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千古才情萬古對》之丘逢甲才名震寶島

丘逢甲才名震寶島


   
清同治三年(1864),恰恰是60年一輪回的甲子年。這年12 26(農(nóng)歷十一月二十八日)午夜,福建省臺灣府(今為臺灣省)淡水廳雙峰山下的銅鑼灣里,萬籟俱寂,辛苦了一天的人們早已進入夢鄉(xiāng),只有在李氏家塾設館教書的窮秀才丘龍章家里,仍然燈火通明。忽然,一聲清脆響亮的嬰兒啼哭聲劃破了寂靜的夜空,又一個新生命降世了!仿佛是要慶幸自己生逢甲子一樣,剛剛墜地的嬰兒,聲音是那么洪亮。丘龍章(1833—1911)又名元寶,字誥臣,號潛齋,時年31 歲,元配妻子胡氏生下長子先甲后不久就辭世了,這是他的續(xù)弦陳掌妹給他生的第一個孩子,新生嬰兒降世在這人們都說大吉大利的甲子年,使曾在科場失意的窮秀才丘龍章樂得合不攏嘴,猛想起延平郡王鄭成功也是在甲子年降生的,于是他靈機一動,給兒子取名為逢甲,乳名秉淵,一心期望這孩子將來能科甲及第,青云直上,建功立業(yè),光宗耀祖。丘氏的遠祖是河南衛(wèi)輝府封丘縣人,后舉家遷粵,到丘逢甲的曾祖丘仕俊,才定居臺灣,因此丘家在臺灣算是客家人。丘逢甲的祖父丘學祥會祖?zhèn)鞯娜g,內(nèi)外功兼修,喜歡扶弱抑強,好行俠仗義,打抱不平,俠義聞于一方,連丘逢甲同父異母的哥哥先甲也自幼隨祖父習練拳術,舞槍弄棒。丘龍章秉性斯文,不愿習武,經(jīng)過十幾年寒窗苦讀,到咸豐六年(1856),他考中了秀才,后又被選拔為貢生,這樣,丘家才算有了文人。3年后,丘龍章到福建參加鄉(xiāng)試,落第歸來便做了自食其力的塾師。鄉(xiāng)村塾師很清苦,不過是個半饑半飽清閑客,丘逢甲就出生在這樣一個家庭里。
    丘逢甲(1864—1912)是中國近代史上很有名氣的人物,也是一位著名的愛國詩人。他字仙松,號滄海,一生作過近萬首詩,詩作近于散文,有《嶺云海日樓詩抄》傳世。丘逢甲幼時十分聰穎,又兼勤奮好學,所以早歲便很有些名氣,遍傳寶島臺灣。
   
丘逢甲的啟蒙教育,是從家庭中開始的。他自幼天資聰穎,讀書能過目不忘,兩歲時,丘龍章抱著他指著李氏祠堂大門上的、等字教他辨識,過后再問,竟能百試不誤。稍長,丘龍章又讓他跟著私塾里的大孩子們一道讀《三字經(jīng)》、《千家詩》,讀過之后,他也能一字不漏地背誦如流。窮秀才出身的丘龍章把希望寄托在了小逢甲的身上,便細心地隨時加以點撥,因而丘逢甲進步極快,“6歲能詩,7歲能文9 歲時,他寫了一首題為《學堂即景》的七言詩:
   
三落書房菊蕊開,玲瓏春色滿園堆。兒童掃經(jīng)塵埃地,灌者觀花影上來。
   
丘龍章見他小小年紀就能把學堂前菊花盛開的景況描繪得這樣真切、形象,自然有說不出的欣喜,他想再考考丘逢甲,便以萬壽菊為題,要丘逢甲用字韻再寫一首。丘逢甲思索片刻,便提筆寫道:
   
