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p>
當人去到五十歲的時候,恰好處于“知天命”之年。什么是“知天命”呢?就是順其自然去做事,凡事凡人隨心所欲,不去計較得失,少點執(zhí)著,多點灑脫。
這個年齡層,其實就是“承上啟下”的過程。承上,便是對前半生進行總結(jié)和概括,從而讓自己更好地去生活。而啟下,則是去為往后余生作打算,未雨綢繆。
可以這么說,五十歲就是一個“準備”的過程。因為人終究會有老去的那一天。當那一天來臨的時候,每個人都得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養(yǎng)老”問題。
你想過怎樣的老年生活?是看別人的臉色做人,還是想怎么過就怎么過,自由閑適?這一切的把控權(quán),其實都在自己手上。生活,其實就是“七分人事三分天”。你想活出什么樣子,終究要看自己。
人到五十,不管現(xiàn)在是貧窮也好,貴富也罷,都得為自己留五條“后路”。唯有這樣,才能“進退自如”,方能駕馭屬于自己的生活。
人到五十,分清“誰好”和“誰不好”
人到了一定年紀,就該有一雙“火眼金睛”。能分清“人心”和“狼心”,能看透人性和現(xiàn)實,進而給拋棄一些人,留下一些人。
有人說:“人的心靈空間很小,裝不下太多人。最好的做法,就是寧缺毋濫?!?/p>
五十歲的人,本就在社會打拼了許多年,見慣了社會的風風雨雨,見盡了人間滄桑,見識了人心的險惡。有了如此深厚的生活經(jīng)驗,就必須懂得分清“誰好”和“誰不好”。
有些人,他們心中裝有我們,那么,就該讓他們留在我們身邊。他們伴我們一程,我們伴他們一生。此生相互攜手同行,一同面對苦難人生。
有些人,他們來到我們身邊只是為了攫取“利益”,毫無真心真情可言。那么,就該少點和他們往來,以免讓他們干擾了我們的生活,給平常的日子帶來“災(zāi)禍”。
人,只有分清“人心”的善惡,才能更好地迎來幸福的生活。
人到五十,靜心生活,修身養(yǎng)性
有人說:“做人不靜,萬般皆失;做人若靜,萬事可成?!?/p>
年輕的時候,每個人的內(nèi)心都是熱血沸騰的,都想干成一番大事業(yè)。就因為這種想法,每個人都風里來,雨里去,把日子過得“急躁”,沒有時間來體會生活的美好。
而人到五十的時候,這種生活的狀態(tài)也就改變了。不僅是因為自身的精力跟不上了,還因為自己厭倦了以往“匆忙”的日子,想過些“靜心”的生活。
當人去到一定的年紀,就該“靜心”去過日子。為什么這么說呢?就是因為“靜心”,它本身就代表了人的“修身”。所謂“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毕胍钸^得自在,就必須靜下心來生活。
一個人看看報,釣釣魚,品品茶,感受著“靜態(tài)”生活的美好,進而培養(yǎng)良好積極的心態(tài)。如此,人的心態(tài)變得淡然了,生活也將變得“自由”了。
人到五十,賺錢之余,學會存錢
和賺錢相比,懂得“存錢”才是人安身立命的本事。
所謂“富人思來年,窮人想眼前?!痹绞怯羞h見的人,越有“長遠”的眼光和“長線”的思維。他們想的不僅是當下的生活,更是往后余生“好時光”。
人到五十,為何要懂得“存錢”呢?就是因為生活壓力過大,養(yǎng)老危機嚴重。想要單純靠孩子去養(yǎng)老,應(yīng)該是不可能的。只有自己有錢了,有底氣了,才能過上好生活。另外,也能幫扶自己的子孫后代。
說得實在一點,現(xiàn)在大多上了年紀的人,要看年輕人的臉色去做人。原因是什么?就是因為沒錢。有錢,自然是“有錢有酒真兄弟”,沒錢,自然是“患難何曾見一人”。
人的底氣,人的最大的實力,說到底,就是兜里的錢。這世上,也許誰都信不過,但錢卻是最忠誠的仆人。
人到五十,減少應(yīng)酬,保持健康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久貧家中無賢妻?!?/p>
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只要生了病,其實就會清楚地感受到人性的“冷暖”了。健康的時候,自然全家樂呵樂呵又一天;可如果沒了健康,只能是“唉聲嘆氣”一輩子。
人到五十,工作已經(jīng)到了“瓶頸期”了。無論人現(xiàn)在處于哪個職位,都得知足,進而“守成”。但是,最不能做的一件事,便是“應(yīng)酬”了。
人在職場,想要不應(yīng)酬確實比登天還難。可是,當人上了年紀,自然有比“職位”和“人脈”更重要的事兒,那就是自己的“健康”。
健康其實就是“一”,而你所擁有的一切,其實就是“零”。無論你擁有多少,甚至是富甲一方,腰纏萬貫,但只要你缺乏了那個“一”,那么一切就得“清零”了。
人到五十,能少點應(yīng)酬就少點應(yīng)酬。有人說:“上了年紀,烈酒就得換成保溫杯了?!辈还茉趺凑f,“健康”就是硬道理。
人到五十,提前規(guī)劃,描繪“養(yǎng)老”藍圖
每個人都有年老的那一天,但并非每個人都能在“年老”的時候活得出彩。
為什么呢?就是因為有些人提前十年做了準備,那就是“有備無患”。而有些人卻到了老年才“臨時抱佛腳”。那么,生活誰好誰壞,其實就一目了然了。
當下雨的時候,如果你沒傘,只想別人來為你撐傘,那么,只會成為生活的“落湯雞”;當夜黑的時候,如果你自己沒有明燈,只想別人來為你點燈,那么,人永遠只能在黑暗中生活。
越是有遠見的人,他們越是懂得“未雨綢繆”。不管生活發(fā)生了什么,都得做好準備。因為幸福的未來,永遠只屬于“有準備”的人。
就像“天降餡餅”,如果你不做好準備,那根本就輪不到你去撿。未來的養(yǎng)老生活也如此。就算繁花似錦的日子擺在你面前,如果你不走上前去感受,終究是“一場空”。
人到五十,最好的狀態(tài),就是要做到“未雨綢繆”。無論未來的生活發(fā)生了什么事,都能應(yīng)對自如,給自己留有轉(zhuǎn)彎的余地,給余生留有后路。這樣,才能一生平安順遂。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