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這一生,只有這么一門課,我們稱之為“為人處世”。
為人處世的根本是什么?那就是“看透”對方在想什么,明白對方是個怎樣的人。如果連別人都看不透,又何談混得不錯呢?
大多人之所以混得不好,不是因為他們的能力不行,而是因為他們看不透人心。人心,往往是這個世上最為難測的事物。
我們不妨思考這么一個問題,大老板和小職員的差距,到底在哪呢?
格局和眼界上有差距,這是正常的。最重要的差距就是,大老板能把“人心”把握得死死的,而且一眼就能看透對方是個怎樣的人,從而制定出精準的應(yīng)對策略。
雖然說我們未必要成為大老板,但我們還是需要有“識人”的能力。在社會上,你懂不懂得看人,這影響了你未來的發(fā)展上限。
要想看透一個人的真實面目,其實不需要聽他說什么,只要看這4點就足夠了。
02
要想看透一個人,首先要看他的“性格”。
一個人的性格,往往體現(xiàn)在他的日常行為習慣當中。只要你能夠從細微之處入手,那你就能看透他這個人。
單位中的老王和老陳,他們都是混跡江湖多年的老江湖。不過,這兩人在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上,卻有著極大的差別。
老王平時做事的時候特別強勢,跟他在一起工作的人都會感覺到壓力,只能聽從他的指揮和領(lǐng)導。
老陳平時做事的時候不會咄咄逼人,而是笑面相逢,讓人感覺到特別好相處。另外,他還會隨身帶著中華煙送人,和別人交談兩句就能快速熟絡(luò),所以他是圈子中的社交達人。
其實,只要我們將這些人的行為列舉出來,我們就能完全摸透他們的性格。老王進攻性特別強,控制欲特別旺盛,因而不會太得人心。而老陳就是個社交高手,也許笑瞇瞇的背后,就是一把尖銳的刀子。
所以說,看一個人的行為方式,就能明白他的真實性格。
03
要想看透一個人,不妨從他的“朋友”入手。
在大眾心理學中,有這么一個觀點,這個人身邊的朋友是什么類型的人,那他就是什么類型的人,兩者相似度特別高。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這個道理。他是什么層次的人,就會吸引什么層次的人,這本就是社會關(guān)系的定律。
一個人習慣于獨來獨往,而且朋友特別少,不過這些朋友都是知心朋友。那我們就能判定,他是一個長情的人,不喜歡跟過客有太多的聯(lián)系。
一個人有著諸多朋友,而且這些朋友都不是知心朋友。那我們就能判定,他并不是一個重感情的人。表面上的熱情,不過是掩蓋他冷漠內(nèi)心的外衣罷了。
一個人身邊滿是狐朋狗友,那他自己也不是什么好人。跟這樣的人交往,容易害了自己。
從他身邊的人入手,我們就能把他的內(nèi)心摸清楚。因為人的嘴巴會說謊,可他所交的朋友卻是真真實實存在的。這騙不了人。
04
要想看透一個人,不妨以“逆向思維”去觀察。
我們觀察一個人,總喜歡以“正向思維”觀察。有些時候,用“逆向思維”來分析一個人,其實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什么是“逆向思維”呢?那就是將事物的觀點反過來思考。也就是說,從結(jié)果往前推,去分析一件事,你會得到不一樣的答案。
職場中,一位職員特別喜歡說領(lǐng)導的好,而且還經(jīng)常跟身邊人說些充滿正義感的大話,滿口仁義道德。那在你看來,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正常的思維就是,員工稱贊領(lǐng)導的好——拍馬屁。反過來思考,拍了領(lǐng)導的馬屁——選定了站隊,收攏了人心,分好了派別。
試想,在職場中,如果我們連站隊都不知道,連他是誰的人都不明白,那我們又怎能更好地與之打交道呢?
分析一個人,其實不要從正常的思維去分析。偽君子就是利用了這個特點,所以他才能騙過一群人,進而拉攏了人心,占領(lǐng)了道德制高點。
05
要想看透一個人,不妨看他的穿著打扮。
大多人都認為,我們不能“以貌取人”,這種想法很正確。不過,我們可以從他們的穿著打扮去“大致分析”他們是個怎樣的人。這種做法,適用于觀察陌生人。
我們不妨思考這么一個問題,喜歡泡夜店的人的打扮,跟安守本分的人的打扮,真的是一樣的嗎?
一般來說,那些穿得太暴露,而且濃妝艷抹,一身庸俗氣的人,都習慣于沾花惹草,不是什么正經(jīng)人。
那些喜歡穿奇裝異服,而且特別顯擺的人,一般都是性格較為外向,喜歡炫耀,證明自己與眾不同的人。
相反,有一種人是要特別留意的,那就是穿著低調(diào),為人處世低調(diào)的人。這種人,要不就是窮人,要不就是特別有錢的人。尤其在廣東,那些穿著大褲衩和人字拖的瀟灑大叔,分分鐘都是資產(chǎn)千萬甚至上億的有錢人。
其實,一切都不是絕對的,每個人都有自己“識人”的方式。不過,還是要說,學會看人,學會留點心眼,這才是混得長久的表現(xiàn)。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