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序
自迷上了戶外爬山后的我,仿佛中了“毒”,只要有閑,總得往山里走走看看。山的博大包容能讓我放空所有煩惱,景的婀娜多姿讓我無限熱愛這世間美好,累并快樂著的感覺更讓我精神舒爽,反而對生活充滿激情。
正是立冬前夕,秋意正濃,色漸斑斕,秋高氣爽好登高,得好好去走走看看。深秋,就像是一杯醇厚的酒,酒里帶著山風(fēng)、松濤和無數(shù)自然美景發(fā)酵釀造的韻味,入口很烈,過喉悠久彌香。
好日子得選個好去處,腦海不禁浮現(xiàn)出前兩年很網(wǎng)紅的一處地方,永嘉陡門村的仙人鏡(洞穴)。陡門是個很靜謐原生態(tài)的一個地方,水清山美、洞多巖奇,有時間還可以走走九龍山古道,穿越空巖山。
雖是非周末,但參與的人也不少:小卒不過河、阮總、阿文、淡淡的櫻花色、小柔、花粉方方、藍(lán)色海洋、晨、吉利雨、冬雨飛揚、老楊、波波、蟹總、靜以修身、太汲、煙花雨、聚沙成塔、幻想的女人。
打卡網(wǎng)紅仙人鏡
2020年11月6日早上六點半,一行18人坐上了老伙計林師傅的中巴,奔赴60多公里外的陡門村。一路上歡歌笑語,車子行駛在楊嶺公路上,四周山色怡人,就像是在穿梭在優(yōu)美的山水畫卷中。
車子直達(dá)陡門村后的百兩巖下。輕裝上山,循跡尋往仙人鏡。上山的路較陡峭,箬葉林也很茂密,但對美景的執(zhí)念,即使汗流浹背,也不在話下。
繞到百兩巖后的山崗埡口,這里是個岔路。站在山崗上,驀然回首,透過高大如刀削的百兩巖,在藍(lán)天白云的映襯下,座座山頭均有重重巉巖如虎般的雄踞著,風(fēng)光無限美。
循跡要右行攀往巖頂。一段六七米高的陡峭巖壁亙于前,下側(cè)是懸崖,一下子嚇住了好多人。幸而壁上懸有前輩驢友布好的扁帶,可借力不少。再加上眾人對于神秘仙人鏡的向往,也紛紛鼓足勇氣攀援。
攀上了這段巖壁,還沒完,前方仍然是一段陡峭曲折的巖坡需要拉樹攀爬。不過比起前面的巖壁,這段路雖有些麻煩,但危險性降低不少,反而讓大伙兒更加興致勃勃的接受挑戰(zhàn)。
穿過一處巖壁下的石隙山洞,又是手腳并用的上坡。前方又出現(xiàn)了一道坎,一處巖壁需要橫切。不過有了前面的練膽,加上這里被人架上了一根樹干可踩腳,互幫互助下,小心翼翼些,倒也一一順利攀爬過去。
繼續(xù)穿越一處荊棘叢間的陡坡,就到了峰頂山脊。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陡門連綿的群山疊嶂一覽無遺。
山
景
東北面的鴨落洞(隘螺洞)所在巖峰虎背熊腰的覆在山巔,甚是巍峨。西北方向,陡門村正處于空巖山下的兩條峽谷交匯轉(zhuǎn)彎處沿溪岸而落,形如弦月。其中山右峽谷是九龍山古道的所在,左側(cè)通往空巖山。而那空巖山直插云霄,絕巔巖峰色白陡峻居高臨下,呈長條形亙坐,宛如一座天空之堡。當(dāng)然,四面的景色不止于此,座座山頭巉巖林立,均是一幅令人向往的風(fēng)景線。
山脊上稍走幾步,右側(cè)孤崖上有一鴨子狀的石峰,頭東尾西,惟妙惟俏的在這山間信步。本想爬上去看個究竟,但考慮集體,只能望“鴨”興嘆了。此時,正對面高聳的山崖中間,一個洞隱隱約約的露了出來,給人高不可攀之感,莫非這就是那傳說中的仙人鏡?可貌似無路可攀??!
