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曾說:“濁而靜之徐清,安以重之徐生。”
一杯渾濁的水,當(dāng)你不斷去晃動它的時候,你所能看到的,就是“渾濁”之物充斥著這個水杯,哪里都不會有“干凈清潔”的水??扇绻惆堰@杯水放到桌子上,然后讓它靜置下來,不久,它也就變得“清濁分明”了。
水如此,人也如此。如果人的內(nèi)心過分急躁,甚至每天都暴躁行事,那么,你所遇到的任何事兒,都會讓你深陷困境之中。因?yàn)檫@些事兒,將會化為無數(shù)的“劫難”圍在你的身邊。
人心不靜,萬般皆失,人心若靜,萬事皆成。世間之事,本就是以“急躁”為主。就像人去賺錢,總是想一步登天,進(jìn)而衣錦還鄉(xiāng),光宗耀祖;就像人去工作,總想明日便能青云直上,步步高升??蛇@種急功近利之心,又能給人帶來什么呢?
最后,只會是越急躁,失去的就越多。就像一杯茶,明明要慢慢品嘗,才能品出它原本的韻味。可如果你一吞而下,絲毫沒有“慢品”的過程,那么,你啥味道也嘗不到。
人生,想要順心如意,那么就得“靜心沉氣”。人生,想要有福氣,就該懂得“緩緩”而行。人,最好的狀態(tài),其實(shí)就像“水流”一樣,緩緩地流淌,細(xì)水長流,最后才能水到渠成。
靜,并非不做事,而是沉下心來去感受生活的一切,明白世界的本質(zhì)。那些一生順?biāo)斓娜?,做到了“四靜”,也就活出了自己原本的模樣。
《大學(xué)》有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p>
一個人,如果他過分心急,只會造成一個結(jié)果,那就是考慮不周,失誤連連。就像一個人用筷子去挑揀混在碗里的紅豆和綠豆,倘若他不能靜心去挑揀,那么他也就分不清“紅”和“綠”。
人身處在這個繁雜的社會當(dāng)中,想要走得安穩(wěn),走出一條康莊大道,就必須“靜心”去做事。有人會疑惑,為何做事要“靜”呢?快一點(diǎn),不就能更好地完成這件事嗎?
并非說做事不能急,而是說太急了,就會有害了。比如說做一份策劃,你不思前顧后,不靜心分析利與弊,那么你所做出來的策劃,只會是漏洞百出,還不如不做。
真正的“靜心”做事,便是“謀定而后動”?;ㄒ恍r間去思考,想好了,就雷厲風(fēng)行去完成。這種“靜”和“快”的結(jié)合,才能不走極端,將“靜”的力量化為己用。
在這個以“成敗”論英雄的社會,大多人最放不下的,就是“成敗”二字。
有些人,為了一時之成敗而不擇手段去做人,最后弄得聲名狼藉,惶惶不可終日。
有些人,為了能得到上司的賞識,就急功近利,貪功冒進(jìn)。這樣做的結(jié)果,只會是到處碰釘子,最后落得個“敗北”的下場。
真正的“靜心”,是不問成敗。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不困于心,不擾于情,物來順應(yīng),未來不迎,萬事不燥,靜心處之。
能“快”,是一種本事;可能“靜”,則是一種智慧。人,倘若總是為了成敗榮辱而糾結(jié),總是為了“得失取舍”而苦惱。那么這個人的生活,真的能過得好嗎?
倘若連生活都過不好,又怎有“福氣”可言呢?要知道,得到的,是你該得到的,失去的,是你該失去的。人,別計較太多。如果計較太多,只會失去更多。
所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生活,再苦再難都要過。不妨“靜心”去為人處世,相反,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特效果。
諸葛亮曾說:“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
在我們的傳統(tǒng)觀念里,經(jīng)常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來作為一個人終生的目標(biāo)和抱負(fù)??吹竭@番話,最基本的一點(diǎn)是什么?那就是要從“修身”做起。
生活,要怎樣過,看自己;工作,要如何干,看自己;關(guān)系,要怎么處,看自己。我們所接觸到的所有的事兒,全都是憑自己的態(tài)度去完成,去應(yīng)對。
在這個社會,之所以那么多人活得不自在,過得不安心,甚至前怕虎,后怕狼,原因是什么?就是因?yàn)樗麄兊男摹办o”不下來,無法把眼光延伸到全局之中,進(jìn)而做到胸有成竹。
有人說:“想要做成一件事,就該先看透一件事?!?/p>
怎樣才是看透呢?要知道,真正的看透,并非是看清這件是什么事兒,而是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找到破解之法,從而選擇“淡然”處之,不會因?yàn)樗木壒剩蓴_了自己本就有規(guī)律的生活。
人,想要長壽,想要得償所愿,那么就得“修身”。修身的最后,那就是回歸自然的本性。而真正的本性,就如同老子所言一般,不欲以靜,天地將自正。
所謂“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比艘畛鲎约海畛鲂闹兴谂蔚哪?,就該“靜而少欲”,內(nèi)心如同一塊明鏡,反射這世間的一切雜念。
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人急成不了大事業(yè)。”
每件事,其實(shí)都有它所要經(jīng)歷的程度和過程。這個過程,原本就是那么“長”,如果你非得急切去完成,想縮短它的時間。那么,只會是得不償失,事倍功半。
以前村里有個農(nóng)民,他聽了親戚的建議,在自己的田地里種果樹,想賺點(diǎn)小錢,能安穩(wěn)過日子。他種下果樹后,每天都按時給它施肥,讓它茁壯地成長。過了一段較為漫長的時間,第一批果樹成熟了。
那一次,他帶著自己耕耘已久的“蔬果”拿到市場上去賣,賺了不少錢。也就因?yàn)樗麌L到了“甜頭”,就希望能在短時間內(nèi)收獲更多的果子,幫他賺更多的錢。
就這樣,他的心變得急躁起來。為了快些成熟,他將肥料的用量加大,把每天澆水的次數(shù)增多??蛇^了一段時間,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果樹不僅沒有成長,反而有枯死的現(xiàn)象。到最后,他的急躁,讓一無所得。
人,其實(shí)也都一樣。如果不順其自然去做事,最后受到傷害的人,就會是自己。為人處世,就該靜而不爭。只有不爭,才能讓天下萬物莫能與之爭。
所謂的“靜”,其實(shí)就是一種“退一進(jìn)二”的智慧。做人走得太快,不是什么好事。就像吃飯吃太飽,最后吃撐的人,只會是自己。那么,又有什么意義呢?
余生,做人順其自然,生活該去到哪個地步,人就做到哪個地步。靜下心來,理智做人,眼光長遠(yuǎn),放長線,釣大魚。如此,人才能長長久久,就像奔流不息的江河溪水,源源不斷。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