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黃巢,稍微了解唐朝歷史的人都知道他是唐朝末年著名的農(nóng)民起義首領(lǐng),說他是農(nóng)民起義軍首領(lǐng)沒有錯,但他自己本身不是農(nóng)民出生。黃巢的父親是販賣私鹽的商人,封建王朝鹽鐵收歸朝廷,賣私鹽其實就是從朝廷手里分口糧,黃巢的父親希望自己兒子有朝一日能夠做官,于是在黃巢很小的時候就送他去私塾學習,據(jù)說黃巢不僅僅在五歲就可以對詩,長大一點后更是通文墨有詩才,同時他還擅長騎射,只可惜長大后的他多次參加科舉考試都未能及第(在這一點上,洪秀全和黃巢是非常像的)。
黃巢一生中留下的作品不多,《全唐詩》中收錄的僅有兩首,分別是《題菊花》和《菊花》。小佛在上高中時,學到了的第一首課外古詩詞就是《菊花》,尤記得當年語文老師站在講臺上抑揚頓挫地念著: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黃巢寫這首詩的時候,他已經(jīng)是起義軍首領(lǐng),那么寫這首詩到底想要表達怎樣的情感呢?下面就由小佛給大家簡單分析分析?!按角飦砭旁掳?,我花開后百花殺”兩句是說等到深秋時候,菊花盛開,其他的花兒都早已衰敗。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重陽節(jié)是九月初九,此處的九月八中的八其實是為了和后面的殺押韻。九月九重陽節(jié)時節(jié),正是親友相聚,登高望遠,飲酒賞菊的季節(jié),這個時節(jié),只有菊花。黃巢此句其實是在暗指自己對起義時機把握,待到一詞可見一斑,他要等到唐王朝自己作死作到一定程度后,再大力匯集起義軍,表現(xiàn)了他對起義勝利的堅定信念。我花開后百花殺,以菊花自比,是暗指農(nóng)民起義軍的興盛,遲早會讓唐王朝完蛋。整個一句,氣勢龐大,展示了黃巢堅定的信念。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是對前一句的升華,菊花散發(fā)出的香味直沖云天,滲透到整個長安城中,遍布長安的菊花,仿佛給這座城市穿上了黃金色的鎧甲,長安儼然是菊花的王國,菊花的世界。當然,這只是詩句表面的意思,整個這句話是有象征意義的,在黃巢眼中,農(nóng)民起義軍就是菊花,他們身披黃金甲,屹立在寒風中,傲視唐軍,與封建貴族階層斗爭。還有一個小小的細節(jié),黃巢原來的老大王仙芝死后,眾人推黃巢為老大,黃巢號稱“沖天大將軍”。黃巢是將自己全部的抱負都賦予給了菊花。
黃巢的這首《菊花》,既寫了菊花的形,又寫了菊花的精神,將菊花的形象塑造的非常鮮明,字字寫菊花,又字字指起義軍,用菊花的形象,表現(xiàn)起義軍的氣勢和沖破封建王朝束縛的決心,讀來使人激動,給人一種斗志昂揚、令人振奮的感覺,押韻也處理得非常恰當,讀來朗朗上口??梢哉f,黃巢文學造詣在歷代農(nóng)民起義首領(lǐng)中都可以稱作是佼佼者了。參考資料:《全唐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