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基本功 靜物攝影自習課
寒冷的冬季或者連日的陰雨都會讓室外的拍攝題材明顯減少。這時,很多影友會選擇室內小成本的靜物拍攝練習,無論在家中還是附近的博物館,都可以成為大展拳腳的攝影棚。從更高的角度講,靜物攝影也是初探商業(yè)攝影的門徑,例如雜志、網(wǎng)店等都需要靜物照片進行產(chǎn)品展示。接下來,我們將介紹如何發(fā)揮創(chuàng)意進行靜物攝影,并且自己也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尋找拍攝素材。
拍攝素材從生活中來
靜物攝影在選擇題材方面有廣闊的天地,我們可以隨心所欲地處理這些對象,因為被攝物體是無生命的,可以任憑擺布和多角度移動,以滿足創(chuàng)作意圖。靜物攝影可以讓攝影師進一步體會藝術視覺的深化過程。當一些平淡無奇的物體被拍成引人入勝的照片時,也就是深入學習體會畫面語言的過程。
靜物攝影可以說是一個閉門修行的過程,例如這里拍攝的啫喱膏與氣泡的照片,攝影師借助了家中常用的照明燈光和透明塑料板,將生活中平淡無奇的靜物融入抽象的造型美感進行表現(xiàn)。
泡沫是生活中最常見的靜物,制造泡沫的方法非常簡單,其中洗潔精泡沫的形態(tài)和質感較好,維持形態(tài)的時間也比較長。泡沫的制作方法是:最好使用透明玻璃容器,將洗潔精放入,插入常用的塑料吸管,并加入少量的水沒過吸管,之后向吸管中吹氣,就可以產(chǎn)生大量的泡沫。泡沫的最大特點是透光和彩虹色,拍攝透明泡沫時,要善于利用反射,使之產(chǎn)生強烈的“高光”反光,形狀則利用光的折射來達到預期效果。
拍攝黑暗中的燈飾照片,可以通過明暗對比關系增強畫面的表現(xiàn)力。這里,將變色彩燈虛實結合地表現(xiàn),并利用黑色背景映襯,更是增添了迷幻的色彩。由于背景與燈花的光比較大,相機可能會認為拍攝場景過于黑暗,直接拍攝會導致照片曝光過度,因此使用點測光模式拍攝,或在自動測光基礎上降低曝光補償拍攝即可。
在去一些藝術品展,或者別致的商店和餐館時,經(jīng)??梢钥吹綁Ρ谏蠎覓斓乃囆g品或裝飾品。例如這里的牛頭骨,他屬于非常典型的吸光物體,其最大特點是在光線投射下會形成完整的明暗層次。攝影師通過的是屋頂?shù)纳錈粽彰髋臄z,利用在牛角下自然投射出的陰影,同時利用隨身攜帶的鑰匙鏈手電,對頭骨正面進行補光。
手表是常見的日用品和裝飾品,它較為小巧,而且式樣和種類較多,可以作為靜物習作的拍攝題材。由于手表和首飾通常較小,使用的器材應從微距攝影的角度來考慮。鏡頭一般選用中、長焦鏡頭或微距鏡頭,也可以使用有微距功能的變焦鏡頭(可以查看鏡頭上有無Micro字樣)。拍攝時可以采取控制光域的方法,將手表部分區(qū)域光照稍亮,而以外的區(qū)域光照稍暗。在家中可以借助黑布或者黑色不反光的衣服作為背景,在測光時使用點測光功能進行配合。
靜物攝影雖然不像風光攝影的拍攝題材那么廣泛,但是微觀世界中一樣蘊含了精彩與智慧,我們可以將攝影構圖的技巧充分應用到其中。例如,在拍攝時可以適當營造縱深感。縱深是攝影中線性透視的一種形式,試想在路邊有一排同樣的樹,沿公路由近致遠看去,會看到熟悉的匯聚效果,樹在人們的眼中表現(xiàn)為由大逐漸變小的效果,這就是收縮透視,這種現(xiàn)象主要出現(xiàn)在位于不同距離的眾多同樣或者相似的物體中。同理,利用這些透視特點,拍攝時在場景中選擇適當?shù)慕嵌群臀恢?,能幫助靜物照片建立透視感。
