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陜西琳瑯滿目的小吃中,“鍋盔”是陜西的一大特色,連陜西八大怪都收錄了呢。“鍋盔像鍋蓋”,這精辟總結(jié)的五個字,讓人一聽就知道鍋盔的樣子了。不僅如此,差不多也知道它為什么叫鍋盔了吧?
可是說起鍋盔的來歷,還跟幾位歷史上的大名人有關(guān)呢。
一種說法跟諸葛亮有關(guān),話說當(dāng)年諸葛孔明初出茅廬,火燒博望坡后,為了幫關(guān)羽穩(wěn)定軍心,于是就發(fā)明了這么個東西;
另一種與李治和武則天有關(guān),據(jù)說當(dāng)年修乾陵時候,因服役的工匠人數(shù)很多,往往為吃飯而耽誤施工進程,于是士兵們就把面團放進頭盔里,把頭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了餅,這種餅,因為形狀和頭盔頗似,且是以“盔”為鍋制成,所以就被成為“鍋盔”。
這兩種說法,不管是瞎編也好,還是確有其事也好,都說明了鍋盔具有悠久的歷史,是陜西的老祖先一輩輩傳下來的。我的這種做法,也是我媽媽“傳”給我的,不過,恐怕和當(dāng)年的鍋盔做法早已經(jīng)不大一樣了。
面粉500g、干酵母7.5g(1.5茶匙)、五香粉1/4茶匙、鹽1茶匙稍多、芝麻1大匙、溫水300ml。
1、將干酵母與溫水(約40度)攪拌均勻,靜置十分鐘;
2、用酵母水和面,加上五香粉、鹽揉勻放置在溫暖出進行發(fā)酵(溫度30度左右);
3、大約2小時后,面團發(fā)至兩倍大,加芝麻揉至光滑;
4、揉好的面團搟成一個比平底鍋稍小的圓餅;
5、平底鍋中刷上一層薄油,大火燒熱平底鍋,將面餅放入鍋中,火調(diào)至最?。?/p>
6、為了防止面餅膨脹,用筷子在面餅上扎幾個眼;
7、蓋上鍋蓋,烙至兩面金黃,用筷子扎眼可順利干凈抽出即可。
8、烙好的鍋盔切塊,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夾上各種菜或者辣椒醬來吃。
1、干酵母的用量在5克-10克之間,根據(jù)季節(jié)、溫度還有酵母存放時間的長短可以增減用量。如果酵母買回家放的時間超過一年了,可以適當(dāng)?shù)脑黾右幌掠昧?。冬季或者溫度低的時候,也需要適當(dāng)增加用量。
2、發(fā)酵的時間也是根據(jù)季節(jié)有長有短的,具體判斷方法:面團要大至原來的2倍,撕開后有均勻的蜂窩出現(xiàn)即為發(fā)好;
3、和面用水量與面的軟硬度,喜歡吃餅稍硬一些的,用250ml的水就可以了,如果家里有老人喜歡吃軟一些的,300ml左右的加水量比較合適;
4、水的溫度,水的溫度在35-40°最好,即伸手進去,有微燙的感覺,夏季水溫可以稍低一些;
5、為什么一開始要大火燒鍋?如果冷鍋就將面餅放入,鍋盔的皮就會比較厚,吃起來口感要稍差一些;
6、烙制過程中要注意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