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音樂、樂器的由來
五線譜的由來
五線譜是一種國際上通用的記譜法,差不多所有的國家都使用它。
遠在10世紀的時候,法國有一個叫古羅又譯為古多的音樂家,開始用四條橫線表示音的高低,又把當時流行的一種表示音的長短的符號放在四條橫線里,來記載樂曲,這便是五線譜的雛形。這在當時是一個很了不起的發(fā)明,震動了整個歐洲音樂界。羅馬教皇聽說此事,把古羅召至羅馬,給了他一筆重賞,并讓他把羅馬教堂所收藏的樂譜一律改為“古羅式記譜法”,也叫“四線譜記譜法”。 到了12世紀,有人把表示音的高低的四條橫線改成五條橫線,但這樣的五線譜仍不完善。如小節(jié)線、拍號等符號,還沒有出現(xiàn)。直到16世紀,五線譜才逐漸完善,和我們現(xiàn)在使用的差不多。
“多來咪發(fā)梭拉西”的由來
“多來咪發(fā)梭拉西”是舶來品。在我國古代,記述音樂是采用宮商角徵羽五音記法。
在11世紀的歐洲,當時教會里唱贊美詩,只有“一、二、三、四、五、六”這六個音。后來,意大利僧侶音樂家歸多把圣樂的一首贊美詩每行歌詞的第一音依次排列起來,剛好是“六個音階”,因此,他就用每行歌詞的第一個音節(jié)“烏來咪發(fā)梭拉”來代表六聲音階。不久,七聲音節(jié)問世,才把原來棄掉的那些贊美詩最后一句“圣約翰”幾個字的第一音字母拼起來,成為第七個唱名“七”,發(fā)音為“西”。到了17世紀,意大利音樂家布隆契認為第一音名“烏”不響亮,提出換用“ 多”音,他的意見為許多音樂家所接受,于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就正式成為今天的唱法。
交響曲的由來
交響曲,也稱交響樂,其含義源自于希臘文“一起響”。據(jù)載,中世紀時,這詞也曾表示是兩個以上音的和諧結合。
16~18世紀上半葉,又演變成將一切多聲部的聲樂曲都泛指為交響曲。18世紀中葉,意大利歌劇演出極其興旺,劇中的序曲特別是其快—慢—快的結構為促進交響曲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18世紀中、后期,交響曲逐漸脫離歌劇而變?yōu)樽猿梢桓竦钠鳂费葑嘈问?。在當時的意大利涌現(xiàn)了不少有三個樂章的交響曲:快板、慢板和小步舞曲。出生于奧地利的作曲家海頓常被音樂史家們譽為“交響樂之父”。他一生致力于這類體裁的創(chuàng)作,曾寫下了一百二十余部交響曲,并逐步把四個樂章的交響曲作為規(guī)范形式固定下來。
貝多芬是交響樂王國里的“泰斗”,而在一般人心目中,他的名字幾乎成了交響音樂的化身。他的九部交響曲寫成于歐洲資產階級革命風起云涌之際,傾注了時代的先進思想和戰(zhàn)斗熱情,含量廣闊,感情奔放,結構宏大,具有深刻的哲理性,直至今日仍被譽為“猶如是九座大山矗立于天地之間”。此時,四樂章交響曲的格式已基本穩(wěn)定和成熟,通常是:第一樂章——快板,奏鳴曲式;第二樂章——慢板;第三樂章——快板,舞曲或諧謔曲;第四樂章——快板,回旋曲式。
爵士音樂的由來
爵士音樂,是英文Jazz的音譯。它是20世紀初產生于美國新奧爾良的一種舞曲性質的音樂。
