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又叫“橄欖核雕刻”,是雕、刻二種創(chuàng)作方法的總稱。通過雕、刻手法減少烏橄欖果核上可雕性物質材料,再加以修整刻畫來達到藝術創(chuàng)造的目的。
通過雕刻手法,創(chuàng)造出具有一定空間的可視、可觸的藝術形象,借以反映社會生活、表達藝術家的審美感受、審美情感的民間手工藝術。
從雕刻工藝的專業(yè)角度,雕刻時對于材質空間占用比例來分類,有浮雕、圓雕、鏤空雕(透雕)、怪核巧雕4種常見技藝。
一.浮雕
浮雕,占用材質空間較小,介于圓雕和繪畫之間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簡單理解,旅游景區(qū)里常見的風景人物壁畫,雕刻出凹凸起伏的形狀,人物花鳥魚蟲風景即可。[分高浮雕、淺浮雕]
二.圓雕
圓雕又稱立體雕,占用材質空間大,是整體進行雕刻,多角度、多方位三維立體雕刻手法。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滿工滿雕”。如果說浮雕作品像畫,那么圓雕作品就像物件、擺件。
三.鏤空雕
鏤空雕刻又稱透雕,一般在浮雕、圓雕的基礎上,鏤空其背景或雕刻銜接處,作品疏朗、剔透,使其中心主題更突出。(需要雕刻師精確運刀控力,庖丁解牛的功力,哈哈)
四.怪核巧雕
“巧雕”也就是隨形就像,既“順其自然”地依據(jù)材料本身特有的天然形狀,構思其形,加上一定的設計從而賦予其特定的形象,成就其“七分天成,三分雕刻”。
其構思過程比實際雕刻的時間應更多,“巧雕”之所以驚艷絕倫,就是因為雕刻師是取材獨特(少見的怪核、異形核),因材施藝的方法,塑造出了帶有天然美感的絕妙佳品,也會給雕刻師有很大的成就感。
注明:此乃作者【花開陌殤】原創(chuàng)投稿文章,如轉載請注明出處,只為同廣大核友分享和交流。若有偏頗,敬請大家指正,非常感謝!