采見南山幾歲童,古色古香艷秋容。愛花合為淵明壽,酒浸黃英晉萬鐘。
   
丘逢甲小小年歲竟能如此文思敏捷,且勤奮好學,丘龍章愈加喜愛,要求他也就格外嚴格,他不論走到哪里,總要把逢甲帶在身邊,利用一切機會對孩子進行啟迪和教育,給他耐心講解祖國的歷史和古代先賢的故事。這使丘逢甲對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對勞苦民眾的疾苦和耕織稼穡的艱難,都有了較具體、深刻的了解和認識。
    1872
年冬,丘逢甲的祖父病故,丘龍章按照父親的臨終遺言,攜家回到臺灣彰化縣老家定居。次年春,丘龍章去彰化三角莊(今臺中神岡)魏家設館授業(yè),丘逢甲也隨著父親在塾館就讀。三角莊是個文風鼎盛的地方,當?shù)赜幸患覅涡胀?,藏書之豐,達數(shù)萬卷。在呂家坐館的是廣東嘉應州(今梅縣市)舉人,名叫吳子光。這位先生學識淵博,弟子眾多,有不少著述,更與丘龍章相交甚篤,丘逢甲常隨父親出入?yún)渭?,很快便與呂家的汝玉、汝修、汝城三兄弟結為好友,同拜吳子光為師。丘逢甲此時如魚得水,如饑似渴地借閱了呂家豐富的藏書,大大擴展了知識面,彌補了家學的不足。呂家還建有一座文英書院,并組織了一個名叫文英社的小文學團體,丘逢甲參加文英社課藝,他寫的《繼而有師命》文筆奇麗,被譽為社中之冠。
   
光緒元年(1875),丘龍章轉(zhuǎn)到離家較近的新伯公劉氏家塾教書,這里學童較多,當時虛齡才12歲的丘逢甲竟然能一邊刻苦用功讀書,一邊幫助父親課童,當起小先生來了。丘逢甲虛歲14歲那年(清光緒三年,公元1877 ),臺灣府衙所在地臺南舉行院試,丘逢甲年齡不足報考卻躍躍欲試,再三懇求父親讓他前去應考。丘龍章拗不過兒子,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將丘逢甲的年齡虛報成16 歲,親自送他去府城應考。從他家到臺南,一路全是山,步行要走六七天。由于家貧,無錢雇轎、騎馬,父子二人翻山涉水,曉行夜宿,第3天才到諸羅(今嘉義)縣境。年幼的丘逢甲從未走過這么長的路,體力不支,雙腳打滿了泡,實在走不動了,丘龍章只好背著他趕路。途中正好遇上丘龍章的老友黃明修,兩個老秀才聊了起來,黃明修關切地問:背著孩子到哪里去?”丘龍章照實說:帶他去府城應試。黃明修驚訝地問:年紀這么小就報考?”“他喜歡,就讓他試試吧!”黃明修瞇著笑眼拍拍丘逢甲:果真有才學,那我就出一比對句你對對,好嗎?”丘逢甲點了點頭。黃明修便出句道:
   
以父作馬。
   
明指丘逢甲讓老父親背著趕路之事,實是有意打趣。丘逢甲頭一偏,略加思索,馬上應對道:
   
望子成龍。

   
民間所傳丘逢甲所對此聯(lián)聯(lián)句有異。作:將父作馬;望子成龍。關于此聯(lián)來歷,民間傳說不一?;蛟幻鞔鷹钌钟讜r對某官出句;或曰林則徐幼時對某宗師;或云蔡鍔幼對自己的老師樊先生。所對聯(lián)語也各有差異?!镀咝揞惛濉穭t指為明代四杰和明代文壇前七子之一何景明事。何景明幼時聰異好學,某年入場應試,因年齡太小,其兄只好背著他去趕考。御史見之,出句道:弟騎兄作馬。何景明應聲對道:子征父攘羊。攘羊語見于《論語·子路》:葉公語孔子: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言因羊來入自己家,父即取之。御史沒有想到自己據(jù)實順口說出的半聯(lián)戲語,倒引出少年何景明一番引經(jīng)據(jù)典的對答。再一細問,才知何景明年歲雖小,《四書》卻讀得很熟,且能運用自如。半副對語,也表現(xiàn)出何景明這個小小書生正直的品德。
   
不僅對得工整貼切,而且暗喻父親苦心栽培的心情,回答了出句的問題。黃明修聽罷眼睛一亮,連連點頭稱贊。應考那天,丘龍章的心情比他當年入闈應考還不安。一大早,他就喚起丘逢甲,左叮嚀,右囑咐,直把他送進學政衙署考棚。這時,恰逢中國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本科主考官、福建巡撫兼學臺丁日昌親臨考場巡視,便親自測試。丁日昌問了丘逢甲的名字及其由來,覺得逢甲這個名字起得很有意思,便出了:
    
甲年逢甲子。
   
半副相當難的上聯(lián),要丘逢甲對出下聯(lián)。丘逢甲也是初生牛犢不畏虎,并未覺其難,在巡撫大人面前半點也不慌亂。他沉思道:今年是丁丑年,主試學臺大人姓丁,何不——,靈機一動,應聲對出下聯(lián):
   