爵士音樂淵源于非洲黑人音樂。17世紀初,當大批黑人被販賣到美洲淪為奴隸時,他們也把自己熱愛的故鄉(xiāng)音樂帶到了美洲。爵士音樂是作為窮苦黑人的“娛樂音樂”發(fā)展起來的。演奏這種樂曲,最初只限于黑人聚居地區(qū)的小酒吧、小舞廳。那些“高等白人”是不屑于到這種場所來的。但是,隨著爵士音樂的流行,許多白人樂隊也開始模仿這種曲調,并發(fā)展出一種被稱為“狄克斯蘭”的舞曲,但仍以黑人音樂作為基礎。
據(jù)權威專家考證,“爵士”是密西西比河流域家喻戶曉的一位黑人江湖音樂家的名字,他的全名叫爵士波·布朗。傳說他常在黑人居住區(qū)的咖啡館里演奏,聽眾總是叫嚷道:“再來一個!爵士波!再來一個!爵士!”。爵士音樂因而得名。
搖滾樂的由來
搖滾樂源于美國。直到今天,美國搖滾樂仍然受到青年人的喜愛。搖滾樂是由一種稱為“布魯斯”的爵士樂演變而來的。搖滾樂又稱搖擺舞音樂或搖擺樂、滾石樂等,是當今西方世界極其盛行的流行音樂。
20世紀30年代至50年代,美國的一些黑人樂師在演奏僅流行于黑人地區(qū)的“布魯斯”時,融會了黑人教堂音樂、西部鄉(xiāng)土音樂及民間音樂的演奏技巧和風格,綜合而成了搖擺樂。這種音樂是一種非?;钴S的兩拍節(jié)奏的音樂,節(jié)奏強烈、音響豐富,其演奏樂器和歌唱方面與其他傳統(tǒng)的流行音樂也不一樣。搖擺樂以一套獨特的演奏技巧,以完全不同和意想不到的方式運用人聲達到了新的表現(xiàn)水平。它還以電子樂器取代了以往的器樂隊,并把最早期的各種爵士樂風格的魅力同現(xiàn)代電子樂器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有強大吸引力的音樂風格。由于它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糅合了其他許多音樂的因素,所以,搖擺樂的種類相當多,如迷幻搖擺樂、鄉(xiāng)村搖擺樂、民歌搖擺樂、拉加搖擺樂和爵士搖擺樂等。
美國的比爾·哈雷對搖擺樂的發(fā)展做出過巨大的貢獻,他灌制過一張名為《連續(xù)不停地搖擺》的唱片,這張唱片的銷售量高達1500萬張以上,曾是最暢銷的唱片之一。他被美國人贊譽為搖擺舞音樂的“先驅”。
《祝你生日快樂》的由來
當人們?yōu)橛H友慶祝生日時,被演唱最多的是《祝你生日快樂》(Happybirthday to You)。
這首歌曲是美國肯塔基州路易維爾的兩姊妹米爾德麗德和帕蒂·希爾創(chuàng)作的。她倆一個是音樂教師,一個是幼兒園教師。這首歌起初名叫《祝你早上好》,寫于1893年。1935年時,她們把歌詞中的“早上好”改名“生日快樂”,歌名也由《祝你早上好》改為《祝你生日快樂》,立即使這首歌成為世界上最流行的歌曲。歌曲以其明快的曲調、簡單的歌詞,深受世界人民喜愛。
鋼琴的由來
鋼琴被稱為“樂器之王”。雖然產生較早,但現(xiàn)代鋼琴的成形,卻只有幾百年的歷史。
古代希臘有一種樂具,是供音樂家審度音律和研究樂理用的。它是在一塊木板上繃上幾根絲弦,弦下邊支有弦馬,可以移動測量聲音。這種樂具便是鋼琴的祖先。到了14世紀,它發(fā)展成古鋼琴,與我國揚琴很相似。同時發(fā)明的鋼琴還有好幾種,但此時的鋼琴與現(xiàn)代鋼琴還有天壤之別。
1709年,在意大利北部佛羅倫薩地區(qū),樂器制造家克斯托福里發(fā)明了更為先進的鋼琴,首次采用有擊弦小槌的鍵盤裝置,使鋼琴產生了延續(xù)很久、強度不同的音響。這種鋼琴就是現(xiàn)代鋼琴的基礎。到19世紀初,就被廣泛采用了。
