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伐紂成功后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大封天下,功臣也在受封之列。姜子牙作為周王朝建立的第一等大功臣,被周武王姬發(fā)分封到了齊地,建立了齊國。此后不論是西周時期還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齊國都是比較重要的諸侯國,春秋五霸之首姜小白就是齊國君主。然而姜齊傳至齊康公時,大夫田和放逐齊康公于臨海的海島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為齊國國君,史稱“田氏代齊”。
據(jù)《戰(zhàn)國策》記載,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冊命田和為齊侯,自此田氏在形式上取得了齊侯的合法地位。公元前379年,齊康公去世,奉邑入于田氏,姜姓呂氏從此退出統(tǒng)治齊國的歷史舞臺。然而田氏篡齊后并沒有更改國號,仍然以“齊”為國號,這一點倒是十分奇怪,與歷史上改朝換代以后開國君主必改國號不同,這是為何呢?
其實這是由于先秦時期的國家理念與秦朝以后的不同。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之后大一統(tǒng)概念深入人心,其后的改朝換代都會更換國號,國號的由來可能是開國君主的封號,如漢王劉邦登基后以“漢”為國號、唐王李淵登基后以“唐”為國號;也可能是開國君主的姓,如陳霸先以“陳”為國號。
但是在先秦時期,也就是夏、商、周三代時,還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國家,天下實際上是一個松散的聯(lián)盟,夏、商、周是盟主。這個時候的國號實際上只是單純的地名或者是部落名,并沒有代表一個政權(quán)的合法性。齊國也是由于建立在齊地才得來的名字,并非單純代表姜氏,田氏伐齊后也就沒有必要改變國號,畢竟不管怎么改你的國家都還是在齊地。就是到如今,山東省依舊有“齊魯大地”的稱號。
而且田氏伐齊時齊國已經(jīng)立國七百年了,百姓對于這個國家是有感情的,如果貿(mào)然改變國號,很容易引起全國上下的反對,這對于剛剛登上齊國國君位置的田氏是不利的。況且田氏能夠取代姜氏也是經(jīng)歷了一百多年的努力,靠著施恩百姓來爭取全國上下支持。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百姓能夠支持你捧你上位,也能在你改國號后反對你拉你下馬。在戰(zhàn)國那個諸國混戰(zhàn)時期,田氏取代姜氏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應(yīng)該是怎么作為國君之位,穩(wěn)定政局,而不是更改國號。
一旦在齊國政權(quán)交替之際發(fā)生內(nèi)亂,那么周邊諸侯國肯定會趁機(jī)攻伐齊國,為了改個國號而成為眾矢之的,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