丁歲遇丁公。
    真是天衣無縫,妙趣天成。丁日昌聽罷大為欣喜,見他文思如此敏捷,當即令人擺出文房四寶,以《全臺利弊論》為題,要丘逢甲應試,進一步測試他的才志。
   
丘逢甲當時雖年未及14 歲,但他平日里善于觀察、思考,留心國家大事,知識面又比較寬廣,因而成竹在胸,提筆疾書二千言,文不加點。文章還未寫完,丁日昌就迫不及待、興致勃勃地湊上前去觀覽,并連連頷首稱贊:奇童,奇童!”之后,又讓丘逢甲作詠臺灣風俗的竹枝詞,丘逢甲竟一口氣作了一百首,丁日昌大為驚異,稱贊不已。日已中天,喜出望外的巡撫兼學臺丁日昌命設宴款待丘逢甲父子??僧?span lang="EN-US">“
午后卷完,通場交卷者尚寥寥也。當日考場放門時,道府諸官入見,丁日昌手持丘逢甲的試卷向他們一一展示,官員們聽了,無不同聲連贊奇童!”丁日昌當即對眾人宣布,丘逢甲為這一科院試第一名,并親自贈送東寧才子石印一方,以資鼓勵。東寧是臺灣的別稱,東寧才子也就是臺灣才子的意思。從此,東寧才子丘逢甲的美譽便在寶島臺灣的士林學子中傳開了,這為他后來號召和組織臺灣民眾抗擊日本侵略者占領臺灣,起到了很好的輿論作用。
   
丘龍章這次帶兒子到臺南府應試,本意只是想讓他去開開眼界,沒料到兒子竟真的金榜題名,初試得志,成為臺灣有史以來年齡最小的一名秀才。
   
中法戰(zhàn)爭不久后的光緒十一年(1885)秋,丘逢甲首次橫渡臺灣海峽,到省城福州參加鄉(xiāng)試,初試不利,他在福州稍事休息和游歷后就返回臺灣繼續(xù)攻讀。這年10 月,臺灣改建行省,劉銘傳任第一任巡撫。不久,在中法戰(zhàn)爭中請纓赴難立有軍功的唐景崧升任臺灣兵備道,后又兼任臺灣省學臺。唐景崧本來出身翰林,頗有文才,喜歡舞文弄墨,到臺灣任職后,四處尋芳攬勝,羅致文人,結交雅士,時常邀請僚屬到官邸舉辦文酒之會。因丘逢甲早有神童才子之稱,加上他有一次看到一本吟詠臺灣風土人情的《臺灣竹枝詞》小冊子,感到十分新艷,訪知是東寧才子丘逢甲的手筆,便立即請丘逢甲到官邸敘話。一席交談,唐景崧覺得這個年輕人出語不俗,才智過人,十分欣喜,當下就收丘逢甲為帖拜弟子。由此,唐、丘兩人便結下了終身不解之緣。
   
光緒十三年(1887),丘逢甲的三弟樹甲(崧甫)也剛滿14歲就獲全臺童子試之冠,所作《蘆中人賦》深得劉銘傳、唐景崧贊賞。兼管學政的唐景崧便命丘逢甲攜弟弟樹甲去他主持的臺灣最高學府海東書院深造,攻舉子業(yè),并延聘丘逢甲入幕佐治文書。唐景崧有一座題名萬卷樓的藏書樓,藏書極豐,丘逢甲當了唐景崧的幕僚之后,便有機會在這里再次博覽群書了。這時的丘逢甲已具有相當?shù)拈啔v和學識,更具有很強的獨立思考能力,因此,這次讀書機會,比之他少年時代在三角莊呂家更為難得。
   
唐景崧與當時的洋務派首領張之洞關系密切,是個主張學習西方、思想較為開明的洋務派官員,他的藏書種類繁多,既有民間難得一見的官方典冊文書,也有許多介紹西方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譯著。丘逢甲鉆進萬卷樓里廢寢忘食、如饑似渴,于古今中外朝聞國政,及百家小說,無不覽,亦無不記。由此,學識更是突飛猛進,景崧有所疑,問之,答如響。但他并不是立志做個書蟲,而是結合中國的國情,思考和探悟新的道路。他在這里寫成了一篇很有見地的文章《中國學西法得失利弊論》,洋洋萬言,能會中西之通,唐景崧讀罷連連稱贊夸耀。由于丘逢甲博學多才,思維敏捷,且兼通中西之學,因而深得唐景崧的賞識。有一次在酒宴上,唐景崧當著眾賓客的面,吟誦一聯(lián),盛贊丘逢甲:
   