鋼琴在19世紀20年代以后還在不斷改進。1821年,法國埃拉爾改進了打弦機的結構,使鋼琴在演奏中可以迅速重復地擊弦發(fā)音,從而可以演奏技巧復雜的作品。此后,又經(jīng)過許多樂器制造家和音樂家的努力,到1855年,鋼琴得到了顯著的改良,如采用毛毯代替鹿皮裹在木槌上,琴弦交叉排列等。百余年來,它的基本構造幾乎沒有多大的改變。
鋼琴于1580年傳入我國。孔德《外國音樂流傳中國史》記載:“明萬歷八年,利瑪竇(意大利傳教士)獻其國樂器……所為琴,縱三尺,橫五尺,藏櫝中弦七十二,以金銀或鋼煉之為弦,齊有柱通于外,鼓其端而自應。”照此記載,鋼琴傳入我國至今已四百多年了。
小提琴的由來
小提琴被稱為“樂器之后”,是西洋樂中最重要的樂器之一。
提琴這種樂器由來已久,究竟是誰發(fā)明了小提琴,無從考證。不像汽車、飛機、電燈、電話都有據(jù)可查,知道是何人,何時發(fā)明。
人們在1550年的一幅壁畫上找到了一把有三條弦的小提琴,這是至今能見到的最早的小提琴樣子。一直到17世紀,意大利克雷蒙那的制作大師阿瑪?shù)俨艑⑿√崆俣ㄐ螢榻裉烊藗兪褂玫牡男螤睢⒊叽?,并使用4條琴弦。
吉他的由來
吉他,被人們稱為“樂器王子”,英文為“guitar”,又稱六弦琴,是一種很古老的彈撥樂器。對于它的起源,人們說法不一,但較多人認為它原是阿拉伯的古代樂器,名叫烏德。14世紀以前,摩爾人把它帶到西班牙,后來由西班牙琴制作者改制成維忽埃拉琴,它被公認為是吉他的前身。16世紀,西班牙出現(xiàn)最早的五弦吉他,當時在西班牙和法國宮廷里風靡一時。由于它的外觀華麗,演奏方便,很快在歐洲盛行起來。18世紀,在德國和意大利出現(xiàn)了六弦吉他,也就是現(xiàn)代通行的吉他,使吉他逐漸進入興盛時期。20世紀初傳入我國。新中國成立以后,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吉他備受年輕人的歡迎。現(xiàn)在,又出現(xiàn)了新型吉他 ——電吉他,它以悠揚、圓潤的樂音和豐富的表現(xiàn)力,賦予了吉他以新的生命力,成為“樂器王國”的驕子。
箏的由來
箏,戰(zhàn)國時(公元前481~255年)流行于秦地(今陜西?。?,故又稱“秦箏”,但同時其他地區(qū)亦有使用。歷代所用的箏有十二弦、十三弦等多種。李斯在《諫逐客書》中說:“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目者,真秦之聲也。”唐宋時箏已經(jīng)發(fā)展定型為十三弦了。傳說東晉時桓伊,曾撫箏而歌,諷諫孝武帝不應猜疑有功之臣——宰相謝安。從中可知,在古時,箏已經(jīng)具有很強的藝術表現(xiàn)力了。到了近代,除了以右手三指彈弦外,還發(fā)展成雙手均可彈奏的新技巧,弦數(shù)又擴充為二十五弦,表現(xiàn)手法更豐富了。箏作為文化交流的使者,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唐代時,十三弦箏傳入日本,至今,日本的彈箏仍保持一千多年的傳統(tǒng),弦數(shù)十三,采用絲弦。朝鮮的伽耶琴,是漢朝由中國傳入分化發(fā)展的,彈奏時一端放在膝上,一端置于地上。箏的每根弦用音柱支撐,其音色優(yōu)美流暢,善于表現(xiàn)行云流水的意境。箏由于左手的吟、按、滑等指法的不同,加上右手大指的手法的區(qū)別,形成了不同流派的不同風格:如河南派活躍歡快,山東派剛勁有力,浙江派流美清麗,廣東潮州派婉轉優(yōu)雅。各流派都有自己的演奏特點,音調與風格也各異,但相互之間又有共同之處。