通常,利用景深的三要素,使用長焦鏡頭、開大光圈、湊近主體拍攝,讓背景距離主體盡量遠,背景的虛化效果就會更加強烈。如果通過微距鏡頭拍攝,那么對焦距離可以變得很近,背景虛化效果也會更加強烈。這張戲劇人偶照片在拍攝時不僅利用景深虛化,還遵從了觀賞者的閱讀習慣,構圖時將主體安排在畫面左側。
在拍攝古玩城中的攤位時,攝影師看到很多仿古的雕塑,最顯眼的就是紅臉關公的雕塑受光強烈,在眾多做舊的銅雕和泥雕中突出出來,形成了色彩與影調的對比關系。這張照片中就是利用一種失衡的對比關系,因為暗淡的雕塑的眾勢與單薄的關公雕塑形成了多與少的對比,也因此會讓照片的觀賞者更加關注拍攝主體。
靜物照片中背景虛化的效果最為常見,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場景選擇和拍攝角度變化,讓虛化的景物出現(xiàn)在景物之前,或是前后都有,從而使構圖能有更多變化。拍攝前景的虛化效果時,與背景虛化恰好相反,首先離被拍攝靜物有一定距離,讓前景盡量貼近鏡頭前端,這樣才能獲得較好的前景虛化效果。
以紅布上的像章拍攝為例構圖時,如果從正面構圖,每個像章都會大小相等,就會形成漫散式布局,畫面會顯得松散。從側面構圖,不僅會形成淺景深和縱深效果,畫面也會變得緊湊有力。
攝影師選擇從側面進行取景拍攝竹簡,使用長焦鏡頭開大光圈,將相機設置為右側點對焦,通過大光圈將前景和背景中畫面虛化,以形成由近至遠的縱深效果。
這里,攝影師以籃球場中的獎杯為拍攝主體,通過半按相機快門對焦,并將焦點鎖定在獎杯上,通過移動鏡頭變換拍攝角度(注意不能改變與對焦物體的距離,否則焦點就會偏離被攝體),將灌籃造型的獎杯與賽場上真是的籃球筐相結合,讓畫面產(chǎn)生內在的關聯(lián)。
對于靜物攝影中的光線,可以靈活進行控制,不必拘泥與書本上的知識。有些時候,拍攝主體處于順光照明,那么將機位移動到主體側面,就可以拍攝到側光照射的效果。同樣,如果拍攝主體處于逆光狀態(tài)時,可以在自動測光的基礎上增加曝光補償設置,提高整張照片的曝光值,從而讓主體正面的細節(jié)得以顯現(xiàn)。
在博物館拍攝這張靜物照片時,攝影師在設置曝光補償時故意留有余地,讓雕塑正面稍顯曝光不足來增添道人的神秘氣氛,這也是黑色系和底光照射所帶來的綜合作用。在增加曝光補償后,雕塑背景中的亮光也被加強,攝影師通過淺景深將其虛化,并且在構圖時故意將亮光安排在雕塑的背后,這樣既可以行程縱身視覺效果,又可以繼續(xù)強化道人雕塑的神秘感。
在博物館拍攝金色雕塑時,攝影師沒有從正面拍攝完整的畫面,而是從側面,利用側光進行拍攝。同時利用前景中虛化的雕塑增加朦朧感。這里的側光是來自雕塑左側光線,與相機成90度左右的水平角度。這種光線能產(chǎn)生明顯的強烈對比,表面結構十分明顯,每一個細小的隆起處都產(chǎn)生明顯的影子。
數(shù)碼單反相機的感光原件,只可以識別有限的從亮到暗的亮度范圍。因此,在拍攝時可以通過在大光比的環(huán)境中只強調高光或者暗部,來隱藏另一部分的畫面內容,起到突出主體和弱化背景的作用。例如這里對白色的兔爺正確曝光時,黑色的背景就會自然被弱化。
