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張先生是家中的老大,今年剛過45歲,剛好是處于“不惑”之年。而現(xiàn)在的處境,對于張先生來說,并非是不惑,而是特別迷惑,因為他的父母和他“鬧掰”了。
說起張先生的父母,其實這倆老人家一直是住在鄉(xiāng)下的。但是,因為張父的身體不太好,所以張先生在十年前便把父母接到了城市里面養(yǎng)老。
在這十年中,張先生可謂是又當兒子又當保姆,每天不是圍著父母轉,就是幫父母去醫(yī)院掛號抓藥。
用張先生的妻子來說,就是他關心父母的時間比關心妻兒的時間還要多。不僅如此,所有的養(yǎng)老費用,都是張先生出的,張父張母一毛錢都沒出過。
就算是五年前的心臟搭橋手術,這一大筆治療費用也都是張先生這一家三口承擔的,而張先生的父母,以及他的二弟,啥錢都沒出過。
那段時間,張先生忙上忙下,張父把他當成了牛羊那般使喚,可還是覺得不滿意。但是,那個小兒子只是動動嘴皮子,這倆老人家就說他有孝心,甚至說要把家產(chǎn)全部留給他。
對于父母的遺產(chǎn),張先生其實沒想過去爭。雖然說他出錢最多,但是,他自己的工資還夠用,也不想因錢的問題和父母發(fā)生嫌隙。
02
在手術后的那五年中,張父的病情一直時好時壞,有些時候,還得讓懷二胎的妻子去照顧他們。
有一次,張先生生氣了,簡直就是怒火中燒,便和張父張母頂了幾句。
事情是這樣的。那天晚上,張父張母說他們睡的床板不太好,便想換一個床板。但是,這倆老人家的力氣不夠,便去叫身懷六甲的媳婦來幫忙。
媳婦那時候已經(jīng)睡著了??僧斔牭礁改傅恼埱蠛螅阏f自己現(xiàn)在已經(jīng)七八個月了,也沒啥力,不如等丈夫回來再換,況且他還有一個小時就下晚班了。
可是,張母卻在一旁怪里怪氣地說著,說什么人老了啥都不頂用,連孩子都不孝順這樣的話語,反正有多難聽就說多難聽。
到最后,妻子雖然面露難色,可還是沒有反駁,而是答應給這倆老人家弄床板。
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在換床板的時候,張母突然一松手,那板子砸到了妻子的大腿,她一下子就摔倒了。在摔倒的時候,妻子一下子就哭了起來......
那時候,張先生剛回家,看到這一幕,立刻就把妻子扶了起來,還大罵了父母幾句,然后便送她到醫(yī)院了。
在檢查后,所幸是沒啥事,不然,還真的是一場悲劇了。
03
幾個月前,張父張母他們私下與小兒子聊天,說大兒子這一家人對他們不好,以后想把自己的財產(chǎn)留給他。
小兒子聽到后,特別開心。但是,他卻擺出了一副“抱打不平”的模樣,說大哥大嫂怎么能這樣,這么欺負自己的父母。
在那個星期的周末,小兒子來到大哥的家中見到了父母,然后便跟大哥爭吵起來,說了一大堆“義正言辭”,頗為“孝順”的話語。
不知道是多年來的怨氣,還是怎樣,張先生只回了一句,你說你自己那么好,那么孝順,不如你來照顧父母吧。我這十年來照顧父母的費用和感情,是所謂的“遺產(chǎn)”補不回來的,我全給你,你來照顧父母,這可以了吧......
聽到這番話后,小兒子雖然說想反駁,可他還是閉上了嘴,嘮叨了幾句后便假裝有電話接入,借口溜走了。
其實,張先生和他的妻子,確實過得不太好。坐月子的時候,張母在一旁看電視,睡大覺,也不照顧媳婦,甚至還得她下床下地給張母張父做早中午飯,不然這倆老人家就情愿在那里餓著。
......
“百年后,我一毛錢也不留給你?!边@樣的“混賬”話,就出自這倆老人家之口。他們整天抱怨這里不好,那里不好,可還是要大兒子來照顧,這不是欺負人嗎?
04
談到父母和孩子之間矛盾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由來已久了,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
可是,這個問題還是要看人的。有些孩子夠孝順,父母夠包容,那么雙方之間的關系應該是很不錯的。
而有些父母,他們過分做作,就算孩子再怎么包容,再怎么體諒,也都會有撐不住的那一天。要知道,你們是人,別人也是人。
在這個世界,有個問題很現(xiàn)實,那就是你對他越好,他越覺得你是虧欠他的。
就像上文的張先生夫婦一樣,他們確實做得很不錯的??蔀楹危瑥埜笍埬阜堑糜X得小兒子好,而覺得大兒子夫婦不好呢?
有句話說的不錯,身在福中不知福。
你被人照顧慣了,習以為常了,就認為這是別人的本分。而那些沒照顧過你的人,你因為沒接觸過他們,所以潛意識認為這些人就是好人。
可是,就是這樣的“好人”,為何張父張母不去和他一同居住,非得扯著大兒子一家不放呢?
因為這類的父母知道,老實人才是最好欺負的,才是最好利用的。這樣的父母,也許真的有點“奇葩”。
05
寫到最后:
人與人的關系,本就是相互的,你對我好,我才能對你好。
有些老人就認為,自己用“遺產(chǎn)”要挾,孩子這一輩就得聽他的話,從而成為他們“肆意妄為”而總是包容的傀儡。
可是,就如同上文的張先生一家,他們十年的花費,十年的心血,是那點錢能補回來的嗎?
說得嚴重點,就像那天妻子身懷六甲摔倒在地的時候,張先生就能一氣之下把父母送回到鄉(xiāng)下養(yǎng)老??伤K究還是沒有這么做,只是說了幾句就算了。
為何?就是因為骨肉親情是難以割舍的。
希望未來的生活中,老人家能體諒孩子的不易,孩子也能體諒父母的艱辛。只有相互體諒,一家人才能長長久久。
都是人,為何非要互相為難呢?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