海上二百年,生此奇才;腹中十萬卷,佐我未能。
   
有民間傳說稱,唐景崧贈丘逢甲的這副對聯(lián),是丘逢甲考中進士,辭官回家鄉(xiāng)執(zhí)教時。因丘逢甲立志家鄉(xiāng)教育,培養(yǎng)國器,開發(fā)民智,振奮民氣,服務鄉(xiāng)梓,故唐景崧在聯(lián)中云佐我未能。
   
眾賓客聽罷,贊不絕口,咸以為允恰。但一貫虛懷若谷的丘逢甲卻連聲說:過譽了,過譽了。小生不敢! ”其后,唐景崧又手書此聯(lián),贈給丘逢甲。
   
光緒十四年(1888)夏,丘逢甲再次橫渡臺灣海峽,赴福州參加鄉(xiāng)試。這一次,他同兒時的好友呂汝修同榜中舉,丘逢甲榜列第28 名。俗話說,只有窮秀才,沒有窮舉人。丘逢甲中舉歸臺,有錢人家爭相以優(yōu)厚待遇禮聘他去任教,有志科場的童生也常以禮敬請他批改詩文,因此,他的家境也由此漸漸寬裕起來。
    1894
5月,朝鮮爆發(fā)東學黨人領導的農(nóng)民起義,日本政府借口保護日本僑民,突然派出重兵占領了仁川到漢城的軍事要地。725日,日本海軍在朝鮮牙山口外的豐島海面偷襲中國運兵船;28日又出動陸軍4000多人向駐扎牙山的清軍發(fā)動進攻,對中國不宣而戰(zhàn)。清軍在前線戰(zhàn)敗的消息接踵而來,繼牙山、豐島慘敗之后,黃海失利,旅大吃緊,遼東告急。全神觀注著戰(zhàn)局發(fā)展的丘逢甲此時如坐針氈,他料定戰(zhàn)略位置十分重要的臺灣勢必難逃戰(zhàn)禍??墒?,環(huán)顧臺灣防務,駐軍僅數(shù)十營,約三四萬人,守備十分薄弱。丘逢甲心情十分沉重,想到國難當頭,平生抱負此時不施更待何時?于是,他下定決心,毀家紓難,投筆從戎!
   
這年8 月間,布政使唐景崧受命幫同臺撫邵友濂辦理臺灣防務,丘逢甲得他的同意后,傾家財以為兵餉,開始招募義勇,舉辦團練。此舉得到了他父親丘龍章的支持,一門子弟能執(zhí)干戈者,盡令從戎。丘逢甲為此更是傾注了全部心血,不辭勞苦,四處奔走,曉以大義,動以利害,發(fā)動青壯年踴躍從軍。
   
丘逢甲素以詩文飲譽全臺,尤其是考中進士后,他棄官從教,服務鄉(xiāng)梓,多年來主講臺中、臺南等處書院,門生弟子和詩友遍及臺灣各地,無論在士林中還是在一般民眾中,他都享有很高的聲望和號召力。在這國難、臺事危急的緊要關頭,他以守土拒倭作號召,立刻引起各界民眾的強烈反響。一時間,愛國忠勇之士群起響應,從者如流,很快就組織起一支人數(shù)眾多的團練隊伍。唐景崧在送呈清廷的奏折中稱:臣于聞動之初,即商邀在籍工部主事丘逢甲遴選頭目,招集健兒,編伍在鄉(xiāng),不支公帑,有事?lián)裾{(diào),再給糧械?,F(xiàn)臺灣府所屬4縣已挑集140000 人,編為義勇26 營,造冊前來。南北兩府,并令丘逢甲一體倡辦。該主事留心經(jīng)濟,鄉(xiāng)望式符,以之總辦全臺義勇事宜,可經(jīng)備戰(zhàn)事而固民心,于防務不無裨益。
    10
月中旬,臺撫邵友濂調(diào)往湖南,唐景崧奉命署理臺灣巡撫,隨即奏準朝廷,于11 月間正式委派丘逢甲招募義勇,以備擇調(diào),并將團練改稱義軍。在丘逢甲的積極組織和發(fā)動下,各地義軍人數(shù)與日俱增,聲勢浩大,號稱10 萬之眾,被編為140多個營。義軍基本上是當?shù)剞r(nóng)民,各營首領大多是秀才以上出身的愛國知識青年,其中不少是丘逢甲的門生子弟或親朋。丘逢甲的哥哥丘先甲就是字營統(tǒng)領,三弟樹甲則是全臺義軍營務處幫理。因而一時間丘氏三杰在義軍中傳為佳話。
   
