就不能算修行了,用你了,你嫌累了,不用你了,你覺得冷落你了,一股子少爺小姐脾氣,你看多難伺候。
所以真正的無求,并不是自己財色名利啥的不求了,對人不做要求了,啥也不想要了,而是要不怕別人對自己有求,是積極努力,隨緣盡份的做事,養(yǎng)家,養(yǎng)孩子,養(yǎng)眾生,積極快樂的去做,為什么呢,這就是我們的責(zé)任,這就是我們活著的意義,我們來到這世上,就對很多很多人有意義啊,不盡份怎么能行呢,我們是那么重要的一個人,不需要別人告訴我們,我們自己就應(yīng)該感悟到的,否則別人要求我們做什么?
被人當(dāng)成一塊爛泥的滋味會好嗎?
所以這個問題,根本不需要多想,只需要去做就對了,不必執(zhí)著什么結(jié)果,只是做著就行了,盡心盡力,做到哪算哪就好。
許多事做不到的時候,也沒關(guān)系,人力有時而窮,每個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沒人例外,這有什么所謂呢,就跟人說抱歉就好了,力不能及,只好不做了,也相應(yīng)的不要那些做了之后的果報了,很公平嘛。
這時候也好教導(dǎo)一下別人,我已經(jīng)為您做了許多,許多結(jié)果如果你想要,你可以自己去做,不什么都期待別人為你來完成,假如你都做不到的話,就還是體諒一下我們比較好,看,我們又反面的對人起了一下教導(dǎo)的作用,告訴了別人一個真理,凡事要靠自己,每個人能力都有限,對方和我們都是人,有其局限。
所以這是多么理直氣壯的道理,為什么不可以拒絕呢?為什么怕呢,在乎什么,怕人看扁呀,扁就扁了唄,當(dāng)我們知道自己已經(jīng)很盡職盡責(zé)的時候,那就隨便人怎么看了,難道是還求名呀,不是不求了嗎?
難道之前說的無求啥的,只是自我麻痹?其實(shí)在察覺不到的執(zhí)念里要求的還很多?
就這樣,我們也沒有被別人控制綁架,就從這種狀況中解脫了出來,并且還對別人起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啟發(fā)作用,別人也需要成長獨(dú)立嘛,也要學(xué)會成全幫助人,并在適合的時候拒絕嘛。
看,我們活在世上,真的那么有用,隨時隨地,無時不刻的在對人有用著,隨時都在用正面或反面的方式,在教導(dǎo)著人走向正面,只要我們做對了,那么正面的做是對的,反面做也是對的,都是在幫助人,有什么問題呢?這時候,我們就真的對人無求了,我們只是如法而行,如是做著罷了。
問題就這樣解決了,真正的無求就是無所謂求不求,只是如法而行的做事罷了,有求不求的概念,都是因?yàn)橹谝粋€“能得所得的”相上罷了。
所以一個真正無求的人,他某種程度上,已經(jīng)超越了這樣一個能得所得的概念,無所謂求或不求的,他的生活就可以很坦然,由于內(nèi)心通達(dá)富足,所以不必去外面求什么,也不怕人對他求什么,他總能隨方就圓的將事情一一化解,帶給人家正面的幫助。
因?yàn)闊o求,所以無懼,所以他們就活的很坦然,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如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