在拍攝這張四面佛石雕時,攝影師利用頂光照明的特點,將浮雕的佛祖拍攝得若隱若現(xiàn),整個身子似乎在黑暗中漂浮。曝光時,使用點測光模式或者局部測光模式,針對佛像面部測光,并根據(jù)曝光值拍攝。
點光源往往用于突出或提亮局部使用,在這張照片中,攝影師就借助射燈,將裝飾的金屬花籃照亮,并將其中的紅白裝飾紗花穿透照射,形成了整個畫面中最搶眼的興趣點。拍攝時首先要把握光源的位置,避免光源直射入鏡頭,造成照片不清晰。
攝影師在拍攝飛機模型時,采用側逆光照明,并且調整臺燈的遠近位置來改變光的軟硬度。拍攝時要控制好拍攝的曝光,一切相機的曝光設置也要為燈下的主體服務,這里也就是盡量表現(xiàn)飛機的暗調效果。通過測算,攝影師在曝光時降低了3擋曝光補償,保證主體的過度效果。
在拍攝靜物時,不僅可以針對被攝體的質感和外型進行細致的描述,還可以發(fā)揮想象力,為其創(chuàng)造一個拍攝環(huán)境,就像戰(zhàn)場指揮所中的沙盤一樣。拍攝時利用技巧稍加修飾,甚至可以產(chǎn)生以假亂真的效果。
在拍攝這種運動的火車模型照片時,使用自動對焦模式就會產(chǎn)生一些問題。由于火車不斷運動,當對焦點對準火車頭時,按下快門的一刻,火車已經(jīng)開走,焦點就會處于火車的車廂上。因此,可以使用連續(xù)自動對焦模式進行拍攝,在相機的菜單中可以找到這個設置。這種模式常用于運動攝影中,只要保持快門按鈕半按狀態(tài),相機就會連續(xù)不斷地對準被攝體進行對焦,實時保持清晰。
拍攝時開動的火車模型時,先從取景框中觀察模型火車的位置,然后根據(jù)火車行進行進的方向,相應轉動相機進行追隨,待到相機與火車同步移動到適當時機時,及時觸發(fā)快門拍攝。在拍攝時不要使用太高的快門速度,一般可用1/60秒,如果配合三腳架也可用1/30秒或1/15秒。
在數(shù)碼單反相機中可以設置閃光燈的前簾同步和后簾同步,它們是慢速同步的兩個形式。以這張賽車模型照片為例,拍攝過程基本是這樣:后簾同步開啟時按下快門拍攝,快門開啟,通過慢門長時間曝光拉出一串運動的影像,最后閃光燈開啟,將主體定格,最后的定影很清楚,在車后拖出一串影子,這種特殊效果常用于表現(xiàn)運動的畫面。
拍攝美國大兵全副武裝的模型時,可以將相機設置為單色模式,在呈現(xiàn)懷舊感的同時,利用大光圈虛化掉真實的背景,產(chǎn)生以假亂真的效果。
在拍攝模型水陸兩棲戰(zhàn)車時,盡量降低拍攝角度,并利用來自側后方的直射光源進行渲染,掩蓋部分正面的細節(jié),讓畫面顯得更加真實生動。
總結:
在拍攝靜物題材時,可以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對靜物擺布和光線造型,同時要要善于分析物體本身的質感,以及照片中想要表達的情緒,在對光線和拍攝角度做出判斷。最初,我們可以選擇單色的背景進行主體拍攝練習,之后慢慢將靜物融入到各種背景中,進行進行訓練,從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攝影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