琵琶的由來
琵琶,琵和琶原是兩種彈奏手法的名稱。琵是右手向前彈,琶是右手向后彈奏。琵琶是我國古老的彈撥樂器,早在東漢時期,劉熙在《釋名樂器》一文中記載:“ 批把本出于胡中,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后曰把。”由此可見,琵琶是以其演奏方法而得名的樂器。今天我們所見到的琵琶經(jīng)過千百年來逐漸發(fā)展完善有著豐富的演奏技巧,成為既能獨奏,又能伴奏和參加合奏的重要民族樂器。琵琶的中低音區(qū)音色淳厚結實,高音區(qū)音色清晰明亮,因此在演奏中既能表現(xiàn)歡快抒情的曲調,又可表現(xiàn)雄渾悲壯的旋律。
笛子的由來
笛子的起源非常古老。很早以前,我國就有關于“笛子”的記載?!讹L俗通》記載為漢武帝時丘仲制笛。馬融《長笛賦》則說是出自羌,本四孔,京房加一孔?!墩f文》在詮釋“笛”字時又說:“笛,七孔篇,羌笛三孔。”《樂府雜錄》的記載更干脆:“笛,羌樂也。”杜佑的《通典》中也有“漢靈帝好胡笛”的記錄…… 從這些材料看來,關于笛的起源問題,已不能詳考。笛這一管樂器的來歷,盡管有很多說法,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說法是漢朝時張騫通西域后,從新疆、中亞細亞一帶傳入。
笛在外國起源同樣很古老。最值得我們注目的是公元14~15世紀間,西班牙殖民者將秘魯?shù)鹊氐墓逃形幕隽俗顝氐椎拇輾?。在這以前,秘魯本地的印第安人建立了“印加王國”,印加人有高度發(fā)達的文化,考古學家在出土的印加文物中發(fā)現(xiàn),印加人擁有各式各樣的樂器,其中就有很多種笛子,而且還有由不同材料(如獸骨和陶土)精工制造的笛。從地理環(huán)境看來,這些笛和其他樂器,都是印加人的創(chuàng)造,不大可能由另外什么地方傳來。由此看來笛確實是一個極古老的民間樂器。
鼓的由來
在樂器家族里,鼓可以說是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在世界各地,幾乎每個民族、部落都有本民族特色的鼓樂。銅鼓、木鼓、架子鼓、石鼓等幾乎可以敲出聲來的,都可以當做鼓。遠在上古時代,我們勤勞的祖先在會說話唱歌的同時,就開始用鼓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了。據(jù)傳說,我們的祖先發(fā)現(xiàn)枯樹干和實心樹干有完全不同的聲音,并且發(fā)現(xiàn)中空物里有音量增大的共鳴作用,于是便用空心樹干蒙以獸皮和蟒皮做成了木鼓,供娛樂時敲打。到了漢朝,不僅有大小、形狀、質地、裝飾不同的鼓,而且民間出現(xiàn)了舞鼓樂。
在古代,鼓不僅是樂器,而且還是軍中必備之物?!恫軇フ搼?zhàn)》中就有“一鼓作氣,再而竭,三而衰”的名句。漢朝初年,守衛(wèi)邊疆的軍隊常用鼓、簫、笳等樂器合奏一種樂曲,以壯軍威,叫做“鼓吹”;軍中用以報時、警眾或發(fā)號施令者,叫做“鼓角”;出戰(zhàn)時擂鼓吶喊,大張聲威,叫做“鼓噪”。鼓,還有特殊作用:有一種銅鼓,古代人把它作為一個地區(qū)或一個部落的政權與經(jīng)濟勢力的象征,族長或酋長像保護身家性命那樣保護這種銅鼓。此外,在寺廟中,“晨中暮鼓”,鼓還可以作為報時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