帶著疑惑,繼續(xù)前行,岔路口轉(zhuǎn)而向下。越走越心驚,這是下山的節(jié)奏??!仙人鏡,你藏在哪里?
正在我糾結(jié)之時,路過一巖壁孤崖,猛一回頭,右后崖壁上一個巨大的窟窿露出了崢嶸,瞬間醒悟,這里才是我們此行要尋找的仙人鏡了。山窮水盡,柳暗花明啊,心中狂喜,大聲呼喊眾人速來。
這是一處上下兩個洞窟疊加的秘境,下面的洞窟很小,只能容納兩三人蜷縮。上層的洞窟則大得多了,洞深四五米,寬約七八米,高十多米,從深處往外窺探,洞口呈一個立著的鴨蛋形,邊緣形狀圓潤,甚是神奇。洞口左側(cè)有一樹干挺直的樹,遠(yuǎn)處連綿山勢均入鏡面,尤其是那座昂首天外的空巖山正居中心,層次鮮明,畫面如一枚圓鏡子所映照般的奇妙。
據(jù)我查資料所悉,其實這里應(yīng)為仙人洞,傳說中的仙人鏡應(yīng)是在附近的一處巖壁穿洞。但顯然這里的景觀,更像是一枚仙鏡的感覺。自被驢友發(fā)現(xiàn),在坊間傳開了之后,張冠李戴的仙人洞于是變成網(wǎng)紅的仙人鏡了。
洞口壁上有多處巖釘掛片,顯然是很多驢隊在此速降取景后的遺留。我們沒有這些裝備,只能在洞口擺拍留念了。但即使如此,此情此景也讓我們大呼值得了。
要拍全如鏡面般的洞口,需要在最深處攀高取景,還最好是廣角的鏡頭。但最佳取景處的巖壁上供奉著一小尊觀音,不敢驚擾,只能在邊上艱難拿著手機拍攝。此時的天氣稍欠晴朗,白茫茫的,鏡中的遠(yuǎn)山、天空還不夠透徹,有些遺憾啊。
本是準(zhǔn)備打卡一游的。但大自然的奇妙,讓我們忘卻了時間的流逝。特別是女同胞,在如此仙境中能用仙鏡“梳妝”,豈能停下拍攝的節(jié)奏啊,個個似乎都想把這里的一切深深的烙印在腦海里。
當(dāng)我轉(zhuǎn)身離開時,小伙伴們還在那里不停的拍啊拍,似乎都有些不舍。唉,親們,下次有機會再來吧!
原路返回,四周的風(fēng)光依然無限美好,山脊背、陡坡上、箬葉林里,那些不停攢動的身影又讓我拍的停不下來。
如此風(fēng)景,愛了,愛了!
中午的農(nóng)家樂腐敗
坐車回到陡門村,已近中午。
詢問了當(dāng)?shù)卮迕?,得知如此隱秘的村內(nèi)竟然也有農(nóng)家樂,決定先腐敗一餐,犒勞犒勞自己。每一次的爬山,只要中午能夠有地方腐敗腐敗,伙伴們都是極為興奮的。
這是一家在溪邊村屋角落中的一處很隱秘的農(nóng)家樂,沒人帶路真的很難找。由于沒有提前預(yù)約,東家也沒準(zhǔn)備菜,只能叫老板根據(jù)家中食材情況配菜。
菜的數(shù)量雖然不多,但量卻不少,都是些筍干、豆腐、田魚、腌豬肉等山珍土菜,純天然的綠色食物,倒叫我們胃口大開。一瓶店家自制的蒜頭釀醋,也讓大伙大呼新奇。
更為重要的是就餐環(huán)境,雖然農(nóng)家樂只是居家房屋改作而成,裝潢極為樸素,但他家的院子卻讓久居城市鋼筋混凝土森林的我們無限的羨慕和感慨。小小的只能擺上兩桌子的院子四周,滿滿當(dāng)當(dāng)?shù)亩际歉鞣N綠植、多肉,多肉養(yǎng)的極好,每一種均是爆盆。仰望頭頂上,藤蔓纏繞,綠意盎然,藤蔓間垂掛著數(shù)不盡數(shù)鮮嫩尚未成熟的百香果,極為誘人。
