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曾說:“讀國學,可將文化的種子撒播在人的心里?!?/p>
國學就像一面鏡子,明鏡可以通史,反之亦能慧人。
前不久,歌手孫楠因一條微博在網(wǎng)絡上被熱議。
這條幫現(xiàn)任妻子潘蔚宣傳新書《素心映照》的普通微博,里面透露了這樣一個信息:
他們從北京搬到徐州,把孩子送去念傳統(tǒng)文化學校,一家人住在100平米的出租屋里,每月租金700塊。
信息中提到的傳統(tǒng)文化學校,是徐州的華夏學宮。
為什么這間聽來普通的學校會成為大家口誅筆伐孫楠的理由呢?
根據(jù)網(wǎng)友爆料:
這所明面上倡導「國學」的華夏學宮,每周要繳納16800元學費。
如此高昂的學費,所教的內(nèi)容卻讓人氣憤。
課程簡介這樣寫道:“以女德教育為社會良藥,為涵養(yǎng)女性品德,樹立家規(guī)家風,純化社會風氣。”
簡介吹的漂亮,這不就是赤裸裸的女德班?
相信大家對女德班都不陌生。
在被報道的2017年撫順女德班,2018年的溫州女德班中,那些所謂的“偽國學”老師一直在傳達這樣的信息:
柔,是女人的根,順,是女人的本。
女人的四項基本原則應該是: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逆來順受,堅決不離婚。
同樣令人驚悚汗顏的言論還有很多:
“男為天,女為地,女子就該在最底層?!?/p>
“女人最好的嫁妝是貞操?!?/p>
“女子點外賣不刷碗就是不守婦道?!?/p>
這哪里是弘揚國學,這簡直就是一場邪教“偽學”的布道!
中國博大精深的國學文化,就在這種畸形的宣揚下,被扣上了‘沒用’‘糟粕’的帽子。
國學是什么,國學核心是——“人”。
它教會我們處事之道、為人之方。它告訴我們,如何做一個對國家、對民族和對自己有用的,且自強自立的人。
這,才是真正的國粹之學!
幾千年前,孔子、孟子、老子等無數(shù)古賢圣人的智慧,就閃爍著無窮的光輝,照耀了無數(shù)中華兒女在自己道路上矢志不渝地前行。
近幾年,“國學熱”更是在許多城市盛行,許多幼兒園和小學都開設了國學課、國學活動。
那么大家現(xiàn)在對國學究竟怎么看呢?
有記者向民眾采訪了對國學的看法,沒想到依然好評如潮。
家長袁女士說:“俗話說,做事先做人。我們都希望孩子在幼兒階段接觸一些國學內(nèi)容,這樣可以讓孩子擁有良好的德行禮儀和行為習慣?!?/p>
三年級的小豪說:“國學很好玩,知道一個典故背后意思的時候,就像是在解謎游戲一樣,特別有趣,還有《山海經(jīng)》,里面的故事比動漫都有趣。”
國學受到教育推崇,究其原因可歸為兩點:
第一, 誦讀經(jīng)典可以了解、學習中華民族幾千年總結(jié)延續(xù)下來的傳統(tǒng)美德,讓人們內(nèi)心建立好的道德標準。
第二, 國學可以讓我們育人立人,培養(yǎng)好的文化素養(yǎng),學習為人處事,成為一個仁愛和平、知恩孝親的人。
哲學大家牟宗三曾經(jīng)說過:“中華文化最好的貨幣就是國學,在年幼時將最好的貨幣存在他們心中,隨著成長他們一定會知道如何使用。”
記得曾在網(wǎng)上看到這樣一個段子:
我們之所以要多讀書,多受教育,就是當看到湖面上有一群鳥飛過的時候,我們能吟誦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不是在那兒吵吵,“怎么全都是鳥”!
這雖然是種調(diào)侃,但卻十分在理。飽讀詩書的人,身上總會有一種令人羨慕的氣質(zhì)。
那些讀過國學的人:
也許沒見過邊塞河沙,但卻能感受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浩瀚遼闊;
也許不明白自然法則,但定能知道“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的變幻;
也許不能時刻懷著同理心,但仍能明白“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生活態(tài)度。
從小就埋下國學種子的人,都早早贏在了起跑線上,并大有作為。
因《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的成功,董卿給觀眾們留下了“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印象。
《詩詞大會》第四季第一期開場,董卿就句句驚艷:
“轉(zhuǎn)眼又是一年,我們攜手走過一個個春夏秋冬,一起看“人面桃花相映紅”,一起聽“稻花香里說豐年”,一起嘆“霜葉紅于二月花”,一起盼“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從兩個節(jié)目大火后,董卿的才女形象就深入人心,人們都感嘆:董卿到底讀了多少書?
在現(xiàn)場,她詩詞歌賦信手拈來,名著典故脫口而出,一顰一笑,一字一句,都散發(fā)著魅力。
曾有網(wǎng)友對董卿在《詩詞大會》的表現(xiàn)有過質(zhì)疑,認為董卿能隨口說那么多詩詞,是不是節(jié)目組準備好的。
后有參與現(xiàn)場錄制的觀眾證實,整個演播廳并沒有提詞器,董卿所有的點評、典故、詩詞、注解,都是張口即來,并且由于節(jié)目錄制時間長,其實很多的內(nèi)容都剪掉了沒有播出來。
董卿的涵養(yǎng)和文化底蘊,其實都是平時積累,和從小學習熏陶的結(jié)果。
董卿的父母都畢業(yè)于復旦大學,出身知識分子家庭的她,自小就被要求學習國學。
小學時,父母會給她看傳統(tǒng)文化的唐詩宋詞,以及《紅樓夢》、《離騷》等名著。
中學時,母親會在寒暑假給她開列書單,內(nèi)容多是《老子》、《孟子》、《史記》、《曾國藩家書》等國學書籍。
受到國學文化的影響,董卿后來便考入華東師范大學進修了中國古典文學專業(yè)。
董卿說:“古典文學是中國文化的精髓,學習古典文化就猶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在那里你可以望得更遠。”
國學不單是一門學問,更是讓人開拓思維,放眼世界的窗口。學習國學,就是讓我們在先賢的帶領(lǐng)下踏遍萬水千山,洞見世事滄桑的一場心靈之旅。
回到開頭那句話,有書君衷心希望,國學的文化種子,可以播撒在每個人的心里,愿它開出圣潔的花,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大道至簡,國學是人類對大自然最簡單質(zhì)樸的認知和總結(jié)。學習國學不僅身心得到休整,思考得到釋放,更能達到高層次的人生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