丘逢甲倡議反對清政府割讓臺灣,堅持抗御外侮,雖兵敗受挫,但英勇悲壯的愛國精神,通過他的大量詩作以及他的所作所為充分表現(xiàn)了出來。寫詩之余,丘逢甲也常寫對聯(lián),成為臺灣有名的制聯(lián)大家。
    1895
8月初(光緒二十一年),丘逢甲一行抵達福建泉州。在臺灣連續(xù)數(shù)月的繁劇憂勞,本已使他身心憔悴,抵岸后,他觸景生情,想到國破家亡,不禁氣急攻心,竟連日嘔血數(shù)升,臥病不起,直到半月之后才動身返粵。這年9 月中下旬,他們回到了廣東鎮(zhèn)平印山村。丘逢甲的曾祖父丘仕俊,當年就是從這里東遷臺灣的。印山村的居民大多是丘逢甲的同宗親屬,在父老鄉(xiāng)親們熱心幫助下,丘氏兄弟在印山村以西的廬山腳下,買了一片古姓廢墟,建起了山居,他為這座新居取名心太平草廬,名其堂曰培遠堂,還自書門聯(lián)一副:
   
培成國器;遠大家聲。
   
后又請潮州知府李士彬和編修吳道熔為兩側(cè)書房各題一副匾額。右為念臺精舍,左為嶺云海日樓,并將村名改為淡定。此時的丘逢甲,心情極愁苦而又十分矛盾。他蟄居山鄉(xiāng),更村名為淡定,取廬名心太平,但內(nèi)心卻既不恬淡也不平靜。他畢竟生在臺灣,長在臺灣,對臺灣故里有著深摯的感情,更何況國恨未雪、壯志未酬,他怎么能,又怎么能”?他告誡子侄:臺灣同胞400 萬,尚奴于倭,吾家兄弟子侄當永念仇恥,勿忘恢復!”近代杰出詩人、卓有遠見的政治家、新聞記者和頗有建樹的外交家黃遵憲,與丘逢甲是一對摯友。在此期間,他二人經(jīng)常在黃遵憲的人境廬中會晤,暢敘友情,宏抒國事,感嘆時世,慷慨悲歌。
   
人境廬無壁樓上,至今還保存有丘逢甲撰贈黃遵憲的一副對聯(lián):
   
陸沉欲借舟枳往;天問翻無壁受呵。
   
用語巧妙,構思不凡,是一副具有鮮明政治傾向的對聯(lián)藝術佳作。也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丘逢甲當時的思想和生活。由于連年為國事、教育憂勞奔走,丘逢甲積郁成疾,就在南京會議期間,他突患嚴重肺炎,口吐鮮血不止。1912 1 月下旬,他告假南歸,途經(jīng)廈門,聽說福建局勢不穩(wěn),甚為焦慮,扶病電勸福建都督孫道仁,促其迅即召開省議會。舟至潮州,丘逢甲接到他被推舉為臨時參議院參議員的來電,而且說他將被推舉為廣東都督,一時間,京、穗兩地函電交馳,敦請丘逢甲前往赴任,這時他因身患重病,不得不急返鎮(zhèn)平山居調(diào)養(yǎng)。是年2 月上旬,丘逢甲返抵淡定,過了五六天,病情突然惡化,2 25日凌晨,丘逢甲勉強說出他最后的兩句話:死了必須南向而葬,我不能忘記臺灣啊!”一代才子丘逢甲與世長辭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仍然思念著故土——寶島臺灣。這時,他年僅49歲。
丘逢甲英年早逝,南北為之哀悼,居住在廣州等地的臺灣同胞尤為悲痛,聯(lián)名敬送挽聯(lián)、挽幛、挽辭。有一副挽聯(lián)寫道:
   
憶當年禍水滔天,空拼九死余生,只手難支新建國;
   
痛今日大星殞地,只剩二三遺老,北面同哭故將軍。

   
這副挽聯(lián)情真意切,催人淚下,寄托了臺灣同胞對這位東寧才子、革命大紳和杰出的愛國者的無限哀思。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引用】從空中看寶島——臺灣
巧出匠心
奇人奇才金圣嘆的奇冤
十首與臺灣有關的詩詞,看明清詩人怎么寫臺灣
【詩詞故事?10】丘逢甲《離臺詩》《春愁》
丘逢甲題臺南鄭成功聯(lián)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