店老板顯然是一位懂生活、愛生活的人啊,樸素中透露著對生活的無限追求,讓在院子里就餐的我們極為感慨。
穿越靜謐空巖山
餐后,已是中午十二點半。酒足飯飽,渾身懶洋洋的,有些不想動了。
感覺大伙兒的體能儲備不夠,而且穿越空巖山的時間也不允許走個環(huán)線,決定改變計劃,直接從陡門村上山,穿越空巖山到潘垟村,舍棄九龍山古道這一段約5.5公里的路程。
穿過村子,從空巖山西南側(cè)的峽谷進(jìn)山。
山
路
開始一段上山路都是古道,村舍儼然,田園阡陌縱橫,倒是走得極為愜意。走走拍拍,就當(dāng)消食了,也有興致選處景色頗佳的地方拍個集體照。但在過了干涸的陡門村水庫后,路跡就開始變得不明顯了。
一路上均是荊棘橫生,刺蓬密布,茅草攔路,極為難走。只能邊開路邊行進(jìn),幾個皮膚嬌嫩的女同胞叫苦連天。而我們這些男的,雖皮糙肉厚的,但手臂上也被鋒利的茅草割得滿是傷痕。衣褲上均是沾滿了鬼針草、蒼耳等植物的種子,密密麻麻的,讓人視覺紊亂而恐懼。
還在擔(dān)心是不是走錯了道,但一路上偶爾看到的有些陳舊的戶外絲帶標(biāo)志告訴我們,路是對的,只是近期走的人比較少而已。
路雖不好走,但所幸一路上的風(fēng)光還不錯。途中曾一不小心就走岔了路,對準(zhǔn)軌跡強行從齊人高的狼藉叢切回,伙伴們是那個叫苦連天啊!做攻略時,以為只是隨便的山路徒步,當(dāng)作休閑游罷了。沒想到啊,人跡罕至的山路,荊棘的滋生泛濫,讓行走的難度提升了不少。
沖頂?shù)囊欢温L的山路相當(dāng)陡峭,此時天色有些昏暗下來了,只能不停的催促伙伴們快些、再快些。
終于到達(dá)了空巖山的巉巖腳下,山那邊的潘垟村已經(jīng)可以清晰的看到了,心也稍微平靜了一下。時已不早,風(fēng)也起來了,也無暇好好的欣賞風(fēng)景,趕緊從巉巖下橫切一大段路到空巖山中部。
當(dāng)?shù)赜幸皇酌裰{,“影影空巖山,對峙龜蛇山,雷響硐下山,水推峙口灘”,具體含義我并不清楚,但走到空巖山中部埡口時的風(fēng)景倒讓我們眼前一亮。一排山巖羅列,石峰石崖林立,特別是眼前一根冰激凌狀的巖峰兀立在坡上,相當(dāng)雄偉。左側(cè)巨大的石峰壁中間有一天穿洞,夕陽的光透過,顯得神秘幽邃。空巖山的空,或許指的就是這里了,在眾多連綿的山巖半圍擁下,這片樹林密布的山坡顯得特別的幽靜空曠,大喊一聲,聲音沉悶,回蕩悠久,遲遲不能消散。
似乎從左側(cè)的石脊可以徒手攀至空巖山巖石絕巔,但時已較晚,也不敢去嘗試了。從冰激凌狀的石峰腳下撤,接下來的山脊線就好走許多了,走走回首,空巖山全景越發(fā)的宏偉。
下午四點左右,抵達(dá)了山腳的潘垟村,林師傅已經(jīng)在等我們了。這是一趟本以為休閑卻很惱人的穿越,短短四公里的山路,走了三個半小時,難度雖不高,但強度似乎過分了些,走得有些狼狽。
再見吧,神秘的空巖山,你的風(fēng)景我還沒有銘刻于心,你的魅力我還沒有完全領(lǐng)略。下次有機會,我會再來細(xì)細(xì)品味的。
——小卒不過河 寫于2020.11.9
行
2020戶外之旅
愛生活、愛戶外、愛原創(chu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